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2 00:03:40

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范文第1篇

Zhang Jingya;Wang Xianling;Li Pengwei; Tong Yan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 450008)

(School of Pharmacy,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8,China)

摘要: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为了培养合格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依据社会需求,通过对该课程建设的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了制药分离工程教学的新思路。

Abstract: Pharmacy separation engineering is a major course for pharmacy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order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harmaceutical talents, some notions on the re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conducting methods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we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by practicing in the constructing of pharmacy separ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ety,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y engineering specialty.

关键词: 制药工程 制药分离工程 教学方法

Key words: pharmacy engineering;pharmacy separation engineering;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O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231-02

0引言

《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在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制药工艺等课程的基础上,研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其研究的对象包括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工程药物和天然药物等,涉及了化学与生物交叉领域,集成了化学分离与生物分离原理与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制药产品分离原理与技术的科学本质,在理解和掌握传统分离技术的基础上,接受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作好理论准备[1]。现代制药业对制药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求,给制药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实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制药企业工程师的职位,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培养合格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我们在近几年《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与实践,受到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广泛欢迎,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分离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是1998年原教育部专业调整后的一个整合专业,属近年来国内外新开设的交叉学科型专业,目前,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之中。《制药分离工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分离技术的所有门类,内容丰富,种类较多。这些内容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学生已在其它先行课程中学习过(如精馏和吸收、干燥等单元的内容都曾在《化工原理》中讲授过),因而相关内容的课时安排都远低于各门先行课程,对各部分内容都只是蜻蜓点水,没能进一步深入,原来没学懂的仍然不懂,原来学懂了的得不到提高,而对一些新型分离方法、新知识和前沿内容则介绍不够。

由于当今学生大多没有工厂生产经验,更没有工程体验,对制药生产的工艺流程没有印象,不知道所学的单元操作在药厂是如何进行的,提取分离的机械设备是如何串接的,理论计算对于生产应用有何意义等。所以,不论书本和教师如何讲授,这些实在具体的内容对于他们都是很抽象的,所学的理论知识枯燥死板,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激发创造潜能。再则《制药分离工程》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学生虽然掌握了各单元过程的工艺设计与工程计算,但因缺乏工程的整体概念,不会综合运用各部分知识到工程实践中,当他们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不知如何将其分解为单元过程,更不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2《制药分离工程》教学改进

针对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对《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了调整和改进,以相应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为重点,参考了多部不同风格的制药分离工程教材(如天津大学孙彦编写的《生物分离工程》[2],严希康编的生化分离工程[3],李淑芬、姜忠义编的高等制药分离工程[4]等)编制了我们的教学方案。《制药分离工程》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环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课教学,同时更要强化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要充分认识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对各种教学法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开创新的教学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中各种实际问题能力。

2.1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优化现今制药业发展很快,每年有大批新药上市。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制药分离工程》课程,其教学内容除了学习基本理论基础外,还应紧跟形势,使学生了解现代药物发展趋势,药品制造设备及部分药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删减一些陈旧、适应性不强的内容,对基础课程中学过的理论仅作简要介绍,着重讲授研究成熟、应用性广的理论、方法和工艺流程。一方面通过查阅文献,掌握现代药物分离制备的最新动态,向学生介绍本学科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本学科与相关学科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熏陶,另一方面根据本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新型分离技术等教学内容,提出与制药工业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制药工业生产过程。根据学校和专业开出的基础课程内容,学科教学小组对《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增减。由于河南中医学院制药工程学科分属于药学院,依托于中药学及药物制剂等专业,工程基础课程开设相对较少,因此,在讲述各分离操作基本单元的工艺计算时,扩充了传递基本理论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药物生产常用的一些提取浓缩设备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满足学生具备工程基础的要求。我们将先期《化工原理》课程中基本的分离单元操作与《制药分离工程》中的分离工程原理内容整合衔接,避免了重复,同时增加《化工原理》中未讲述的分离方法。制药工程专业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个方向,方向的不同导致分离方法各不相同。我们突出中药制药方向特色,还注重介绍中药制药中的分离方法等。例如:液-固萃取、双水相萃取、液膜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吸附和离子交换分离、色谱分离、水蒸气蒸馏、分子蒸馏、电泳、亲和纯化、细胞破碎和分离、泡沫分离、沉淀以及中药分离常用的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和半仿生提取法等。

2.2 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改革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更新《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其次,强调理工结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从以科学、严谨、抽象、演绎为主的“理”与以综合、归纳、合理简化为主的“工”结合,建立用理论指导工程技术的观点及技术经济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应当掌握制药分离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受到工程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训练。利用理科理论知识与工科工程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这种方式导致师生双方缺少交流,教与学相互脱节,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避免单向的知识灌输,通过情境教学导入工程实践问题,围绕问题的解决教会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该教学方法运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课下习题、自学思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欲[5]。

2.3 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制药分离工程》涉及众多的传递理论、工程单元操作和分离工艺流程。在校学生大多未见过药物分离提取设备,对其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长期以来,由于这些过程和设备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过程枯燥无味,给人以纸上谈兵的印象。另外,由于我国对制药企业实行GMP认证,因此,即使学生去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也难以进入洁净区参观和学习。为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变抽象为形象,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展示的各分离单元操作及其设备工作原理用动画、影像、图像等方式在课堂上模拟演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及翔实的教学资料,使得课堂教学活泼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之中理解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

多媒体在教学中显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但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不是唯一的万应良药。因此,多媒体的使用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合理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将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感知与思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习惯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讲解固液萃取内容,利用三角形相图进行固液萃取的有关计算时,如果用多媒体教学,就不太容易讲清楚;而对于课程中所涉及的分离设备及工艺的讲解,若单凭传统板书加上老师的讲授,难于表述清晰,学生也很难理解,配上了分离设备及工艺图,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一边讲解,直观明了,则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善于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学生情况,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地设计、调整、更新制药分离工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良教学方法,提高制药分离工程教学质量,追踪现代制药分离工程技术前沿,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前所述,尽管我国众多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有《制药分离工程》课程,但该课程的整体实践教学水平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传统意识中还是重理论、轻实践[6]。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们只有通过制药分离工程实验才能对课堂讲授的知识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制药分离工程的实践内容要和相关课程相匹配,依附于课程教学,也有的独立于课程教学。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制药分离工程》实践教学进行探索与改革:

①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适当压缩一些理论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②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形式可多样化,包括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业务实习过程实践、社会调查研究、课外科技活动、科研训练、各类学科竞赛、参加生产实践等。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早地接触实践,学习科研的方法,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和掌握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进行一些感兴趣的实验,自己去探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③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围绕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来设计每学年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并用教学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④建立现代的综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上实现由验证性试验向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转变,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分离路线,进行相关物质的纯化,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经过几年来对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今后从事制药工程行业工作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技术改造能力和科技能力,切合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元英进,蒋建兰,赵广荣等.21世纪高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设想[J]. 药学教育, 2002,18 (3) :1-4.

