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31 06:17:43

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摘要:以现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平台”为基础,北京联合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相继构建了“实践教学与科研共享平台”以及“教学科研与地方服务共享平台”,并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和本专业的科学前沿,构建了“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2”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模式,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72-03

制药行业作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朝阳产业,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北京市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北京地区制药工程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1]。制药工程专业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研发型和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

传统的实践教学以课程实验为主,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某一环节或教学点上,容易忽略内容的衔接和层次的划分,忽略各课程之间的交叉与递进,导致部分实验技能的培训脱节,实验内容重复,而且各个课程相互独立,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系统性认识和全局观把握,以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3]。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自2000年招生以来,一直在不断进行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重应用,强实践”的办学特色和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方面,我们打破传统的实践课程设置模式,以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为依托,根据最新版《中国药典》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以药物的合成/提取、纯化、制剂、干燥、质量控制为主线,将各自独立的实验课程循序渐进的进行融合,构建“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2”实践课程体系,既能保证专业特色,又能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能更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一、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自2007年开始尝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校院两级的支持下,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中国药典》的要求,逐步进行硬件建设,购置了超临界萃取装置、微波萃取设备、发酵设备、分子蒸馏设备、喷雾干燥、冷冻干燥、超滤设备等设备,确保学生能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购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凝胶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仪、气质联用分析仪、逆流色谱仪等,确保采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对药物进行分析;购置了造粒、压片、包衣、胶囊灌装、泡罩包装等大型制药设备,建成了近200m2的GMP固体制剂生产车间,确保能以最新药品生产规范对学生进行药物生产过程训练;与同仁堂、安国市长安药材有限公司、安国市药材种植基地、上海科园信海等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有机会到一流的医药企业进行实习。

我们通过对校内基础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心以及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优化和整合,基于已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平台”,相继构建了“实践教学与科研共享平台”以及“教学科研与地方服务共享平台”。其中,“实践教学与科研共享平台”是基于学院分析检测中心和GMP药物制剂生产基地,将教师科研成果与专业综合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科研服务于教学落到实处;而“教学科研与地方服务共享平台”是基于教授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校外实践基地,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将教师科研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推动教学科研成果服务于企业实际需求的同时,也推动教学科研的进步,从而实现产学研共赢。

三大实践平台的建设为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2”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企业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都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二、“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三个实践教学平台,我们构建了4个实践课程层次,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以不断更新的国家药典和GMP为准则,以行业需求和专业科技发展前沿为导向,并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而构建“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实践、重应用”的专业特色。构建的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聘请企业兼职专家,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中国药典》的要求,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在校生和毕业生座谈等形式,收集反馈信息,再结合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再优化。

例如,我们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整合成一门独立设置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将《药剂学实验》与《制药工艺学实验》整合成一门独立设置的《药物制剂综合实践》。依据《中国药典》和老师的科研成果,在原有《药物分析实验》的基础上,每学年开发3~4个实践教学项目,增设了《药物分析综合实践》,要求学生“自行选题-查阅文献-确定方案-进行实验-整理数据-撰写报告”,从而进行药物分析检测方面的综合性训练,而且实践项目会随着老师科研成果和《中国药典》的更新而进行动态调整。如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内容的主要变化趋势,增加了高校液相系统性实验部分,将原实践教学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的测定,调整为“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均匀度及溶出度的测定;针对新版药典检验操作规程和新版GMP的要求,将实验报告调整为企业的原始记录和报告书的书写形式,按GMP及新操作规程对实验条件和过程进行记录和报告等。

三、“542”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对我校学生特点和本专业多年办学经验分析,对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修正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把实验当作是理论验证的认识,将实验教学从依附和验证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环节更新为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将相互独立的实验课程整合为与理论课程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综合实践课程,构建了专业基础、分析检测、工程实践、药物制剂和科技创新5个实践教学模块,以培养学生药物制剂和分析检测专业技能2条主线为主导,形成了基础型、专项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和科技创新型4个实践层次,创建了制药工程专业“54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比如,在将化工原理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后,《化工原理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课程验证实验,而是在学生对课程整体内容有个全面认识后,要求学生以某一具体药物为载体,了解其具体的生产过程,然后将化工原理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单元操作进行组合,构建他们自己的生产流程,并通过可拆装的制药生产流程去实现。通过这种训练,《化工原理》课堂上所学习的各个单元操作不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存在于一个个药物的实际生产流程中,从而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各个单元操作在药物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各个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实习实训环节进行内容上的整合,使之涵盖“中药材种植-炮制-辨识-制剂-分析-使用”全过程,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契合企业实际需求。通过这种中药制剂全流程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整理和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综合各种因素确定实验方案,并设计合适的实验流程去实现,从而让学生对药物制剂的整体流程有个总体的认识。

四、多元导师制下的学生科技创新性活动

我校始终注重对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培训,与上海馥稷生物、北京德禾生态等公司一起共建双师型教学培训基地,每年轮派1~2名青年老师前往培训基地进行短期或长期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管理、技术改进和产品研发,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我们每年都会聘请2~3名企业专家到学校对学生和老师进行技术培训,并协助指导学生包括药厂车间设计、药品生产流程和技术、药房药品管理等在内的专业实践活动,从而建立校内导师、高年级同学帮助、企业导师协助的多元导师制。

从大一开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并结合高年级同学帮助和企业导师指导的方式,组建课外科研实践团队,开展多元导师制下的科技创新活动,申请并完成“启明星”大学生科技立项,参加“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启明星”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生通过申报并完成科技立项,参加科技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多层面多角度反映教学效果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学生实践效果和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两个层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

在学生实践效果考核方面,引入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现场考核、实训日志、现场答辩以及实训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实践内容的掌握情况、小组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在实践教学组织方面,从实训项目、实训文件、实训条件、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等五个层面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各项权重分别为20%、10%、10%、40%、20%,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以达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科学、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我校自2009年开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2011年形成初步的实践教学模式,2012年形成了“542”实践课程体系雏形,到2013年建成并完善了“多层次、动态调控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2”实践课程体系,建成了“实践教学量化管理平台”。目前,该成果已经惠及5届学生,使学生在基础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及专业综合技能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也让我校毕业生更契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连续五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更是由2009年的45%提高到2015年的85%以上。

参考文献:

[1]张思远.北京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竞争力分析与战略选择[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杨桂秋,孟艳秋,刘学贵等.构建多元化本科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药学教育,2014,30(4):50-52.

[3]韦国兵.基于协同理念的制药工程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1):105-106,1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ultilevel-Dynamic Adjustment”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Pharmaceutic Engineering.

上一篇:试论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生研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