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厂采购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3 09:53:44

制药厂采购工作计划

制药厂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太行军区;医疗卫生

太行军区从无到有、由小而大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医疗卫生工作在太行军区的生存与发展中又起着第一位的“生命线”的保障作用。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对此问题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就太行军区医疗卫生工作方面的若干问题作点探讨。

一、太行军区的医疗卫生工作的背景

1940年6月太行军区成立,一二九师兼太行军区,师领导兼军区领导。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一二九师的指挥机关始终在太行,同时并兼太行军区。1941年1月,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在晋东南召开后勤工作会议,会议决定“集总”后勤机关与第一二九师后勤机关合并,称第十八集团军野战卫生部,钱信忠任部长,孙仪之任政治委员。设立了野战卫生医院、野战卫生材料厂、制药厂、绷带材料厂、模范(白求恩和平)医院,野战医院等机构。

二、太行军区的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卫生工作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区成立之初,孙仪之政委即指出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巩固部队的健康是保障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要保证伤员的治疗与医药供给,巩固部队战斗力,提高治愈率,使伤病员迅速归队,充实战斗力。” [1]太行军区医疗卫生工作在军政首长的关心重视下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卓有成效的军事救护工作。由于军区分散在农村和山区,伤病员救治异常困难,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造了一整套机动灵活的伤病员救治方法“(1)群众化八路军医务人员穿着便衣,化装成群众,隐蔽于各村各户,同群众结成“亲属”关系,以爹娘、哥嫂相称,与人民群众一同生活,及时救治伤病员。(2)地方化派本地人员带着任务回到当地工作,利用其人熟、地熟,不易被敌人识破的优势,把医疗救护力量部署到部队经常活动的地区。(3)小型化医院、休养所分成若干医疗小组,每个小组设有军医、护士长、看护员,分散在若干部队活动的村庄里。做到部队在哪里打仗,医疗小组就在哪里救治伤病员,并经常到各地巡回手术、巡回医疗和巡回换药。(4)深挖洞为了保证伤病员的人身安全,军政领导动员群众和卫生人员共同挖地洞,将伤病员安置在地洞里。(5)采取布设交通点的方法,各点挑选可靠的群众担任(联络员),由点连成线,线与线连结起来,组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把分散隐蔽的医疗组与伤病员所在点串联起来。(6)靠民众医疗救护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最重要的一点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部队医护人员、伤病员和群众亲如一家,同生死、共患难。遇到险情,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保障了部队伤病员的生命安全,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2]

第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部队的卫生防疫工作。太行军区各部队十分重视部队保健工作,从卫生宣传教育、提高指战员卫生防病知识入手,增强执行各项卫生制度的自觉性,以预防疾病,提高部队的健康素质。1946年4月,军区明确了卫生工作的方针:“一份预防,胜于十分治疗” [3]同时提出做好防保工作的指示。明确部队的卫生医疗工作的具体要求,包括卫生制度、卫生教育等方面,在卫生制度方面,对部队卫生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公共卫生清洁方面,室内要经常清洁,内务整齐,室外打外,扫50米以外,每天一次,厨房的设备清洁。在个人卫生清洁方面,各部队要逐步做到每人都有洗脸盆、毛巾、牙刷子;七天剪指甲一次,洗被服一次,晒被子一次,半个月理发一次。这些制度和规定的贯彻和执行,大大提高了军区部队的个人和整体的卫生水平,对增强军区指战员的体质,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支援地方卫生建设,为群众防治治病。根据地起初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主要关注于军队和党政机关的医疗卫生工作,而对群众医疗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为克服此问题,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颁布了《晋冀鲁豫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加强人民的卫生教育,提高人民的卫生常识,注重公共卫生” [4]。1943年以后各军区普遍建立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提倡中西医合作,组织中医,建立医疗合作社,开展清洁卫生运动,在疫病流行时组织医疗队进行救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加强了部队与群众的联系,普及了新的卫生知识,改变了乡村旧的医疗卫生习惯。太行军区的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卫生工作。如抗日军政大学为保护驻地群众健康,特购置大批疫苗,分发给各单位卫生工作者,负责给各驻地军民12岁以下孩童,免费接种。帮助地方建立卫生组织,建立地方公医制,帮助发展抗日根据地医药卫生事业,使地方治病有保障,建立地方卫生管理,帮助地方编写了地方防疫工作计划、让部队协助驻地居民进行防疫工作。同时以各种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动员群众自觉起来与迷信、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如“三八”节对地方进行卫生演讲,开展民众卫生;组织了军民卫生防疫委员会,推动了夏季卫生工作。

第四、开展卫生运动,消灭医疗错误。1942年1月第十八集团总野战卫生部发出把“学习白求恩大夫”作为全年的医疗卫生工作的总方针。这个方针即是“学习白求恩运动”展开学习白求恩运动的工作方法、方式:“大体上是组织、运动、教育三个方面。首先在负责人中员中深入讨论研究,分步骤进行,按照各院的工作质量及环境,依照主次之分,按部就班的进行;同时也不能妨碍自己应有之工作计划,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不间断工作的精神,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并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地衔接起来。” [5]太行军区及个军分区的卫生人员艰苦努力,进一步搞好了医疗卫生工作,减少了疾病、死亡、与残废,纠正了医疗卫生工作的缺点与错误,保障了部队的健康和战斗力。

第五、搞好医药器材的供应与生产。医药器材的供应是部队进行医疗救护工作的物质基础。由于太行军区经常处于敌人的扫荡和封锁之下,处境十分困难,大部分药材自己不能制造,多数依靠到敌占区采购,在敌寇的残酷封锁下,采购发生很大困难,致使药材供应不够充分,影响了技术的施展,对伤病员的治疗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为此,各个军分区先后建立了许多制药厂。如1939年八路军前线卫生部在山西潞城县岗村创办卫生材料厂,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在山西黎城县背坡村办制药厂。[6]

第六、开办培训班。由于军区医药资源十分缺乏,因此军区把医学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在钱信忠主持下,于1937年底创立的医务训练班,在战争破坏和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坚毅地担负着培养医务干部的任务。为了提高医疗技术,加强卫生工作的效能,并培养新的卫生干部,第六纵队也成立医务训练队,从现职的卫生长、看护长、司药、医生、医助中抽调人员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另外还抽调具有高小毕业或同等学历的青年战士到纵队卫生部受训。太行医疗卫生工作成绩突出,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贞献。

三、太行军区的医疗卫生工作的成绩

八年来,太行军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伤病员13万人[7],太行军区的卫生工作,在既无国民政府支持,也无外部援助,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这样显著的成绩,到抗战胜利时,太行军区健全了的各级卫生组织,培养卫生队伍成员近万人,卫生工作无论战救、医疗、卫生防疫、药材供应、干部培养,医院、卫生学校、等都有突出的成绩,较好地保证了太行军区军民的健康,为太行军区的发展壮大及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3][5][7]何正清.刘邓大军卫生史料选编[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110,425,136,577.

[2]谢华.抗战时期机动灵活的伤病员救治方法[J].人民军医,2007(7):393.

[4]苑书耸.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卫生事业[J].医师研究,2009(4):64.

制药厂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召开

六届七次会长扩大会

近日,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六届七次会长会于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原上海医药设计院)召开,黄彦正会长主持会议,35位副会长及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在分析当前医药产业形势时一致认为,在2009年及2010年上半年产销盈利增长的背景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各地政府介入招标采购更趋强势,企业疲于应付;医院改单滞后,“以药养医难有突破;工、商企业兼并重组加速等。特别引起本次会议重点关注的是当前的药品价格,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征求意见的基本药物降价方案,几乎涉及所有基本药物,降幅之大令人吃惊,如付诸实施,将重创制药企业。会议商议继17个省、市协会《紧急报告》之后,请有关单位及人员再共同呼吁,理性对待药价,保护药企的研发创新和持续发展。

会上,黄会长在汇报协会2010年1-8月七方面工作时强调:协会和协会的工作人员,始终牢记“服务、服务再服务”的原则,一切以会员是否需要为标尺,讲求实效,力戒空洞和形式,以不辜负全体会员的期望。协会将继续做好为企业和政府的双向服务,特别要关注药品价格的发展动态,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开好“长三角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促进会员企业和企业家站在新的高度理解企业,经营企业;评比2009-2010年度名优产品;配合开好9月份的中国化学协会会长会;安排2011年的协会工作计划等。

会议审议通过了副会长调整: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会长由徐国雄总裁出任;上海信谊制药厂有限公司副会长由顾浩亮总经理出任;上海中西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副会长由茅建医总经理出任。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首届“长三角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论坛”获奖企业(企业家)入选名单。

(来源: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上海医药发H股募集80亿元

用于大规模并购扩张

刚刚完成A股整体上市的上海医药又在资本市场谋划大动作。近日,上海医药停牌公告,称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记者从可靠渠道证实,上海医药将赴港发行H股,初步确定融资额为80亿元左右,将成为一家同时登陆A股和H股的大市值医药企业。