[2]孙彦.生物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严希康.生化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李淑芬,姜忠义.高等制药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谢守勇.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88-290.

制药工程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2-0088-04

0 引言

制药工程是化学、药学、制剂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以及从事药品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在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开发型和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它要求学生掌握化学、药学、制剂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对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各个方面的训练,具备药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并可根据GMP和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以及环保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设计,从而最终达到药物生产企业所要求的具备药物生产、管理、营销、工程设计和改进等方面的人才目标要求。

国内制药工程专业是在1998年教育部调整工科本科专业时出现的,从1999年秋开始招生,招生层次为本科生;而国外第一个制药工程教育计划早在1995年就已产生,并且专业培养以研究生教学为主,起步时间和教育层次都较高,因此,国外院校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理解更专业、更实用、更侧重于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等相关工程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国外院校多以西药合成的生产工艺、制备技术、设计技术为主体构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但是,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和我国现阶段制药行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将制药工程的内涵延伸到从药品的研发到生产上市的全过程,这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各环节:新药的研发与专利申请,药品的临床实验,药品的生产,药品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等等。与传统药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更适合在新药的研发与专利申请、药品的生产、药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等环节发挥作用。

江苏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成立于1999年,2001年开始招生。从办学开始就始终紧抓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综合型人才而努力。在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始终遵循“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强实践”原则,因材施教,培养能在制药行业各环节发挥作用的合格人才,为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经过十多年努力,在制药工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其改革思路和成果总结出来,以求对全国各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一定帮助。

1 专业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向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学生的重要前提。针对制药工程专业这个名词来讲,制药工程应为具有药物生产特点的工程技术,其中心是工程技术,因此,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该突出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课程体系,强调药物生产专业特色。所以,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必须体现具有药物特色的工程技术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制药工程专业的起源主要来自化学化工学院和药学院,少部分来自医学院。因为专业背景的原因导致在化学化工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较多,而药学药剂类课程明显不足;在药学院和医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药学药剂类课程完整,而工程类课程缺乏。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各高校应当根据专业背景的不同,努力使得制药工程的工程课程和药学药剂类课程合理的分布,完善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达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实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2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特点设置理论课程

制药工程专业为具有药物特色的工程技术专业,因此,制药工程专业其一应包括化学类基础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其二应包括化工类基础课程,如化工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原理、电子电工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热力学等课程;其三应包括药物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如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在具备以上专业基础知识后,根据药物生产过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药物生产过程从原料开始,经过反应前的预处理进入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分离,得原料药,原料药经过制剂便可以得到最终产物――药物。因此,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应当包括制药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和生物工程、制剂工程、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设计等主要课程,但是这些仅仅是工程化的主要课程,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必须为药物特色开设大量的课程,如仪器分析和应用波谱解析、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GMP、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等一系列课程。因此,上述课程应该组成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坚决杜绝根据教师能力和教师习惯开设一些课程,错误的专业课程开设理念会给专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便。

2.2 专业方向的淡化和体现

制药工程专业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个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遵循总体上淡化专业方向,个体上体现专业方向的原则,即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是不分专业方向设置的,所有的专业学生都必须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不存在因专业方向不同而课程不同的现象;而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讲,都会有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方向,这时必须体现出个体的专业学习研究方向,为此根据不同的方向开设专业方向选修课,如化学制药方向开设药物合成反应、有机反应机理、药用高分子材料等课程;生物制药方向开设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等课程;中药制药方向开设药用植物与生药学、中药学等课程。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学习,又可以深化专业的深度。

2.3 细化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江苏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曾经将制药工程课程进行高度的综合,将多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以节约授课课时,满足教学计划学时限制的要求。但实践证明,一门课程包括的内容太多,授课教师难免出现部分专业知识不精的现象,采用多位教师合作上课的方式,授课方式和前后的衔接等问题经常因为教师其他教学任务而无法实现完美衔接,致使授课的效果下降。为此,制药工程专业核心内容采取细化的原则,每一部分开设一门课程,既能突出其专业性,又能利于就业。因此,根据细化的原则,江苏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了制药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和生物

工程、制剂工程、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设计、仪器分析和应用波谱解析、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GMP、药厂三废处理等课程,不再采用合并课程的方式,专业教育效果明显好转。

2.4 开设制药生产管理、销售和前沿动态类课程

制药生产除了专业知识外,必须增设制药生产管理、销售和前沿动态类课程。因为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工人,生产管理人员和销售方法和队伍等都成为制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开设医药营销学、市场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同时,作为一名制药工程专业毕业学生若不能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在就业和工作过程中必然会失去很多竞争的机会,因此,开设药物设计学、新药研发和制药前沿动态等介绍专业发展趋势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2.5 适应考研的需要

近年来,受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影响,考研热门化,制药工程专业同样也不例外,因此,必须照顾考研的需要。首先,在课程开设方面,考研的课程适当增加课时量,加强理论授课;其次,课程学时和学期分布适当调整,即尽量降低各学期学时的差距,同时照顾到第7学期学生的考研和实习问题,将部分课程调整到第7学期开课,节省了学生考研复习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因考研复习而大量缺课的问题。同时,课程体系中应包含实验设计方法、计算机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及制药工程专业英语等重要课程,为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奠定基础。

2.6 加强专业实践体系改革

专业实践体系包括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专业开放性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内容。江苏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教研室一直都很注重实践体系的改革,专业课程实验选择经典项目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紧抓制药生产项目进行,训练学生的工程概念和工程分析处理能力,专业综合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重在训练学生查询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和统计分析的能力,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重在训练学生对工业化生产的感性认识能力和理性感悟能力,毕业设计为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是学生走上社会前的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必须引起重视。同时要不断改进实践体系,提高实践体系对学生技能的训练,适应社会医药经济发展要求,拓宽专业就业面。如毕业设计的形式不要局限在制药工艺流程的设计和毕业论文上,市场营销类和管理类毕业设计的形式都满足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将毕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

2.7 优化课程在本科各学期中的分布

在满足教育部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需将课程根据课程体系中理论的前后关系将课程合理分配到大学本科的8个学期中,避免学期间学分分配差别较大的现象,避免因此而造成学生在某一学期学习压力过大的现象。同时,制药工程专业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个方向的课程,三个方向的课程必须合理分布,防止出现某专业方向课程在全面学分制中因选课人数不足停课的现象,并且合理分布还可以让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多学习一些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8 理清课程间的相互关系

专业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理清,这对于专业教学效果的影响太大,搞不清楚课程的先修和后修关系,势必造成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内容的掌握不佳,因此,完善制药工程专业导学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选课,意义重大。

3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注意事项

3.1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文档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文档有利于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的实现,同时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要实现规范化、稳定化和可变化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将成熟的教学内容规范地延续下去,而且可以根据教师的科研状况改变部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加强课程体系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监督管理工作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后续工作,但是监督管理工作却决定着课程体系改革的成败。首先,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管理工作,坚决杜绝授课内容的重复现象,在课时如此紧张的制药工程专业,杜绝重复现象可以节省很多的课时,让学生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其次,强调课程体系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加强教学的监督,特别是实践教学的监督,避免应付导致课程体系改革形式化,失去专业改革的意义。

3.3 正确引导学生选课

引导学生选课的教师必须完全把握课程体系,防止在选课过程中误导选课,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同时,摒弃专业课程必须由专业教研室担任的错误理念,专业课程未必一定由制药工程专业教研室承担,很多课程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完整的专业知识,即使专业教研室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选课。

3.4 加大专业教师的引进和竞争力度

学校应该根据专业教研室的师资力量,合理的加大教师的引进和竞争。一般情况应该根据弱势专业方向进行师资力量的引进和调控,促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进行。同时,要重视和加强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竞争性,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课程体系改革的实现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制药工程专业范文第3篇

Basic CV Name: Mr. Tan Nationality: Chinese Current location: Guangzhou National: Han Exit and Entry: Guangdong Province Size: 166 cm kg Marital status: unmarried Age: 24 years old Job intentions Talent type: graduates Posi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categories: pharmaceutical, Work Experience: 0 Title: No Title Job type: Full-time arrived to date: at any time Work experience Company Name: in the school beginning and ending date :2007-01 ~ Company nature: in their respective professions: Positions: Job Description: 1, during the summer to participate in a more than one card o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ampus. 2,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school's work-study program, was assigned in the library's day-to-day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and cleaning. 3, the volunte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chool maintenance team to assist det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elevision, radio and other household electrical goods. 4, in their leisure time and their own small-scale production of a number of power amplifiers and wireless radio receivers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works. 5, to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their own hands and raised the team spirit of cooperation. Company nature: in their respective professions: Positions: tutor 2, cultivate patience and ability to coordinate distribu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Graduate institution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degree: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ate: 2009-07-01 The Science I: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natural pharmaceutical) by Science II: B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xperience: the termination of the start date school years (institutions) to obtain a certificate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number 2005-09 2009-07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natural pharmaceutical) a bachelor's degree in Public Language ability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General Mandarin level: the level of general Cantonese: Good Project experience Condensing Heat Exchanger 2007 items 2, to enhance practical a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Chinese extract production workshop in 2008 designed 1, the project lasted for two weeks, afte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rganize planning, repeated balance, op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final design process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program, and is expected to complete the entire production design. Chinese extract of which I am responsible for the design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2, the design team received awards for excellence and enhance teamwork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Other skills Proficiency in comparison to Windows platforms, applications software, such as office application software Microsoft Office2003. To operate the use of Photoshop software, AutoCAD software and Tianzheng 6.5 applications such as construction. Majors Inorganic chemistry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 chemical theory,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tural product extraction technology,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basic pharmacology, pharmacy,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medicinal botany,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and so on. Community activities Participation in activities: school freshmen Cup basketball organizations, college "2 +1" three basketball, arts and crafts competitions, Institute of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Major awards 2007 second prize by the arts and crafts competitions, college groups show best professional awards, three second prize basketball groups. Hobbies Broader interest, such as favorite sports, making friends and so on. Especially like to do something yourself. Personal Contact Address: Contact Tel: 020-00000000 Home Phone: Phone: 13588888888 QQ number:

制药工程专业范文第4篇

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内一项十分重要的改革,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国家新兴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卓越工程师。现代制药业需要多学科交叉、综合能力强的制药工程师,如何提高制药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实践和实验教学、制药工程课程体系、工程相关的教学等改革,将卓越工程师教育融入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从而提高制药工程教育培养质量。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制药工程;教学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是促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强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各个经济强国都非常重视医药产业,建立现代化的医药产品工业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在整个医药产业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新药研发,治疗方法不断创新。整个医药产业迫切需要新型的制药工程师。新型的制药工程师需要掌握制药产品生产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具备多学科交叉的能力,同时要掌握制药行业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现在制药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多为药学、工程和管理等学院分别培养,这样培养的学生只能掌握单一学科门类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制药业对制药人才的需求。因此,制药工程教育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将国家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制药工程教育紧密结合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卓越工程师教育融入制药工程教学中,探索和改革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的制药工程学生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市场的需要。

1产学研结合

实行全面的产学研结合是制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将产学研这个中心思想融入到制药工程教育的整个培养体系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现代药企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来促进产学研结合。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要与知名的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实行高校三年、企业一年的“3+1”培养模式。高校和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相关的实践和实训基地。这样的话,能够保障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和融入相关制药企业和药品研发机构,从事药品生产和研发。另外聘请制药工程专业相关行业的管理者和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为行业或校外导师,让这些导师能够深入并参与整个高校制药工程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生工程相关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这样让企业和科研单位真正参与到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2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

制药工程师的必备素质之一是良好的实验和实践技能。通过对制药相关行业调查,普遍反映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与现行制药工程专业教育培养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中,验证性的实验项目过多,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要要加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基础实验素质的培养和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而在高年级阶段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科研设计思路和方法。同时加大本科生创新性开放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申报创新项目。通过完成创新项目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

3课程设置改革

由于很多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特色不同,因此在制药工程课程设置有的以化学制药为主,有的以中药制药为主。要想达到卓越制药工程师的工程教育要求,在制药工程课程设置上应该重点加大工程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突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选择或者编写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教材,不断地将适合制药工程专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纳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保持专业课程内容与制药工业的发展同步。

4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卓越的制药工程师要求探索和研究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建立一套为以学生为主的输出式、问题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学指导思想要求以解决工程问题或科学问题为目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如课堂教学、小组项目、独立项目、工程设计和制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善于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改革现行的制药工程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一整套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制药工程人才的新模式。同时要进行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索与改革,以期能达到为我国的制药工程工业培养卓越制药工程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化,殷以华,刘霞.产学研合作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模式探讨———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11,114.