“赴港上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融资,因为此前A股整体上市时没有涉及到融资。”接近上海医药的知情人士表示,赴港募集资金后,上药将会在全国范围展开大规模并购扩张,特别是在医药商业领域,以期与国药集团旗下国药控股抗街。

根据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2到3年是行业格局重新确立的关键期,龙头企业在市场上的整合势在必行,井购将是未来关键内容。

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对记者表示,2010年下半年将进一步推进工业、商业井购,其中,工业领域将选择“大病种、人品种”;商业领域的扩张重点是力量相对薄弱的北方地区。

此前,上海医药已经在华东、华南地区重组了广州中山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商联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医药公司,重组对象都是地方排名前列的商业龙头,预计将在2010年为新上药带来收入约5。亿元。

吕明方此前表示。2010年上海医药任务之一就是完成空白市场“扫盲”,将加大对全国范围内公司商业空白点或薄弱点如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布局,实现区域性商业龙头向全国性商业龙头真正转变,进一步加强竞争力。

上海医药迅速动作的一大背景在于,医药流通行业面临大变局。商务部已经形成了医药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将于近期出台。新规划将鼓励医药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部级、地市级医药流通企业龙头航母。

目前,中国有医药流通企业1.6万家以上,多数“小而散”。排名前三家的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和武汉九州通,合计市场份额只有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比重,巨头们都开始在全国范围搜寻并购对象,一轮大规模整合箭在弦上。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IMS公布2010年二季度中国

市场前10名,国内药企占4席

近期,IMS公布了2010年二季度中国医药市场排名前10位的企业。在前10位的企业中,国内企业由于近期业绩增长较快,已经占据了4席。其中科伦集团以其52.6%的增速成为进步最快的医药企业。

仿制药巨头齐鲁制药和扬子江药业分列第8位和第5位,两家企业业绩增长平稳,增速都为,6.22%。恒瑞制药首次闯进前10名,但是其业绩增速是17.7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外企方面,合并之后的新辉瑞业绩增长迅猛,这期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高达60亿元,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达2.09%,增幅显然超过行业的平均速度,高达27.29%。

外企中,增速最快的企业为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其销售额为46.5亿元,增速达到了32.18%,成为外企中业绩增速最快的企业。

在销售额上,阿斯利康位居10强次席,销售额高达54.3亿元,占据了1.9%的市场份额。虽然拜耳销售额位居第3位,但是其增幅却是外企中最慢的,只有19.85%。外企销售额最低的是10强末席的诺华,其销售额仅有32.3亿元,市场份额为1.15%,增幅为23.04%。外企中最不温不火的当属罗氏,销售额为384亿元,增速仅为26.37%,位列10强的第7位。

(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药集团位列2009年度

全国医药商业企业百强第一

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的2009年度全国医药流通企业销售、利税总额排序工作业已完成,“2009年度医药流通百强企业”名单揭晓。

2009年度医药流通百强企业的入围底线由2008年的7.4亿元提升到8.5亿元。销售规模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8家,依次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百强企业中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的有18家;过30亿元的企业已达到33家:过20亿元的企业有38家;有86家企业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从百强名单中不难看出,医药流通领域在实施规模化进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来源:中国医药集团网站)

第二十二届全国医药

经济信息会即将召开

2010年10月29-30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会”将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主题特定为“寻

找撬动未来支点――中国医药经济转型升级的国际维度”, 旨在引领中国医药人用全球化视角,探寻产业升级的核心原动力,在科学发展的路线图上找准企业未来的特色坐标。

(来源: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石药集团投资6亿元促节能减排

日前,石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正海表示,“十一五”期间,石药集团用于环保方面的投入达6亿元,以促进节能减排。

石药集团已连续3年位居全国制药企业第2位,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此前,石药集团公布的“十一五”期间用于环保方面的投入为5.2亿元。

2009年,石药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该集团计划年销售收入在5年内翻一番,到2014年达到200亿元。通过产品结构转型,到“十二五”末,石药集团的原料药和制剂的收入比重由目前的7:3调整到5:5。

(来源:北国网)

2010年医药行业

薪酬与福利报告

翰威特2010年全面薪酬福利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实际薪资增长预算为8.4%,医药行业达到了9.14%。医药行业对于2011年的调薪预算达到了9.63%。2010年毕业生起薪也较2009年上升了4.6%。此项研究有57家医药企业、52家医疗器械企业参与,结果同时显示,医药行业2010年主动离职率为17.5%。

(来源:美通社)

诺和诺德公司预计未来5年

在中国销售年增长超过20% 丹麦生物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公司预计,未来5年其在中国的销售年增长将超过20%。

据诺和诺德主管生产销售的执行副总裁卡里・舒尔策介绍,中国是诺和诺德增长最快速的市场,每年销售增长超过20%,并有望达到30%。他预计,这样的增长速度至少可以保持5年。

他指出,2010年中国已成为诺和诺德第3大市场,仅次于排名第1的美国和排名第2的日本,他预计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将超过日本,成为诺和诺德第2大市场。因此,诺和诺德对中国市场极为重视,在中国市场加大了投入。该公司计划在2015年之前,将中国研发中心人员由现有的100人扩充到200人,同时还计划在中国投入24亿丹麦克朗(约合4.14亿美元)建设新工厂。

总部设在哥本哈根的诺和诺德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制药公司,是世界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巨头,同时在生长激素以及激素替代疗法等医疗领域也居世界领先地位。该公司自1994年以来就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其中国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都设在北京。目前,诺和诺德公司在中国的员工约有3 000人。

(来源:新华社)

医改与监管

新版《中国药典》实施

《中国药典》2010年版编制历时3年,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药典》2010年版宣传贯彻大会日前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新版药典颁布实施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药品质量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桑国卫指出,新版药典的编制以及颁布实施,特别注重了标准的系统性提高问题,不仅收载品种增加了40%以上,而且对70%的原有标准进行了完善或者提高,这意味着对上市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新版药典的推广执行,必将给医药市场带来冲击,更多低质量的药品将被市场淘汰。那些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控制水平突出的医药生产企业,在执行新的标准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这将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标准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加重视药品研发和生产控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关键技术攻关上来,有助于推动国企业加快缩短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加快我国从仿制药大国向仿制药强国的转变。

2010年版《中国药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9版药典。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正式执行,标志着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人民网)

卫生部人士称多部门

已原则性同意外资办医院

日前,卫生部的权威人士透露,包括卫生部在的多部门已达成原则性共识,同意放开外资独资经办医疗机构。

这是继2009年深化医改文件精神以及2010年2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先后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后,部门间在上述原则性文件基础上的第一次正式动作。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前8个月我国

医疗卫生支出2160多亿元

日前,财政部《2010年8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全国财政1-8月累计支出46 035.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 410.57亿元。其中,医疗卫生支出2 160.97亿元,增长229%。全国财政支出其他主要项目包括:教育支出6 343.66亿元,增长1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 329.76亿元,增长2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68.54亿元,增长14%;城乡杜区事务支出,027.02亿元,增长21.6%;交通运输支出2962.03亿元,增长47.9%;科学技术支出1813.46亿元,增长45.2%;住房保障支出1079.77亿元,增长18.9%。

(来源:健康报)

药品申报5年下降675%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研讨会”上透露,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收到3 357件药品注册申报,比2005年的26 000多件大幅减少675%。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透露,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收到3 357件药品注册申报,审批通过药品2308个。其中,新药只有247个,其余绝大多数仍是仿制药。重复申报现象已经大幅减少,基本比例是1:1.9,属于正常范围。

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位官员相继落马事件后,药品审批“太滥”的问题一直广为诟病。与2009年的3 000多件的申报数相比,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的药品注册申报多迭26 000多件,2006年有21000多件。在200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心在全国范围进行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普查,对所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进行重新登记及再注册,有意清理一批不合格的药品批准文号。经过此次药品批准文号普查后,国家对药品的注册审批更严格。到了2008午,

药品注册申报数量骤降至6 462件。2009年再进一步下降至3 357件,比2005下降了675%。

从5年的申报情况可以看出,药品的注册申报正回归到正常水平,重复现象也有所减少,申报药品结构合理,但新药比例仍然较小。

(来源:羊城晚报)

SFDA征求《药用原

辅材料备案管理规定》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药用原辅材料的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了《药用原辅材料备案管理规定》,并上网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形成书面意见后于2010年10月15日前反馈。其他单位或人员的意见请于2010年10月30日前反馈。

(来源:SFDA)

医药望

中国自主研发的靶向

抗癌新药疗效获得证实

在国,靶向抗癌药几乎等同于“昂贵的国外专利药”。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教授近日公布的消息有望改变这一现实: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创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疗效得到证实。