[2]罗晓燕,刘宏伟,任福正,等.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05):5-7+14.

[3]刘宏伟,罗晓燕,马红梅,等.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2(05):47-50+58.

[4]罗晓燕,任福正,刘宏伟,等.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3(01):8-12.

[5]李琼,王凯,蒋尹华,等.制药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药学教育,2013(01):6-9.

[6]万春杰,张珩,宋航,等.基于卓越计划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3(02):15-17,109.

[7]赵宏,焦淑清,沈德凤,等.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15(10):211.

制药工程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 制药工程专业 工程素质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制药工程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托和发挥中医药大学的优势,注重现代制药工程在传统中药中的应用与交叉融合,旨在培养具有中药背景的复合型制药工程人才。工程问题是这个专业学生最终面临的问题,涉及内容主要有中药的制造、分离、制剂、过程控制等工程问题和质量管理法规。因此,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工程素质的培养必不可少。

工程素质是指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创新活动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意识和品德修养。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综合交叉的知识素质;二是系统整体的创新思维;三是多维立体的实践能力;四是健全和谐的工程精神[1]。工程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在工程实践中,并使其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而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应体现在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但多年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一直偏重培养学生的中药特色,工程知识教育薄弱,缺乏工程的氛围和工程实训,学生工程素质较难建立,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应从教学、实验、毕业专题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不断提高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

一、理论教学方面

1.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的特点,从调整课程体系着手,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除中药学相关课程教学外,工程课程教学应贯穿始终。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开设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制药机械基础及设计、制药工程学及药厂车间设计等课程,从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确定完整的工程培养方案,在教学环节中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并在低年级学生中增加认识实习环节和制药工程导论课程,使学生尽早了解制药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从盲目到有序、从被动到主动[2];充实药品管理规范、药品生产分离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和安全管理工程等前沿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与贯通。

2.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进

在工程类课程教学中,多选用制药厂的实例开展教学。例如化工原理的教学,应从各个制药厂的生产工艺中挑选合适的单元操作设备作为例题给学生讲解,同时删除或减少纯化工方面的例题。这样可使学生意识到该课程与制药工业有关,增加对课程的亲切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讲解制药设备原理时,把图片、药品生产环节的动画和真实药品生产的录像三者结合在一起,先用实物图片做介绍,用flas辅助讲解工作原理,然后展示在药厂拍摄的设备工作过程,最后到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这样理论与实践、模拟与真实环境有机融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

二、实验方面

首先,融入实验新思路,将一些相关联的课程实验联系贯穿起来形成一体。例如中药化学提取实验中提取的挥发油,可以用在中药药剂学实验中进行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和检查,再在中药制剂分析实验中进行挥发油的相关检验,最后在中药制药工程学的实验中学习挥发油提取设备的原理,并通过仿真实验模拟相关提取工艺流程和工程设计。这一系列实验会让学生对整个制药流程有个全面认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工程实践能力。

另外,可考虑分别在实验预习、实验讲解、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处理等四个步骤中融入工程观念,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预习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本实验的相关信息,弄清该实验在制药生产中的作用、地位及主要操作方法。实验前学生还可以在仿真实验机房模拟生产现场,亲自启动设备生产,监控并调节实验参数及组成,处理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同时对照实验装置进行比较,培养实际的工程能力。在实验讲解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渗入工程观念,把实验所用的主要设备模具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工程实例提出相关的工程概念。实验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动手操作一次,并及时捕捉工程实践问题,指导教师应适时提出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实验,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求每个同学用自己测得的实验数据为例,写出数据处理的详细过程,然后汇集同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进行作图,以便显示出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规律[3]。通过整理实验报告,学生深刻体会到每次实验结果在生产实际中的意义,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毕业专题

毕业专题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复杂问题相结合,从工程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为学生学习工程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毕业专题研究过程中,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践训练和能力提高,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能动性的综合运用,学生通过解决某些实际工程问题,获得一定的工程能力。

为能达到充分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目的,选题应尽可能来源于生产实践中,选择的项目应避免规模过大或过于复杂而超出学生所能掌控的范围,或设计任务过于简单,使学生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提倡“ 项目式”毕业专题设计,就是设计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将一门或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项目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设计效果,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运用工程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等。

四、生产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学完工程类相关课程后,必须通过生产实践与所学内容的具体实物“面对面”的接触,以及与工厂车间技术人员的相互交流,则可将课本知识和实践收获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一方面应在校内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按照 GMP 认证技术的要求,提供药品生产、分离提取、质量工艺控制等多方面的实践培养。学生可在校内实践基地里分团队完成丸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等的生产,掌握药物的生产工艺、设备、流程,使学生能真正将四年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另一方面学校应与医药生产企业签约,建立长期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生产实习。将工程素质培养与企业职业培训、企业工作相结合,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构建有利于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适当增长实习时间,强化实习效果,将学生企业实习、毕业设计与企业生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有机结合 [4]。同时还可鼓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尤其是已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学生,经过严格审查、确认具备较好实习条件的用人单位,学校可与其签订实习协议,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实习,由用人单位遴选企业里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师配合指导。实习结束后,学生总结实习收获和体会,撰写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组评定成绩。

五、结语

总之,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必须以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内容及形式的综合改进作为基础,以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毕业专题的设计和实践基地与生产企业的实习为核心,以工程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动力,需要彼此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学工作者将始终以提高工程素质为培养目标,不断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改革与创新,培养出具备中药基础,且知识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工程精神俱佳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制药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章豹,樊泽恒.试论大工程时代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的培养[J].辩证法研究,2013,29(5):48-54.

[2] 张宇,赵宏,侯巍,等. 提升制药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 2013,29(3):21-25.

[3] 戴益民,李浔,张跃飞,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原理实验工程素质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13(4):39-41.

制药工程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GMP;校企合作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1998年公布设立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至今国内已有243所高校设立制药工程专业[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于2011年设立制药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因是新设专业,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实验室整合不够、校外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2],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创新能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正逐步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为配合学校转型,服务边疆地区,对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针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将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模块化,层次化,根据学生完成相关课程的情况,开设相对应的实践课程,通过完成各实践模块相关的实践内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

2 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夯实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主要指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这些课程开设的实验是基础性实验,应注重这些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对这类基础实验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力图每个学生对每个操作过程熟练掌握。

2.2 充分利用模拟仿真实验进行模拟实践教学

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系成功建立区级模拟仿真实验室,拥有较先进的电脑设备和模拟仿真软件,可进行二维、三维的模拟仿真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可充分利用现有共享资源,利用仿真模拟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项目有:阿司匹林片3D生产工艺过程仿真实验、维生素C制剂含量测定的仿真实验、贝诺酯的合成仿真实验等,通过对经典实验进行模拟仿真,使学生在真正实验操作前有更清晰的了解。

2.3 注重专业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药物合成、药剂学、药物化学、制药分离工程、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实验,主要通过降低专业课程实验项目中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加大综合性实验[3]、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以培养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建设覆盖“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质量控制与检测”方向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新增应用技术型实践教学项目15项,将实验室小试与工厂中试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积极探索开发制药专业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课程和专业的结合度。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很好接受训练,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时间。

同时课程设计教学是工科类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该门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和科研实际相联系的训练,它包括了对理论知识的复习深化,也结合了对科研和课程设计的方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步骤,改革方法为将开设专业核心的课程设计。

2.4 实验室实施开放式的管理制度

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通过设立“制药工程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4]。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免费向学生和教师全天候(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开放,主要有教学实验开放、创新实验开放、中大型仪器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实验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资源最大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科技活动的机会,同时为教师科研实验提供便利。

2.5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和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包括广西化学化工论文和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专业“国药杯”大赛等不同类别的竞赛;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校级、区级和部级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如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证、食品检验工高级工证、中药调剂员证、医药商品购销员证等。通过以上措施,营造技能训练的浓厚氛围,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毕业生上岗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6 加强毕业设计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及论文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可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及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时结合自身学习兴趣、教师科研项目以及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5]。在进行毕业设计实验时严格要求,强调独立完成实验。通过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精神和独立工作的意识能切实得到锻炼。

2.7 校企联合教学,强化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校外实践是实际生产与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并体会基本的化工生产过程,真正了解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制药工程专业要积极与药企合作[6],拓展合作领域,建设更多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拓宽和深入合作领域、合作项目,满足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需求。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3-6个月的生产实习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学习实习基地的管理经验等,为走上社会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 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探索,制药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教学取得一定成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于2014年成功申报“广西区级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并得到自治区100万建设经费,建成了具有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大功能的“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质量控制与检测”方向的校内制药工程GMP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同时经过努力,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与“桂林澳林制药有限公司”、“广西崇左方略制药有限公司”、“广西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北海圣民制药有限公司”等形成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

3.1 实践教学课程成绩斐然

通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课程设置看,制药、药学理论以及制药实验技能等专业课程占主要部分,同时设置了充足的实践教学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能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基本技能,尤其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及实习环节,对学生运用专业综合能力帮助颇大。2011级―2015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成绩统计分析表明,学生每门实践功课的及格率均在95%以上。统计数字说明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预期效果。

3.2 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卓越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加部级、教育厅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中均能获得较好成绩,2014年全国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国药杯”获得优秀奖,2015年全国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国药杯”获得三等奖,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共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积极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如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证、食品检验工高级工证、中药调剂员证、医药商品购销员证等。该专业90%的学生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证鉴定与考试,强化了职业技能,提高了毕业生上岗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3.3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累累

我校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区级和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申报各级项目累计32项,其中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4项。这些创新项目在制药工程开放实验室中圆满完成实验研究并通过结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3.4 毕业生就业水平显著提高

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制药企业及制药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技术研究、教学、产品开发与检测、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从目前跟踪结果来看,毕业生主要在区内就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工作积极主动,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生就业率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

4 展望

在提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时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在制药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坚持创新的观念,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创新。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如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应用、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实施实验室开放制度等。只有加快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才能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国家医药工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磊,孟艳秋,刘丹,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5(1):33-36.

[2]闵莉静,李敬芬,赵明星.地方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CDIO 教学模式研究初探[J].科技信息,2014(04):251-252.

[3]孟庆伟,高志刚,宋其玲,等.制药工程综合性实验设置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321-323.

[4]刘小平,徐海星,李湘南,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06):16-17.

[5]蔡照胜.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中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11(04):49-51.

制药工程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制药工程专业 培养模式 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

我国制药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如何尽快的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适应集约化生产以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是我国制药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教育部于1998年调整了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其中在药学类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是集化学、生命科学、药学、工程学及相关管理法规五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个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又属于适应性强、覆盖面广的宽口径专业。如何办好这样专业,使之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宽阔的知识领域,并且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对我国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及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都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我国制药工程专业的广大师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所以各高校应根据自身不同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这既是地方院校办学定位的根本,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因此,研究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可以发展制药工程专业,从而推动我国制药行业发展。

1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制药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1998年本科专业调整后的一个整合专业,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药物研发与制造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具有教强的工程技术特点[2]。工程问题是这个专业学生最终面临的问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药物的制造、分离、制剂、过程控制等工程问题和质量管理法规。因此应当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确定培养模式。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强调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所以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为:较系统的掌握化学、药学、制药工程学所必须的基础理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对化学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能力;具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有较扎实的制药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化学制药厂、制剂厂、药物研究单位、医药商业企业及各级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培养药品生产、新药研制、制药工程设计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研究

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不同: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于工程研究型和技术实践型人才,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我校属于医学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掌握医药知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即技术实践型和技能实践型两种,或者介于这两者之间。我校定位立足于区域经济,面向全省和全国,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在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的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从这个定位出发,我校制药工程培养的定位应紧紧围绕“工程应用型”这个主题。