盐酸埃克替尼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为靶标的新一代靶向抗癌药,完全由我国科学工作者和肿瘤临床专家自主原创,经历8年时间研制而成,其第一个适应证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为盐酸埃克替尼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的主持者,孙燕院士近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0年CSCO学术年会上公布了研究结果并介绍了研究过程。

他说,这次Ⅲ期临床试验全国有27家知名肿瘤医院参与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直接以进口药吉非替尼作为对照药,“头对头”地研究观察经过化疗失败晚期肺癌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

靶向抗癌药因为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特异性差、毒副作用大的问题,深受医患推崇。目前,国肿瘤病人治疗用的靶向抗癌药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一般病人都难以承受。

孙燕院士表示,如果盐酸埃克替尼顺利上市,其价格将有可能比进口同类产品下降50%以上。

据介绍,盐酸埃克替尼项目先后获得科技部的创新基金、“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浙江省“十一五”重大专项等的支持。

(来源:新华网)

美法两制药公司正

联手开发一种抗癌病毒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抗癌药研发公司lennerex正与法国生物制剂集团Transgene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一种可抗击癌症的病毒,这种病毒暂被命名为JX-594,它可以靶向作用于癌细胞并将其杀灭。

Transgen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这种抗癌制刑的研发中,该公司已遵循公正平衡的原则对Jennerex进行了投资,而根据药物开发进度,后者将得到的阶段性权利全总计将达到1.16亿美元,此外还将得到两位数的销售提成。Iennerex拥有选择在欧洲5个主要市场共同推广产品及分享利润的权利,此外该公司还能保有该制剂在美国的许可权。

早期临床实验结果已显示,包括肝癌、结肠癌、肾癌、肺癌和黑素瘤等几种肿瘤细胞会对JX-594产生应答。

上述两家公司表示,他们计划开展两项,临床试验进一步观察JX-594的疗效,其中一项大型的Ⅱb/3期临床试验主要观察JX-594治疗肝癌的效果,而另外一项Ⅱ期临床试验将观察药物治疗结肠直肠癌的效果。这种制剂有望于2015年在欧洲上市,其销售额有望超过lo亿美元。

(来源:中国医药123网)

中药提取大黄素或

可防治2型糖尿病

《英国药理学杂志》报道,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冷颖博士研究组对小鼠进行申草药治疗糖尿病的动物实验,结果发现从中药大黄和虎杖中提取出的大黄素可以降低肥胖小鼠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含量。从而降低它们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冷颖博士说,他们下一步将进行临床试验,以判断大黄素是否可以改善患2型糖尿病或其他代谢疾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症状。

这次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大黄素可能是一种潜在的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抑制剂。科研人员通过对小鼠注射大黄素以抑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的作用,从而抑制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最终起到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减轻胰岛素抵抗症状的效果。

这一研究成果增加了人们对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在吸收饮食中糖分的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的重视。一般认为当食物中的糖分进入人体的血液中时,人体就会释放胰岛素来清除血液中过多的糖分。糖皮质激素会抑制胰岛素起作用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可增强糖皮质激素作用,从而使患者的血糖变得更高。

冷颖博士说:“我们很可能发现了一种用中草药治疗2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疾病的新方法,下一步是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确认其作用并寻找与大黄素相似作用的其他新化学成分,从中选出适合制成新药的有效成分。”

(来源:慧聪网)

可植入式人工肾脏有望取代“血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日前公布首个可植入式人工肾脏的原型,并称该设备有望完全取代患者对透析和肾脏移植供体的需求。

负责该研究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施沃・罗伊说,该人工肾脏中包含有数千个微型过滤器和生物反应器,能过滤血液中的毒素,模拟真实肾脏的代谢功能和水平衡功能。此前,研究人员在一个房间大小的外部模型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疗法获得初步成功,可有效运行。

罗伊称,该小组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动物模型,并正在努力完善以使其更适合于人类,这种人工肾脏有望在未来5年至7年内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来源:科技日报)

我国新发现多糖

化合物或成“抗癌”新方向

一直以来,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血管抑制剂是癌症治疗的热点之一。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丁侃课题组发现的一种多糖化合物,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为癌症治疗新药研究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癌症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的主要健康“杀手”,其中肝细胞癌(HCC)死亡率高居我国恶性肿瘤第2位,每年约有6n万患者死于肝癌,而且发病率仍在上升。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间接抑制肿瘤生长不失为一种优选方法。然而由于机体对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耐药性,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血管抑制剂便成为癌症治疗的热点之一。

上海药物研究所糖生物学及糖化学实验室丁侃课题组对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从中药天麻中提取、纯化修饰得到多糖化合物WSS25,发现该多糖化合物通过一定的作用机理可以对抗血管生成,从而在体发挥肝癌细胞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专家介绍说,研究表明,通过石英微天平分析,WSS25与受体强烈结合从而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在裸鼠身上移植瘤的生长。因此,WSS25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机制的研究也为靶向性多糖癌症治疗新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生物化学杂志》上。

制药厂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十五”以来,我市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改善重大项目管理,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2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4倍,年均增长20.4%。

(一)十大工程进展顺利,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按照“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空间战略布局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坚持“四高”方针,精心组织策划,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交通、管网、绿化、供水、设施、康居建设,名城、蓝天保护,河道、容貌整治“十大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十五”期间,“十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50亿元,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50公里,新增绿地1479万平方米,新建住宅1254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2300余条。*国际机场扩建、经十路综合改造、燕山立交、高架桥北延、燕山健身广场、*国际会展中心、玉绣河一期、植物园-体育中心周边综合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二)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2133”工程顺利实施,“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50.9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4.4%,比“九五”提高8.5个百分点。济钢集团1750立方米高炉及配套扩产工程、山东松下年产6万台液晶电视、山水集团平阴水泥熟料生产线、正昊化纤日产400吨聚酯、佳宝工业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开工建设了济钢集团薄板坯连轧连铸、章丘电厂二期工程、*柴油机厂迁建、齐鲁制药厂、轻骑铃木二期扩建、*汽车配件厂搬迁等一批重点项目,*卷烟厂搬迁即将开工建设,年产60万吨PTA、年产30万吨PX、黄台电厂以大代小工程、济阳发电厂等一批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三)农林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重点实施了黄河堤防标准化建设、崮头水库除险加固、卧虎山水库扩建等工程,完成了田山、陈孟圈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邢家渡灌区渠道防渗改造工程;围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实施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解决了我市历史性在册的人畜吃水困难,共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村888个,涉及村民63.2万人,通自来水村2250个,占全市的47.8%。

(四)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重大项目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十五”期间,我市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一是建立重大项目协调调度机制,完善重大项目调度网络,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职责,强化监督检查,及时搞好监测分析,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二是明确了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以市政府名义公布的市重点建设项目确定方式以及在资金安排、项目手续办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改变了重点项目管理工作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的状况。三是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严格重大项目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了工程质量。四是建立了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的统一、严密、高效的指挥体系,明确了各级职责,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指挥网络。五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修订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等配套法规,建立了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工程监理、政府采购、效益评价、合同价款管理、管理费用支出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制定了《*市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人员廉政勤政行为规范》、《*市城市重点工程举报投诉处理办法》,有力地保障了重点建设顺利实施。

“十五”期间,*市重大建设项目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作为投资载体的项目不足,尤其是重大产业化项目不多,缺乏一批对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特大型项目,导致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二是要素制约没有从根本上缓解。2003年以来,国家为了防止经济增长过热,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紧缩银根,严格控制用地,一些项目进度受到影响。三是重大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仍较欠缺。虽然在某些领域进行了制度建设,但目前*市仍没有制定综合性的市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重大项目也缺乏具体明确的扶持政策,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有限。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为主题,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以各行业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为基础,强化重大建设项目的发掘、培育、招商、扶持和组织实施,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对“十一五”期间*市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提出如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自主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

三是坚持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原则。突出强调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安排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农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是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充分考虑土地、水、能源的支撑能力和公益性项目的财政资金能力,以及环境容量承受能力安排重大项目,同时分梯次、分阶段循序推进重大项目实施。

五是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型项目,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决策的民主性。

(二)发展目标

围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着眼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功能、促进协调发展,按照“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00亿元的目标要求,经调度汇总和综合平衡,确定“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278项,“十一五”计划投资445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53项,“十一五”投资1035亿元;农业项目31项,“十一五”投资286亿元;制造业项目76项,“十一五”投资1272亿元;服务业项目45项,“十一五”投资1285亿元;生态建设项目31项,“十一五”投资252亿元;社会事业项目42项,“十一五”投资32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适应现代化城市功能要求,按照系统化、网络化、现代化标准,加快综合交通、能源、信息通讯、供排水、城市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畅通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