3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目前,国内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学校比较多。但总的来说,医药院校开办的制药工程专业偏理科,而且中药、西药分离;综合性大学开办的制药工程专业偏工科,与药学难以融合[3]。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的办学规模发展较快,这是与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分不开的,但由于药物是特殊商品,制药企业的建立和扩大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绝不可能无限制地膨胀。同时制药行业又是高技术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对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但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这就提示我们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上可以有多种模式,即: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型长学制本硕连读和工程硕士培养。本科教育主要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医药工业生产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工程硕士为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而长学制本硕连读主要培养目标同工程硕士,只是培养方式不同[4]。

浙江中医药大学属医学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目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明显的特色,较侧重于工程方面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选课,也不利于明确的向社会进行特色宣传,进一步的适应市场需求。因此,为了培养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能体现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特色,必须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理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使相关专业、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和同类课程的整合,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21世纪医药工业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合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的医药行业,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计划设置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及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结合,做到新体系、厚基础;新手段、重实践、促自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精选、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引入课程,建立创新的课程体系。

3.2 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加强专业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

对现行的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注重体现中医院校的特色,使制药工程专业相关学科的课程有机结合,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研究和探索出更为合理和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3 积极探索专业定位,适应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结合浙江省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制定出特色明显、目标明确、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制药工程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及目标。

3.4 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

专业素质要求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业务素质三个方面。其中业务素质应体现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要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等。

(3)较好地掌握生物化学、分离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个或以上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课程设计、药厂设计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5]。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6]。

4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制药工程专业奠定在药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7],课程的设置既要避免偏向于某一学科,又要防止形成各种课程简单的叠加。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设置的课程门类繁多、混乱,课程名称繁多、重点不突出,容易产生混淆。在参考国内外不同类型学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考虑我校的办学特色,有必要重点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置。根据我校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制药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图1)应该包括:化学、医学和工程学三个主要的课程体系。

三个课程体系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在医学课程体系教学中,通过对医学相关基础知识的介绍,结合国内外新药研究实例,使学生对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在工程学课程体系教学中,通过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制剂工程等单元操作知识的讲解,结合制造药物的基本原理及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工程技术,介绍药物制备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三废处理和GMP改造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药物生产放大、设备选用、质控与优化等方面认识[8]。此外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加强和制药企业的联系,发展和巩固一批学生的实训基地。与国内的,特别是省内的药物研究院或大型制药企业建立基地,联合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研究和设计,提高学生工程的实践能力[9]。

5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大学即是专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众所周知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应是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传递与创新。高校的本科教育应该从新世纪对人才素质品格要求,教育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创造。”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5.1 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创造力的培养

基础课应是本科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课程。所以从课程设置上来讲最根本的是要切实加强基础课的教学[10]。不论任何专业无一例外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好专业。只有基础雄厚,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有可能具备创造能力。否则只能异想天开,非科学地蛮干。

5.2 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理论与实验实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11]。实验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源与实验,二者本身并没有主与从的关系,只有掌握了基本实验,才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样,也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所以在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5.3 注重学生工厂实习

工厂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制药工艺、设备、车间设计等专业课程之后的又一个实践教学环节[12]。学生亲临工业化生产,为他们提供实际练兵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工厂实习与校内实验教学相比,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较大,因此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考核办法。实习成绩考核应该采取全面考核的方式,保证基本的实习质量。

综上所述本文讨论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对制药工程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进行了讨论,同时结合我校办学特色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能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程静.地方工科院校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24.

[2]邹祥,石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出探.实验科学与教育,2006,4(2):96-98.

[3]曾爱国等.制药工程新专业的建设.化学高等教育,2005,3:18-20.

[4]帅翔等.制药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和教材建设刍议.化学高等教育,2004,3:20-23.

[5]沈超颖.巧妙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维.中国西部科技,2006,13:72-73.

[6]The International Executive (pre-1986). New York: Spring 1972. Vol. 14, Iss. 2:8.

[7]Chemical Engineering. New York: May,1998,Vol. 105,Iss.5:46.

[8]Anurag S Rathore, Marcella Yu,Samuel Yeboah, Ashutosh Sharma.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New York:Jun 1,2008.Vol. 100,Iss.2.306.

[9]彭代银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药学教育,2004,20(4):3-5.

[10]王娣.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72-73.

[11]王靖.实验课教学综合改革与研究Ⅲ.甘肃科技,2006,4,22(4):198-201.

制药工程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制药工程 专业建设 专业评估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创办于2001年6月,是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与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依托名城、名校,高起点、高水平办学,缩短了自身发展周期,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制药工程是我院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在9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出了一条在独立学院中,以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一、强化科研意识,打造学科专业平台

学院自办学伊始,就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受其指引,专业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近3年,学院承担市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正式出版著作3部、获得教学成果奖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1项,项目总经费累计500余万元,人均年科研经费稳定在10万元左右;近3年来,教师发表的被SCI/EI收录的论文60余篇,有些发表在《AIChE Journal》、《Journal of Medicincal Chemistry》等国际权威刊物上;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此外,在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专业教师依靠自身较强的科研背景,将科研及生产实例不断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

由于良好科研氛围的营造,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专业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时打造了多个学科专业平台。2002年,学院分子设计与生物化工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重点学科,2007年,药物化学列入宁波市第三批重点学科。同年,学院成功申报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药物化学学科列入基地第一批重点建设学科,制药工程专业列入首批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学院与母体(浙江大学)相关学院合作,成功申报自主设立的“制药工程”硕士学位点。这些学科专业平台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而对新建院校而言,人才引进是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根据学院人才引进政策,制药工程专业先后引进了4名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8名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博士毕业生。目前,专业师资队伍中,70%获得了博士学位,半数以上具有高级职称;1人被聘为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8人被认定为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1人获浙江省教坛新秀奖,1人列入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人列入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入选2009年度“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

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保证专业稳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学院和分院制定了各种政策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具体包括:

1.教学技能培养

学院成立之初,从浙江大学本部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担任首席主讲教授,他们不仅负责授课任务,而且还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使得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技巧、教学方法、教案制作等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目前,专业教师中多人被评为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一人入选浙江省教坛新秀。

2.青年教师进修学校

由于学院成立时间较短,青年教师居多,学院成立青年教师进修学校对其进行培训。青年教师不仅要参加师德师风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讲座,而且还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方式方法培训等。除此之外,青年教师还需要“过三关”,即岗前培训关,实践关,外语关。制药工程专业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已经参加或正在接受青年教师进修学校的学习。

3.国内外访问学者计划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师资的整体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学院制订了国内外知名高校访问学者计划,每年选派5~8名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做访问学者。制药工程专业先后派出6名教师赴加拿大、英国等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学习交流。