综合交通。以建设交通便捷城市为目标,构筑*空港、铁路枢纽、公路路网、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快速轨道交通在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确定综合交通设施项目24个,“十一五”计划投资528亿元。铁路,配合国家搞好京沪高速铁路胶济线新增四线*段、*西客站建设,开工建设黄河北铁路;公路,搞好绕城高速公路北环线、济菏高速、济莱高速、*至滨州一级路等建设改造,加快公路主枢纽客货站场建设;配合北跨战略实施,加快实施二环西路黄河大桥等跨河基础设施;城市交通,注重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加快建设城市快速路系统,实施主干路、支路改造,加快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及公交站场建设改造,积极推进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建设城市交通综合信息系统,改进和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能源。建设包括电力、供热、煤炭、天然气在内的能源系统,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确定能源设施项目9个,“十一五”计划投资363亿元,主要有济阳发电厂、城市电网改造、黄台电厂以大代小供热机组、济阳煤田开发、城市天然气工程等项目。

信息通信。积极推动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全市的宽带高速城域网。确定信息通信设施项目6个,“十一五”计划投资51亿元,主要有宽带城域网工程、电子政务系统、山东联通迁建工程、通信管线建设改造工程等项目。

供排水。进一步增加客水水源,完善城区供水管网系统,提高供水可靠性;改造市区和县城雨污管网,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确定供排水设施项目9个,“十一五”计划投资77亿元,主要有南水北调*段工程、主城区供水工程、一户一表改造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城市雨污水管网工程等项目。

城市安全。高标准建设改造防洪、消防、人防、气象、防震等设施,建立综合防灾减灾系统,维护城市安全运行。确定城市安全设施项目共计5个,“十一五”计划投资15亿元,主要有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城市防洪工程、城市人防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

(二)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原则,重点围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改善农村面貌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搞好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项目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农业开发。坚持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定农业开发项目11个,“十一五”计划投资64亿元,主要有鹊山龙湖综合开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奶牛养殖开发工程等项目。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0个,“十一五”计划投资81亿元,主要有农村公路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教育医疗设施建设改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骨干河道治理工程、黄河安全建设等项目。

农业产业化。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主要载体,继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确定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十一五”计划投资141亿元,主要有澳利科技基地、韩伟食品加工基地、章丘大葱产业化生产基地等项目。

(三)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建设区域性制造业基地

围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突出发展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产业集群,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构建起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交通装备。围绕建成全国重要的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整车、专用车、摩托车、零部件和铁路货车五大产品,努力提高生产能力。确定交通装备项目12个,“十一五”计划投资209亿元,主要有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沃尔沃发动机项目、中车铁路货车专用车及配件生产项目、青年云雀轿车生产项目、轻骑摩托车及轻卡越野车生产等项目。

电子信息。积极壮大骨干企业规模优势,重点发展信息装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信息家电三大类产品,全面提升产业群体竞争实力。确定电子信息项目9个,“十一五”计划投资140亿元,主要有浪潮科技园、齐鲁软件园新区建设、诺基亚通信设备及终端生产项目、历扬半导体晶元等项目。

石化化纤。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拉长石化产业链,带动全市化工行业发展。确定石化化纤项目7个,“十一五”计划投资117亿元,主要有中石化*分公司500万吨/年炼油化工一体化及技术改造、正昊化纤年产PTA60万吨及后续系列化产品开发、*化肥厂年产2万吨MDI等项目。

冶金钢铁。以替代进口为切入点,改造提升钢铁主业、发展壮大非钢产业,提高钢铁产品附加值。确定冶金钢铁项目3个,“十一五”计划投资288亿元,主要有济钢扩能改造、济钢章丘生产基地、济钢铸件生产加工中心等项目。

机械装备。加速电子信息技术在机械工业的应用,提高数字化、集成化、自动化、成套化水平。确定机械装备项目9个,“十一五”计划投资41亿元,主要有济柴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法国阿尔斯通气轮发电机组生产、金钟电子衡器生产、*模具生产基地等项目。

食品药品。积极发挥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优势产品生产。确定食品药品项目9个,“十一五”计划投资74亿元,主要有将军工业园、*啤酒厂扩产、力诺医药产品开发生产、可口可乐饮料生产、烟台欣和食品加工、平阴伊利乳制品生产等项目。

园区建设。继续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产业项目承载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载体。确定园区建设项目13个,“十一五”投资330亿元,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明水经济开发区、济西工业园、*化工工业园、104国道长清段高技术产业发展带等项目。

在抓好六大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项目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增强骨干企业支撑作用,主要包括力诺集团太阳能系列、华森太阳能产业基地、鲁能康桥发展中心、大鲁阁染织等14个项目,“十一五”计划投资73亿元。

(四)提升服务业档次和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适应工农业生产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搞好商贸、金融、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房地产等项目建设,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层次较高、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区域业中心城市。

商贸服务业。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促进大流通,加快商贸设施建设,优化商贸服务业内部结构。确定商贸服务业项目共计13个,“十一五”计划投资212亿元,主要有泉城广场北侧综合开发、魏家庄地块综合开发、主城区商业中心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县区级商业中心建设、大学科技园商业区建设、*市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中心等项目。

金融服务业。重点搞好金融集聚区建设,确定金融服务业项目1个,即东部金融服务区,“十一五”计划投资20亿元。

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加快物流基地建设,引进先进物流设备,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确定现代物流业项目5个,“十一五”投资115亿元,主要有盖家沟物流园区、担山屯物流园区、郭店物流园区等项目。

会展旅游业。积极整合和深度开发会展旅游资源,加快综合性会展场所和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景区景点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确定会展旅游项目16个,“十一五”计划投资175亿元,主要有*国际会展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南部山区旅游综合开发、商河地热综合开发、华山景区扩建等项目。

房地产业。以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快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加大经济适用房、重点工程拆迁安置房、农民安置房、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力度。确定房地产项目10个,“十一五”计划投资763亿元,主要有张马片区等经济适用房、田园新城等城市拆迁安置房、东西部新区村民安置房、黄旗山开发、锦东新区等项目。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省会城市形象

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目标,切实保护和发扬泉城特色,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泉城保护、污染防治、河道整治、大环境绿化、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地方特色浓郁、时代特点鲜明的城市风貌。

泉城保护。突出泉城特色保护,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确定泉城保护项目10个,“十一五”计划投资65亿元,主要有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生态建设工程、玉符河人工补源及综合整治工程、市区名泉整修保护工程、大明湖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

污染防治。加大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声光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力度,强化源头防治,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确定污染防治项目5个,“十一五”计划投资38亿元,主要有电厂脱硫改造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工程等项目。

河道整治。按照“截污、清淤、蓄水、增绿、造景”的方针,完成城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确定河道整治项目4个,“十一五”计划投资70亿元,主要有小清河综合整治和主城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河道整治等项目。

大环境绿化。积极推进中心城市绿化,加大生态林建设力度,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大绿化格局。确定大环境绿化项目8个,“十一五”投资44亿元,主要有平原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近郊山体绿化、城市道路绿化、湿地开发建设工程等项目。

环境整治。加大主要路段和重点片区的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确定环境整治项目4个,“十一五”投资35亿元,主要有铁路沿线综合整治工程、裕兴化工厂原厂区生态恢复工程、张庄机场搬迁、背街小巷整治工程等项目。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氛围提供保障。

科技教育。重点围绕科技研发、成果应用、校区建设等,进一步建设和改造各类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确定科技教育项目12个,“十一五”投资119亿元,主要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市科技馆、大学科技园校区建设、中小学校舍改造等项目。

文化设施。以提高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快建成一批影响力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确定文化设施项目12个,“十一五”计划投资73亿元,主要有奥体中心、齐鲁文博中心、泉城文化娱乐园、山东书城、*大剧院等项目。

卫生体育。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公共卫生和体育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定卫生体育设施项目7个,“十一五”计划投资78亿元,主要有奥体中心、市传染病医院迁建、新城区医院、市体育训练教学科研基地等项目。

在加快以上各类设施建设的同时,搞好其他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功能,主要是建设市儿童福利院、老年公寓、金保工程、金盾工程、社区服务中心等11个项目,“十一五”计划投资50亿元。

四、政策措施

保障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必须动员各方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项目实施工作机制。

(一)健全重大项目多元化融资机制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推进融资方式的市场化进程,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融资格局。一是加大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对政府投资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采取发行建设债券、开发与经营相结合以及建成后转让等方式筹集资金,盘活存量资产。积极探索社会事业项目市场化产业化的新路子,改变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问题。二是充分利用我市的金融优势,扩大信贷融资规模。按照“政府产业引导、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定”的原则,积极做好政府、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协调和跟踪服务工作。三是培育发展股票上市、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四是改进招商方式,拓宽引资领域,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积极采用BOT、ABS、TOT等融资工具和手段,引导外来资金投向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

(二)建立科学的重大建设项目培育机制

按照“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建立形成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重大项目培育机制。一是建立门类齐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建设项目数据库,提供充足的项目储备。二是做好重大项目的优化和滚动调整,及时充实符合产业结构优化要求的项目。三是切实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力求重大建设项目培育一个、成熟一个、新建一个、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一个。四是强化政府在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中的导向作用,科学编制年度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体制

强化对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快形成规范、有效的项目运作管理机制。一是尽快制定《*市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使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编制年度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明确年度目标,建立工作网络,分层、分级、分类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三是建立重大项目咨询评估制度、专家评议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追究制度、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制度和后评价制度,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四是建立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季度报告制度和公开通报制度,规范和落实重点项目协调联系机制,建立重大问题联动处理预案,提高重大建设项目协调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五是开发*市重大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改进工作手段,提高重大项目管理工作水平。

(四)建立重大建设项目政策激励机制

制药厂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以*年为基数,到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由*年的1.83吨标准煤下降到1.46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年的3.84吨标准煤下降到3.07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万元GDP电耗由1102千瓦时下降到881千瓦时以下,降低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52立方米下降到200立方米以下,降低20.6%;二氧化硫(SO2)总排放量在*年的1.104万吨的基础上,包括年度增量部分控制在2.6万吨,削减8792吨;化学需氧量(COD)总排放量在1.134万吨的基础上,包括年度增量部分控制在1.09万吨,削减7284吨;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不低于80%。

二、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加快节约型产业体系建设

(三)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按照国家的信贷政策,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支持节能减排与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重大项目涉及节能减排的要严把审批关,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示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凡是新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能力的项目,必须由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提出淘汰相应落后生产能力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作为审批项目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落实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自*年起,加价标准淘汰类企业每千瓦时提高0.15元,限制类企业每千瓦时提高0.04元;自*年起,加价标准淘汰类企业每千瓦时提高0.20元,限制类企业每千瓦时提高0.05元。每年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禁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电价、地价、行政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督促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精神,“*”期间,对列入国家明令淘汰关停的生产能力一律不得进行出租、转让、出售或异地转移生产。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级政府要依法有计划、有步骤的予以关停,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监督举报制度。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市财政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植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和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期间,以建设能源强市为目标,积极构建水、煤、气、风、光、核“六能”并举、一体发展的格局。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依托党河、疏勒河、讨赖河水能资源,在现有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集中布局,重点建设疏勒河、党河小水电集群,新增装机容量10万千瓦,累计达到30万千瓦。二是积极争取建设热电联供项目。统筹规划金庙沟、吐鲁、牛圈子、红沟、紫山子、梧桐沟、白土沟和驼马滩煤田的煤炭资源开发,创造条件引进蒙古国和周边省区的煤炭资源,加快建设*60万千瓦热电联供项目,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发展风光清洁能源。充分利用优越的风能资源,加快风电场建设,力争“*”末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同时,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争取“*”有所突破。四是积极开发企业自备能源和新能源。立足节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余热、余压和燃气进行发电,使同福化工等一批企业自备电源充分发挥效益。同时积极寻机建设核电站。

(六)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精神,加快发展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提高水平。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以外的所有服务业领域。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到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3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38%。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向自主研发和制造延伸,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节水材料、农作物制种、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部级、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尽快形成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名牌产品。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着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七)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期间,重点组织实施工业锅炉(炉窑)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通过上大压小的方式,逐步淘汰服役时间较长、装机容量较小、煤耗较高的热电机组,鼓励建设集中供热项目;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在市直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积极组织推荐节能效果好、技术水平高的项目申报省上重大节能技术、重大节能装备、重大节能项目,争取政策扶持。

(八)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突出抓好列入国家和省上重点监控企业的节能工作,确保“*”期间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对全市年耗标准煤2000吨以上的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着力推进年耗标准煤10万吨以上的2户企业和1万吨以上的10户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完成“*”期间全市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目标。

(九)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对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有条件的建筑执行65%的节能设计标准。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工程;加快全市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立建筑节能自保温体系。对现有居住建筑进行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在新建建筑中推广无污染、资源循环型建材产品,着重加快“新型墙材”及木塑复合材料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到*年底*市城区新建建筑全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实现“禁实”目标。按照省上的要求,从*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要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

(十)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引导商用和民用节能。重点抓好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和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办公设备节能,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和公务车节能。大力推进服务业节能降耗,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降低能耗,推动服务业节能。发展节约型服务业,积极争创绿色饭店,创建节能型商店,实现商务系统节能较“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强化能源管理,完善计量仪器设备,将节能指标分解到部门、柜台,单独装表计量。抓好科教文卫行业节能和城市公用设施节能,在大型商场、宾馆、写字楼等场所广泛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提供集中供风、供热设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电、节油、节气活动。

(十一)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期间,重点抓好已经建成的敦煌、玉门两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转和拟改造的*市污水处理厂、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七里镇生活基地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建设以及拟新建的瓜州县污水处理厂、金塔县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建设,使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日。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关闭银星纸业公司纸浆生产线;扩建玉门油田分公司炼化总厂污水处理厂、新建*啤酒分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搞好祁连山制药厂污水处理站、秋良生化公司二级生化污水处理设施、花牛山集团纸业公司生物废水处理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组织排污企业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进一步提高外排废水标准和稳定达标率。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把污水管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尽快配套完善。制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监督管理办法。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和划分工作,编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十二)推动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硫治理。突出火力发电行业、兼顾非电行业,全面落实治理措施。加快建设国电公司*2×30万千瓦热电厂项目建设,实行*城区集中供热,拆除现有供热锅炉,同时推进其它城区集中供热,关停4吨以下小型锅炉20座,使城市集中供热率由45%提高到65%以上;采用湿法石灰石火电脱硫技术,加快玉门油田分公司水电厂废气综合治理,实现达标排放;采用强化溶炼技术和3+2两转两吸制酸工艺,建设西脉公司铅冶炼废气制酸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城区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汽车CNG加气站,推广使用汽油添加剂,对单位及企业的小锅炉进行全面的煤改电、改气改造,减少非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到“*”末,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要求。

四、创新模式,积极引导,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十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根据《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遵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和产品,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要通过补充生产联系链条的缺失环节,改进、完善废弃物处理设施及体系,构建循环经济框架。要把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型工业、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型旅游业和新型能源产业上,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构建物质闭路循环。

(十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认真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管理和日常监管。总结推广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大力开展以共伴生矿和工业废渣、废水、废气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建设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规范再生资源市场秩序。严格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扶持一批优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快开发秸秆利用新技术,推进作物秸秆燃料、饲料产业化步伐。到2010年,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十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制订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城乡、区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建设规范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共享。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发展垃圾综合集成处理系统,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和供热,发展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力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

(十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依托专业机构,扩大清洁生产审核面,提高审核质量。积极指导企业进行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总量负荷较高以及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抓好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评估,督导企业严格按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提出的实施方案,搞好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加快研究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配套政策。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搞好农业标准化建设,逐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和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污染。推进建筑业清洁生产工作。

五、依靠科技,抓好示范,积极推进技术进步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快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支撑体系,在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和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中,鼓励和引导企业新上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联合,消化和吸收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推广一批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十八)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快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铁合金、水泥、有色金属、电力、化工、造纸等行业进行技术改造。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等资源节约技术推广。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投入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十九)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制定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二十)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按照《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年修订)》,培育一批环保骨干企业,推广一批环保先进设备和技术。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在工业污染源防治、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经营活动领域,积极推进环保设施的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运营。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建立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单位激励制度和自行运营不达标企业退出及淘汰机制。

六、完善政策,强化监管,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二十一)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法规体系,严格执法,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积极推动节能减排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制订和完善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实施细则、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节能监察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落实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以及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处理、环保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农村污染管理等政策。

(二十二)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通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继续做好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工作;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实施用水计划和动态配水制度,建立月、季、年度水资源供用统计体系。

(二十三)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强对开展合理用能评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环评工作,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县(市、区)和企业,要暂停环评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强化环评的公众参与,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二十四)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加强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公开曝光、挂牌督办、开设举报电话和网站等方式,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二十五)建立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市政府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节能减排工作的方针政策,统一部署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和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其中,有关减排方面的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六)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制订具体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部门的工作计划,作为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部门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同时要将工作开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县(市、区)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节奖超罚。

(二*)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节能减排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建立以企业、社会等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辅助的多元节能减排投资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要通过整合现有资金,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在现有专项资金中尽量向节能减排资金倾斜。政府要制定年度节能减排实施计划,对列入年度污染减排实施计划的工业企业治理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并积极争取上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争取的国家和省预算内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10大重点节能工程、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政府机关节能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业承担污染治理责任,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认真落实好节能减排和环保产品(设备、技术)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保护价格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和天然气价格调整。加强和改进电价管理,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办法,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依法适时调整城市自来水各类用水价格,对城市生活用水加快推进阶梯式水价。适度提高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制定污水处理费最低征收标准。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制药厂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本规划是指导*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和编制各县(市)、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的依据。

规划期限:*?2010年(基准年为*年)。

一、发展意义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编制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利于指导与推动循环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是我市在“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1.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放式线性经济运行方式,必须基于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生活带来较大影响而言,是难以为继的。而循环经济是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率先发展的有效途径。