三、突出实践,服务地方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浙江省和宁波市制药行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学院明确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服务型学科专业

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宁波,辐射周边地区,面向浙江,服务长三角。不仅积极为地方企业的人才培训服务,与企业合作办学,提高企业员工学历层次或基本理论知识等,而且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操作技能或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等,例如,药厂设备操作及维修、药物设计软件应用等,使宁波市制药行业人才在知识结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此外,以其它形式与地方企业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企业共同开发新的药品,提升我市制药行业水平,为加快我市制药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实践教学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质量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因素。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受到系统的理论教学外,还能够参加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如可以在GMP实验室模拟工厂环境下,了解到主要制剂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了解到制剂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操作规范、相应级别要求、化验检查方法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也缩短了学校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减少适应期。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93%以上,从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的情况看,这些学生参加工作后对各方面工作适应快,工作责任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3.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SRTP)

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我们除了增设专业学术讲座、科研第二课堂、让高年级学生提前介入教师的科研活动外,还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SRTP)等学术创新项目,这些项目内容广泛,既有一定的广度,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如专业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这是自学院成立以来首篇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此外,学生也积极参加各类知识竞赛等活动。

4.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场所短缺是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院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化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天衡制药有限公司、龙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制药企业以及鄞州区人民政府建立了稳定的主要针对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关系。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实习实训阶段,学生可以到企业接受训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而且可以从遵守劳动纪律、群体相处、人际关系、管理意识、工业安全及环保意识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习结束后,企业可以优先选择毕业生,既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又让企业有充分的时间物色和培养人才,达到校企共赢。

四、规范管理,创新机制

与其它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学院优势主要表现在:(1)依托于浙江大学办学,在教学工作中,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直接负责学院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论证、教学过程监督与管理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名城名校的办学优势。(2)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制药工程专业或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宁波市医药优势企业的负责人,定期参与专业规划和建设,站在国际视野上和从产业层次上把握专业建设的方向。(3)教学管理队伍形成稳定、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制药工程研究所、实验和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和毕业论文指导小组,严格学术活动和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确保毕业论文质量。(4)学院及分院设有教学监督委员会,定期听课,及时向分院教务科反馈教学情况;专业教师定期互相听课,督察其他教师授课情况;建有学生教学评估网络平台,实时反应教学动态。

2009年3月,本专业接受了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预评估小组的现场考察和预评估,专业建设得到了预评估小组的充分肯定;同年4月,本专业受邀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研讨会”并发言,与会专家和代表对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成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本专业建设时间有限,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精品课程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建设、人才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尽管如此,本专业在短短9年的建设中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的一些经验以及通过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发展的思路,有望为兄弟院校类似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阙海宝.对独立学院定位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54-56.

[2]元英进,尤启东,于奕峰,蒋建兰,赵广荣,程卯生,姚日生,宋航.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1):12-15.

[3]徐有致.名城名校携手,体制机制创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名教授上基础课[N].光明日报,2002-6-15(2).

[4]李华,胡国勤,赵蕾,章亚东,李雯,赵文恩.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药学教育,2007,23(2):51-53.

[5]杨树平.我国化学制药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州医药,2008,39(2):57-58.

[6]李凌飞.独立学院的存在优势及发展方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6(3):12-13.

制药工程专业范文第9篇

实验课程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制药工程专业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其是需要结合药物化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等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群。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深化对理论课程中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也是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必须之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始建于1976年,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是黑龙江省第一个培养高级制药人才的基地,2009年被国家批准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在振兴老工业区、服务黑龙江地方经济方面做出较大贡献,这归功于数十年来的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战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近几年,基于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特色与办学基础,大力建设功能性实验室和改革相应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进行制药工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

二、实验教材改革

国外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以宽口径为特色,课程中工程特色尤为突出,几乎涉及到药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个可能遇到的问题。我国教育部在设置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时,确立培养制药行业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是本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学习有关药物的研制、开发、生产流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最后可以综合运用知识并有效优化药物的开发与制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以往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选用的多是原本相关专业的教材或简单拼合,符合上述要求的可供教学使用的专业类教材较少见。因此,我校积极开展自编教材与统编教材的编写,旨在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2004年,迎合佳木斯大学的系列实验教材的编写主旨,形成了制药工程专业的系列实验《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程》教材,每门实验课程均包含基本操作、系统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该系列教材应用多年,达到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标。2013年,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邀请下制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广大老师和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共同编写了部级规划实验系列教材,并于2013年10月正式使用,该系列教材适用于多层次实验教学需要。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

为了走出佳木斯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使学生适应未来就业与专业教学需要,保证教学质量,实验教师队伍的教师应该对本专业、实验课程有责任心,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具有教书育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实验课程指导教师队伍。我校为年青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与平台,积极解决教学任务量繁重而带来的盲目追求工作量,疲于上课,没有精力和时间精心备课和扩展专业知识的常见问题,学院和教研室制定相应的政策以规定额定工作量,给教师们争取更多时间丰富和精化课程。此外,设置多方面平台互相交流、互相进步。例如,为了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我们实行“传帮带”,将具有多年实验教学经验教师与青年教师编成一组共同完成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又可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开展观摩教学、赛课、教案评比、听课等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模式,积极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申报并主持科研和教研项目,在教学同时,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并且积极引入学生作为参与人共同完成,师生互动,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迄今为止,我系教师已先后主持和参加了省级和校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制药工程大赛20余项,获奖队伍达到10余支;除此之外,从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加强专业建设,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课题。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外派参加全国教学和科研会议和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培训。

四、实验教学的实施

本专业实验主要包括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参照教育部及兄弟院校的改革要求与举措,近年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各层次制药实验内容不断更新。基础性实验为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专业实验中能获得充分训练和提高,在基础实验中要尽量涉及全面的实验内容且各有不同。例如药物合成单元反应课程内容,需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烃化反应、酰化反应等单元反应。

开放性实验主要采用3种方式,一是课内开放性实验,在专业课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天然药物化学》的实验课程上,筛选出部分实验项目,由部分学生分组后进行自主设计,对实验项目进行延伸研究;二是课外开放性实验,开设全天候开放的开放性实验室,由学生自拟或教师辅导拟定实验项目,以科技小组、兴趣小组形式,在指导教师辅导下,开展创新型实验;三是科研课题开放性实验,鼓励有创新思维、科研兴趣与能力的学生申报创新课题,特别注重企业支持下,企业导师参与的研发项目,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提供科研平台进行完整课题的研究。