2.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加工生产模式。据统计,*年,全市煤炭需求量突破1175万吨,柴油需求量突破80万吨,全市主导行业的基础原材料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铜材分别进口7.88亿美元、3.89亿美元和1.61亿美元,能源、原材料受制于外部的特征明显。前几年的扩张式发展,更使土地资源越显稀缺。面对严峻形势,*必须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3.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本质要求,更是打造生态*、和谐*的内在要求。根据生态市建设要求,SO2的排放强度不得超过5千克/万元生产总值,*年*市SO2实际排放量为7.79万吨,其中市区、*县排放强度分别达7.20千克/万元生产总值和8.08千克/万元生产总值。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资源潜在价值;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污染控制,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4.发展循环经济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需要。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走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的内涵发展道路。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将引导新能源装备、工业节能和“三废”回收等技术装备工业、新型材料及资源再生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为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供技术和装备保障,更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

(二)现实基础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在创建生态市、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成效更为突出。

--发展成效:

1.城市生态化建设有新进展。积极创建生态城市,编制完成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千里绿色林带、生态公益林、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相继启动了*水处理三期工程、*市工业和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等十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着力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工业开发园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在合理设置进区门槛,积极引进无污染、环保型、生态型的工业项目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袍江工业区成为全省首家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论证的园区,滨海工业区、柯桥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获得批准。努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市建成现代农业园365个,其中市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20个,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2.16万亩,全市规划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175家。

2.发展集约化水平有新提高。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制定了《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若干意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集约发展若干意见》,建立了织造、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大户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强了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对全市281家重点耗能企业建立了能源利用状况网上报送制度,其中对30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能源利用监测审计。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出台《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关于处置闲置土地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措施,做到规范用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建造多层厂房和标准厂房,增加用地空间;清理已供土地,最大限度盘活土地存量。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建立和完善节水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形成合理水价机制,加强超计划加价管理,促进节约用水;鼓励采用节水新技术,推广循环供水、中水回用和“零”排放技术,近几年全市累计投资近亿元用于节水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改。

3.资源循环化利用有新探索。构建废弃资源社会大循环体系,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初步形成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资源生产建材、垃圾焚烧发电等综合利用体系。目前全市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2家,其中建材企业26家,利用垃圾、余热发电5家,其他企业1家;*年,全市共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465万吨以上。构建废弃资源产业间循环体系,在印染、纺织、化工、建材、热电、造纸等主导行业中,积极开展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了多条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如:浙江蓝星科技实现印染废水在印染、热电、造纸等行业间的环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构建废弃资源企业内循环体系,开展节能降耗、废弃物循环利用试点,涌现了三力士橡胶、东盛印染、兆山建材、嘉成化工等循环经济典型企业。

4.企业清洁化生产有新发展。积极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制定了《*市清洁生产试点工作计划》和《*市创建绿色企业计划》,全市45家省级试点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其中12家企业被命名为浙江省绿色企业。大力发展环保装备产业,形成了菲达集团等一批规模企业。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制订了《*市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全面开展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环境的污染整治,狠抓烟尘、噪声、二氧化硫污染治理,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

--存在问题:

1.经济发展不够集约。经济增长的高消耗特征明显,*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04吨标准煤,电耗为1331千瓦时,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55吨标准煤,分别为全省的1.16倍、1.09倍和1.04倍。经济增长的高排放特征明显,*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74万吨,居全省第三位;S02排放总量7.79万吨,居全省第六位,与生态市建设目标差距较大。

2.思想认识不够统一。从社会层面看,政府和部分重点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作认识比较到位,措施比较有力;但社会公众、居民家庭的循环利用、节约意识相对较弱。从企业层面看,重点规模企业由于废弃资源集中、循环利用效益明显,思想意识和对策措施比较到位;但规模以下小企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不足、污染排放严重的情况依然突出。

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产业层面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年全市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3.5%,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十一市第十位。从行业层面看,纺织、印染、化纤、热电、建材等比重较高的传统产业能源消耗、资源消耗相对较高,而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

4.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从区域层面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重点关键技术需加大科技投入,环境工程技术、废弃资源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还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推广应用。从企业层面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率都比较低,发展循环经济缺乏科技支撑。

5.政策机制不够健全。从政策层面看,发展循环经济的扶持政策滞后,缺乏体制环境、税收优惠、生态补偿等方面的鼓励性政策,相关政策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从机制层面看,废弃资源的收集利用机制尚不健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融资机制、补偿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需要完善。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排放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注重科技创新,强化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构建资源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率先把*建设成为以医药化工、纺织印染、环保节能、物资回收利用为特色的新型循环产业基地和以创建生态城市、循环社区为载体的新型循环城市基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工作,建立和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努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重的原则。坚持集约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废弃物利用率、资源生产率和回用率,降低污染排放率;加快制度创新,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则。推进企业、园区、区域三个层面循环经济的和谐发展;抓好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园区层面的“中循环”和区域层面的“大循环”。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既吸收国内其他地市和国外有益的、成功的经验,又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及企业技术水平现状,着力推进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驱动、公众互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合力营造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物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的开发区、城镇和社区;基本建成重点领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危险物处置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经济体系,把*建设成为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并为创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5.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十一五”期间,工业固体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量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节能率保持5%以上;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年均增长5%以上。

(四)推进层面

--企业层面。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清洁生产为载体,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为主要目的,促进企业内部原料、能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园区层面。依据产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构建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最充分利用。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产生最小化。

--社会层面。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构建全新的社会生活模式和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模式,实现消费过程与消费过程后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突出依托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平台,建设绿色政府、绿色社区和绿色村庄,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消费。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广泛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信息技术改造高耗能传统行业和企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建设,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加快实施纺织、机械、造纸、建筑、建材、热电等行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努力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统筹布局产业带、园区、产业基地,从大空间上构筑相互循环、上下链接的布局体系。利用特色块状经济优势,以土地调控为主要手段,充分考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引导上下游企业依次落地,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把*县、越城区建设成为以纺织印染为重点的新型循环产业基地,把上虞市、新昌县建设成为以医药化工为重点的新型循环产业基地,把诸暨市建设成为以环保节能为重点的新型循环产业基地。

--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和培育力度,健全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积极构建完善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发展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二)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发展循环型工业

--着力构建生态产业链。依托已经形成的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环保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纺织服装、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逐步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和完善特色产业生态链;突破一、二、三次产业界线,构建跨生态产业链;建立行业间的生态产业链,进行行业之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相关企业整合,形成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

--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整合企业和项目布局,促进园区污染项目集中布点、集中治理、达标排放;按照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机联系,把好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审核关,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项目的设计、建设、生产全过程,实现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重点做好袍江工业区、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等11个开发区(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努力把袍江工业区、滨海工业区创建为部级生态工业园区。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目标要求,加大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力度,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促进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

(三)推广农业生态生产模式,着力发展循环型农业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茶叶、蔬菜、珍珠、畜禽、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品牌优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发挥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功能,做优一批农业休闲观光点。加强畜禽良种及农作物优质种子、种苗的引进和培育,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牌、新技术和新设施,建成特色明显、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模式。加快推广应用农业污染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保障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生产;积极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和生态能源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畜禽集中养殖,大力开展家禽养殖污染、渔业养殖排放水的生态化处理,推广秸杆综合利用,提倡使用有机肥,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继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洁化美化农村环境。

--积极建设生态农业园区。着力搞好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全市农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建设。建设以粮油、蔬菜、茶叶、特色水果、花卉苗木、养殖等为重点的高产、优质、低耗和防污染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0个;通过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休闲农业等模式,把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良好、产品质量优良的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区、休闲农业的观光区和现代农业的先行区。

(四)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着力发展循环型服务业

--推进绿色消费环境建设。努力倡导健康、适度、环保的绿色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逐步建立起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流通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着力提升流通产业层次,推进综合生态物流园区的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生态物流企业;推动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为重点的绿色饭店的创建;提高社区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创建绿色消费社区,促进放心食品走进社区。

--推广绿色旅游娱乐业。保护开发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积极开发有*文化特色的绿色旅游产品;发展文化修学、稽山鉴水、生态休闲、市场产业、红色之旅、佛教之旅等休闲旅游产品,构建绿色旅游产销体系;建立对旅游企业清洁生产的监督及考核制度,选择重要旅游景点及宾馆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促进整个旅游业生态化。合理规划餐馆娱乐产业的布局,鼓励发展连锁经营,提倡纸品餐具,减少白色污染,实行集中回用和再资源化。对餐馆娱乐业全面实行排污申报,要求年能耗下降15%,中水回用率达到30%,星级宾馆饭店全部通过ISO14000认证。