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掌握和运用理论课程内容,以课程群的概念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其达到高知识面覆盖,使得课程具有的综合性和实验技术先进性。例如药物化学课程内容,包括吗啉胍、扑炎痛等药物的合成、化学工艺研究,培养学生设计合成药物的能力。在全国很多制药工程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大环境影响下,佳木斯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将会进一步改革,最终建立最优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制药工程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044-02

制药工程专业是以工程学、药学、化学及生物技术为基础学科的交叉性专业,郑州大学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不断深入教学改革,提出并构建了“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模块中,生产实习是学科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相关实践研究都指出:生产实习对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加深学科发展认识、提升专业学习兴趣、明确就业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根据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的实践积累,结合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对新形势下的生产实习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生产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产实习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工程实践机会,但能否达到实践教学效果和目标,仍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来自于学校、企业以及社会。

1.校方的问题。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经费问题。近年来,由于物价不断上涨,而学校的实习经费增加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企业的选择及实习质量。问题二是参与实习师生的问题。由于参与实习的指导教师大多仅有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习指导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另外,部分学生对生产实习缺乏认识,积极性不高,进一步直接影响到实习效果。此外,生产实习人数较多,集中实习虽然便于管理,但也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易造成学生被动实习的问题。

2.企业的问题。制药企业由于行业特点,在生产安全、技术保密、卫生要求和生产管理上都有极高的要求。一些企业因从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不太欢迎学生进厂实习,这就给学校造成了联系实习困难的问题。此外,即使部分企业同意生产实习,但往往提出许多限制,也对实习过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了整体实习效果。此外,很多企业对学生实习持保留态度,从领导到工人师傅都不积极主动配合,也影响了学生的实习热情,降低了对生产实习的积极性。

3.社会影响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就业取向的多元化,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一些学生缺乏专业认识,考虑到毕业后可能不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因此不重视生产实习,敷衍了事。

综上,高校迫切需要全面创新和改革。我们通过不断总结,对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实践证明这些实践对提高生产实习效果和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校内建设实训平台

现代制药工业不仅具有自动化、连续化、集成化的特点,而且一些原料药的生产过程还具有易燃、危险性大的特点。因此,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时难以实际操作,这是长期困扰生产实习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根据化工专业特点,建立以河南义马煤气化厂生产工艺为背景的校内实训平台,采用第三代仿真技术“半实物仿真工厂”建设,平台系统具有多专业共享、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等特点,操作环境与实际生产的中控室相似;操作参数、故障设置、出现故障时参数的变化及处理方法均来源于工厂实际。该实训平台自2011年建设以来,每学期为包括制药工程专业在内的共计200多名化工与能源学院各专业学生开出开放性实验,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实训平台的建立和运行有效缓解了实习中难以动手操作的难题,改善了实习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积累,也为真正走入企业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校外建设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不仅是大学生加深专业知识学习、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从校园走进实际工作岗位的过渡桥梁。建立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是整个生产实习环节的关键。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先后与省内外几十家企业联合成立了“面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实践证明,成立合作联盟对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新模式,提高高校工程人才质量和层次,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我们结合制药工程专业方向,与联盟中的制药企业进行对接,在培养企业人才、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扩大企业知名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企业在接纳学生实习上也主动配合,积极帮助和支持我系的实践教学,减免了实习经费。通过以合作联盟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联系实习企业困难的问题。同时,我们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不仅扩大了实习的范围,也使实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四、改进优化实习模式

旧的生产实习往往会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实习过程形式化、实习效果不佳等现象。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习质量,需要在实习的模式上不断改进创新,使生产实习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培养目标,按照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模式不断改进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的具体措施分述如下。

1.精心设计实习流程。在实习开始前,指导教师首先提前与企业沟通联系,了解掌握各车间生产品种及工艺路线,并与企业实习配备指导人员协商,对学生的实习路线、实习场地等进行安排。同时按照企业生产工作计划,及时调整设计实习内容。实习内容设计上,我们根据制药工艺特点,结合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尽量设计学生熟悉从原料药到成品药的整个生产实习过程,使学生对制药过程有清晰完整的认识。

2.优化实习指导团队。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而且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在生产安全、实习纪律、现场指导及实习考核等方面尽心尽责。因此,指导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责任心。我们通过总结实习经验,配备了四位老师组成的实习教师团队,实习教师必须为一线任课教师,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职业观培养。生产实习是大学四年期间大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的最佳机会,因此将生产实习与职业观培养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从而对实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在学生进入实习场地前,邀请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和企业内的青年大学生开展讲座和交流,从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工作体会现身说法,让学生亲身感受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择业取向,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及其锻炼价值。

4.小组生产实习。我们根据车间流程工段,通常将实习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人数十到十五人左右,各小组分设定一位组长,主要负责日常的纪律考勤。然后各组再由一位实习专业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带队,深入到不同车间开展实习。实习过程中,各小组分别对每个工段进行实习操作,然后各小组进行不同车间的轮换,以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对每个工段进行深入实习。并且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专业老师、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进行近距离交流。

5.综合实习考核。由于生产实习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我们尝试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生产实习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表现及现场问答、生产实习报告、工艺流程图设计和笔试问卷四部分。指导教师根据四方面的表现综合打分,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评定。通过采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有所表现。此外,在书写实习报告时,指导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应结合实习过程,写出实习感想。通过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在多个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工程专业知识。

6.实习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将生产实习与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相结合,学生在完成生产实习工作总结后,会很快地进行制药工程工艺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其内容与生产实习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制药工程车间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洁净厂房GMP车间设计;掌握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7.实习意见反馈。通过不断优化实习模式,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实习,提高了对制药工程专业的认知,强化了专业知识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的需求,树立了更加明确的就业观。此外,指导教师对生产实习的过程进行总结,向学院提交生产实结报告。通过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意见对实习效果的反馈,有助于我们不断改善优化生产实习模式,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

五、结语

生产实习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改革原有旧实习模式的不足,实践探索新形式下的生产实习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对生产实习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并不断优化实习模式,有效提高了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认识到,制药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未来的发展中还可能会出现新的课题,这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与实践模式,切实将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元英进,尤启冬,于奕峰,等.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01).

上一篇:电子档案管理范文 下一篇:建筑施工机械范文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