--积极发展生态物流业。优化物流中心布局,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培育壮大一批生态型物流企业,逐步确立*在区域物流中的枢纽地位;完善物流企业经营资格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加强生态物流标准建设,在物流企业中推行ISO14000体系认证,推进物流经营和物流运作的绿色化;加快城市逆向物流的管理,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五)全面开展“四节”活动,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节能。积极引入清洁、优质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进民用节能,深化工业和生活锅炉系统更新改造,积极采用先进的循环流化床、燃气等高效、低污染工业锅炉。推广热电企业集中供应压缩空气和分布式热电冷三联供等节电新技术。鼓励热电企业加快发电机组和链条炉的改造,提高背压机组的应用比例。广泛采取高、低压变频调速、功率补偿节能技术、系统改造和机组优化配置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机、风机、水泵等高耗能设备。大力推广使用加气砼砌块、陶粒空心砌块、聚合物砂浆、聚苯材料等新型节能节材建材,积极组织实施居住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积极推行绿色照明工程,在道路照明、宾馆、商厦、写字楼等公共设施和居民住宅中推广应用高效节电照明新光源和装置。加快推广应用太阳能,城镇新建建筑要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鼓励和引导既有建筑实施太阳能利用改造,生产和经营领域要积极利用太阳能热水工程,鼓励、支持农村广泛使用太阳能。

--节水。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加快建立促进节水的水价机制,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加大以节水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开发新型节能冷却设备及附属设施,有计划改进和更新现有落后的节水设施与设备。针对印染、热电等水资源高消耗行业比较发达的现状,要积极推广印染废水中水回用、冷却水中水回用和印染废水通过煤渣净化回用等技术,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厂与城市新建小区中水利用试点,提高城市节水效果和节水水平。到2010年,全市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基本构筑完成灌溉量水工程和节水型灌溉体系,实现农业用水总量零增长或负增长。建立城市生活用水监测和用水量评估制度,加快改造跑冒滴漏和浪费水严重的自来水管网和原有建筑用水器具,鼓励使用节水型家庭卫生器具,提高民用建筑节水器具的普及率。

--节地。按照“优化分布、控制总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等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科学围涂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土地供给。积极整合土地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将小而散的工业企业归并整合,减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合理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在控制总量的同时,要利用相关指标强化对新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前置控制,如投资强度、投资密度、容积率等,实施项目竣工验收时用地指标复查的多部门事后监督管理机制。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公开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加快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同时,鼓励企业使用工业标准厂房,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整理与改造,重视对湿地的保护。

--节材。树立绿色制造理念,推广应用再生材料和替代材料,促使企业节约原材料,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和节约木材。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节约产品包装材料,推广使用可降解、易回收、低成本的包装材料,重点解决产品过度包装问题。

(六)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区域废弃资源循环化

--建立区域物质还原系统

1.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系统。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再利用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行垃圾收费制度;建设垃圾分类回收必需设施;建立完善的执法保证和监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建立主要废旧物资回收与再生系统。建立废旧轮胎、废旧电池、报废汽车、废家电、废电脑以及包装废弃物等的收集处理、处置中心,开展相关资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系统、电子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中心以及城市中水回用管理中心。重点抓好浙江绿环废轮胎综合利用和索密克报废车辆综合利用的平台建设。

循环经济固废代谢链见附图一。

--固体废弃物及危险废弃物的管理与资源化

1.生活垃圾:至2010年全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率达到50%,可回收废弃物纳入全市资源回收系统综合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工业固体废弃物:发展壮大粉煤灰、炉渣、建筑垃圾等资源化产业,提升资源化产品附加值和利润;促进工业废水处理后污泥的堆肥或制造建材,并实现产业化。

3.危险废弃物与化学品管理:加强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申报登记,对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环节都建立严格的可追踪制度;建立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对策体系。

4.医疗废弃物和废水:由市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统一管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医疗废弃物收集、运输、贮存与处理、处置。各医院、医务室(所)和农村卫生院的医疗废弃物必须送由专门机构统一分类收集后作集中的安全处置。

5.餐厨垃圾:采取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的方式,对主要饮食服务和食品加工经营单位的废弃餐厨垃圾进行回收、处置、分拣和消毒,分门别类地成为再生利用资源。其中油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肥皂、油漆等产品的制造;渣可作为高档复合肥料的原料,或供养猪大户作饲料之用。

四、实施途径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平台

通过5年努力,各县(市、区)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体系,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明显改变;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COD排放总量、SO2排放总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机制和框架。

*县纺织业、新型建材、石油化工等“一主十强”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36吨标煤,COD排放总量控制为2.30吨,S02排放总量控制为2.91吨一是推进节约集约示范工程:重点培育“四节”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建设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生态农业园区。二是实施项目推进工程、技术推广工程、绿色单位创建工程

诸暨市袜业、淡水珍珠、铜加工、环保装备、轴承轴瓦等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70吨标煤,COD排放总量控制为0.44吨,SO2排放总量控制为0.79吨一是抓源头治理,拓展清洁生产链;二是抓资源节约,延伸废弃物回用链;三是抓园区改造,推行产业生态链;四是抓项目申报,完善优质服务链;五是抓传媒宣传,打造整体发展链

上虞市机电、化工、轻纺等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52吨标煤,COD排放总量控制为1.06吨,SO2排放总量控制为0.71吨一是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二是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三是突出抓好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四是进一步加强产业引导;五是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六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

嵊州市领带、橱具、汽配、生物医药等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48吨标煤,COD排放总量控制为0.36吨,SO2排放总量控制为0.37吨一是加快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四是加强节能降耗的监督和管理;五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六是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

新昌县新型医药、汽车零部件、机械等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51吨标煤,COD排放总量控制为0.36吨,SO2排放总量控制为0.21吨一是着力推进生态县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型工业;三是积极推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四是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和生态园区创建工作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阵地

1.总体要求

按照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发展要求,在重点工业园区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体系;科学规划布局产业上下游项目及关联项目,实施“补链”工程,加强园区的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循环利用;合理调整布局,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严把企业和项目准入关,支持鼓励入园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进行清洁生产,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已通过国家审核的开发区(园区)全部推行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努力实现开发区(园区)生态环境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协调。(详见表二)

2.建设重点

--物质(水)循环。在纺织、印染等高耗水行业为主的开发区(园区),减少水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在水循环中,开发区(园区)内印染企业不再单独设立污水处理设施,印染企业排放的碱性高浓度有机废水,一部分用于开发区(园区)集中供热电厂的脱硫;另一部分进入专门的印染废水处理厂,集中专门处理,达标后至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次处理。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一部分中水回用到企业,作为工艺及冷却用水,一部分用于开发区(园区)环卫绿化。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缓解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详见附图二)

表二:*市开发区(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目标

开发区(园区)名称主要产业循环经济建设目标

浙江*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纺织、机械开展清洁生产,大力推进开发区内循环产业链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袍江工业区纺织、新材料、生物制药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提高资源效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柯桥经济开发区纺织、服装、机电一体化、IT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基础设施共享、污染物集中处理,实现企业生产的集约化、清洁化;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滨海工业园区纺织、医药、新型建材完善纺织品制造业生态工业链网,同时推进生态农业产业链、水集成生态循环和能源逐级利用循环链的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诸暨经济开发区机械、纺织、环保设备积极引导调整工业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倡园区建设专业化,创建以环保设备、纺织、机械为特色的市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诸暨珍珠产业园区珍珠及珍珠产品加工形成以珍珠首饰加工为主,珍珠粉制品、贝壳制品等为辅,废水、废液及垃圾处理工业相配套的循环产业链,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上虞经济开发区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制造、纺织业加快推进生态化改造步伐,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构建企业间的生态链,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浙江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纺织形成以精细化工及相关产业为主体的化工产业链与企业集群;开展清洁生产,加快生态化改造;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服装、机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最终实现节能降耗;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创建市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机械、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引导企业之间形成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合作发展机制。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新昌工业园区机械、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引导调整工业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倡园区建设专业化,积极创建具有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能源利用。开发区(园区)的能源集成要求企业成员之间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按照能源品位逐级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开发区(园区)内部按照不同行业、产品、工艺的用能质量要求,规划设计能源梯级利用流程,并对企业的余热进行集中回收,用于低能级的洗浴热水的供应和其它生活供热,使能源在产业链中得到充分利用。(详见附图三)

--设施共享。可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提高设施使用效率,主要共享设施有:基础设施、交通工具、仓储设施、培训设施等。

--信息传递。建立完善信息交换平台,包括能够连通信息数据库的热线、计算机化的交流网络,以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共享和。

3.试点园区

--袍江工业区:深入开展“四节”工作,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重点推广中水回用和“零排放”技术;通过资源的整合,新项目、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以精细化工及相关产业为主体,以高档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积极拓展精细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与企业集群;整合提升染料颜料化工和医药农药化工两大行业,适当引进和发展一批配套原辅材料生产企业和园区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完善公用基础设施企业,积极参与到长三角区域循环中;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浙江诸暨珍珠产业园区:形成以珍珠首饰加工为主,珍珠粉制品、化妆品、保健品及贝壳制品和饲料加工业为辅,废水、废液及垃圾处理工业相配套的循环产业链;积极引导企业创建清洁生产型企业,建设污水处理中心和垃圾中转站;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

--纺织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纤维差别化、功能化开发;加强织造业的技术开发、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培育,推动高档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加强品牌培育,打造纵向研发联盟,提升服装服饰的竞争力;采用微悬浮体染色新技术、小浴比低给液工艺、涂料染色工艺、碱减量工段废碱液回收技术、丝光淡碱回收技术、浅色印染废水回用技术等降低印染行业的资源消耗、减少印染行业的污染排放;加大染料行业的研发投入,着力提升染料及助剂性能,丰富产品品种;提升纺织机械产品档次。(行业产业链见附图四)

--热电产业。推进热电联产,由高效率的大锅炉实行集中供热;以抽汽、排汽供热替代分散供热,提高热电厂热能利用效率;通过推广应用先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静电除尘器,采取循环冷却塔供水、将粉煤灰按一定比例掺配原煤等措施,集中治理锅炉烟气污染物(烟尘、SO2)。

--建材产业。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工艺和设备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引导投资者利用本地建材原料、废料,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与装备,开发中高档次的新型墙体材料。(行业产业链见附图五)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物医药、化学制药、中药及相关的医用材料、医疗器械、制药器械、卫生材料等。运用信息化技术、新型节能技术与环保技术等改造传统的制药生产工艺。积极开展生物医药、医药中间体产品研发,不断拓展产品系列。(行业产业链见附图六)

--精细化工产业。推广应用先进的分离技术、催化技术、生物化工技术、聚合物改性技术、计算机化工应用技术、工程放大技术等,开拓精细化工新领域,重点研究开发高档次、功能性和环保型的塑料助剂、染料及有机颜料,突破绿色壁垒;发展橡胶助剂、农用化学品、催化剂等产品,加强油汽资源开发研究利用。(行业产业链见附图七)

--其它产业。主要涉及农业种植养殖业、机械电子、食品制造、珍珠加工、橡胶制品等。

1.农业种植养殖业:推广生猪(畜禽)?沼气?作物为核心的种植养殖产业链,发展畜禽、淡水养殖,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进行沼气开发和生产有机肥,利用有机肥发展生态种植,实施秸杆养畜工程,对秸杆加以资源化应用。(行业产业链见附图八)

2.机械电子:淘汰、改造升级落后设备、工艺,降低能耗、物耗,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建立废旧产品利用回收机制。推广运用先进环保技术,对无法综合利用的废弃物进行必要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行业产业链见附图九)

3.食品制造:大力开发安全、卫生、环保型产品;建立黄酒行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的工业设计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工艺改造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科技含量。利用生物技术处理食品工业废弃物,发展饲料工业,建立农?工?农的良性循环机制。(行业产业链见附图十)

4.珍珠加工:以开展减量生产、清洁生产为主,主要对副产品进行加工,如生产珍珠粉制品、化妆品、保健品及贝壳制品、蚌肉制品,生产贝雕制品和食品添加剂。(行业产业链见附图十一)

5.橡胶制品:主要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废旧橡胶轮胎?粉碎?制粉(再生胶粉)?公路建设及其它产品利用。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载体

1.加快生态市建设

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生态市和生态县(市)建设活动,着力打造“生态*”。争取到2010年,市级及下属县(市)基本达到生态市、(县)市建设要求。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多形式支持江河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和管理力度,提高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集中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综合整治城市内河河道污染、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绿化和美化城市周围的山岭以及河流湖泊,充分利用和保护好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植树种草,整治水体,营造青山绿水的风景区。搞好城市规划,精心安排城市绿地,大力建设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花园城市。

2.扎实开展绿色系列工程建设

--创建绿色企业。大力弘扬企业生态文化,提高生态意识;以科技为支撑,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物耗和能耗,削减源头污染,力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建设绿色饭店。采用节电、有益健康的照明产品和绿色服务。做到室内环境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物品、用具符合环保要求。减少一次性用品和不可降解物品的使用,减少洗涤量。

--发展绿色学校。通过“绿色思想”培养人、“绿色观念”教育人、“绿色校园”熏陶人,为发展循环经济培养各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不断丰富建设生态文化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

--创建绿色社区。倡导生态文化,推动公众参与,推行绿色消费,体现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建设百福园社区等一批全国绿色社区示范工程。

--建设绿色村庄。加大农村改水、改厕、改灶和环境治理力度,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绿色村庄。

--倡导绿色家庭。倡导“绿色消费”活动,使用清洁燃料,强化节水意识;绿化、美化社区环境;节约能源,使用节能家电。

--建设节约型政府。促进政府观念和行为的绿色化;建立“绿色审计”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环境管理水平。

(五)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

1.一批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1)*索密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报废车辆综合利用一体化示范项目;(2)*华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8万吨PTA残渣废水循环利用项目;(3)*金佰利实业有限公司利用稻糠(稻壳)生产可降解容器产业化开发项目;(4)诸暨山下湖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低价值珍珠及衍生物深加工利用项目;(5)浙江绿环橡胶粉体工程有限公司废轮胎综合利用项目;(6)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废电器及电子材料综合利用技术及其成套设备项目;(7)*市国泰助剂厂分级型牛皮纸浆木质素磺酸钠项目等。

2.一批环保节能设备生产项目。(1)浙江东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年产60台套烧结板除尘器项目;(2)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危险废气处置配套烟气处理成套设备、300MW机组湿式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装备、300MW燃煤电站大型布袋立式环流搅拌机、复叶推流式液下爆气机开发项目;(3)浙江德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烟气脱硫设备国产化项目;(4)浙江龙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阀门及除尘设备项目等。

3.一批节能、节水、节地示范工程。(1)诸暨市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日处理垃圾527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嵊州新热电有限公司区域热电联产大幅度节能、节水、节地减排示范工程;(3)浙江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功率高压变调速节能系统产业化项目;(4)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化高效节水技术应用工程项目等。

4.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包括袍江工业区、*县滨海工业园区、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的生态化改造与建设。

5.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县福景达农业有限公司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市一景乳业有限公司绿色生态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及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3)新昌县来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4)嵊州市畜产品有限公司优质长毛兔生态高效养殖园区建设等。

6.一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1)浙江兰亭高科有限公司路面废旧沥青资源再生利用项目;(2)宏磊集团年产5万吨废杂铜连铸连轧低氧光亮铜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3)浙江新昌制药厂二氧化锰循环套用项目;(4)诸暨市露笑电磁线有限公司铝代铜技改创新节能项目等。

五、保障体系建设

(一)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重点研究解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统筹协调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明确职责。明确政府、企业与公众的职责,落实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共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明确有关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并把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

3.强化考核。积极探索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逐步改变自然资源估价不足、环境资源零价消费的现象。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以绿色GDP为主体的政绩考核制度,努力形成保护生态就是造福人民、保护生态就是造福子孙、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对于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弄虚作假,并产生严重资源环境后果和经济社会后果的行为,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政策保障

1.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采取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的方式推进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对节能型企业、行业和绿色产品的推广应用给予适当的补助和资助。落实国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保产业和技术改造进口设备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生产资源产品、综合利用回收资源的,在财税政策上予以优惠;落实垃圾发电、垃圾制砖、污水处理等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

2.制定和利用价格政策。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价格政策调整,理顺资源和最终产品比价;取消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自然资源价格补贴政策;全面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和企业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

3.探索和建立补偿机制。积极探索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补偿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对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节约了环境容量的区域和企业给予相应的生态补偿;建立企业生态环境破坏修复机制。

(三)体制保障

1.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抓紧制订《*市节约用电实施办法》、《*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等与有关法律法规相配套、有利于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2.制定循环经济专项标准。制定、完善分行业、分领域能耗、水耗、污染排放和限制产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实施再生利用品标识制度;建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四节”标准要求和循环经济技术规范;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限制有害物质使用的标准化建设。

3.加强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有关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废弃物处置的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三废”的偷排或不达标排放;对于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要依法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

(四)科技保障

1.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加快对循环经济技术的攻关,组织开发和应用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节水及污水处理回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各类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企业间产业链的集成技术。着力推进循环经济技术开发成果的产业化,切实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加强科研院校合作。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跟踪研究国内外循环经济科技的发展信息,引进先进理念、技术、设备;设计招商引资载体,加大循环经济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寻求投资合作伙伴。

3.完善技术研发服务。建立健全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发展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供设计、融资、改造、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五)人才保障

1.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积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引进具有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相关学科知识的高层次人才。

2.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加强高素质技工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扭转对技工类人才价值评价的错位,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满足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废弃物回收人员素质,健全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以促进废旧物品再资源化率的提高。

(六)环境保障

1.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科普宣传活动,使公众了解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增强全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感、责任感;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引导公众优先采购和使用可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识产品和绿色标志产品。

2.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建立循环经济知识培训制度,以各级领导干部、企业与社会管理人员、农业种养大户为重点,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知识培训。

上一篇:辅料采购员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采购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