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生活化

时间:2022-05-31 06:00:57

论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生活化

摘 要: 本文就以下几点进行了论述:一、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二、探索贴近生活,加深新知理解;三、运用贴近生活,感受应用价值。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化 学习兴趣 应用价值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只是那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学生,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因此,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可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引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因为长方体中各个部分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对”或“相交”的位置关系,而抓住了这两种关系,就抓住了长方体的结构特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看到并重视这两种关系呢?从生活中常见的鼓掌这一动作上,我们就可以找到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切入点。在上课开始前,1.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前来与我们共同上课的老师表示欢迎(学生鼓掌)。2.研究鼓掌动作:(1)鼓掌动作看来简单,人人都会,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还真有学问。比如这样鼓掌行吗?(教师只用一只手在胸前煽来煽去)(2)两只手就一定能行吗?(教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3)那么鼓掌时,两只手的位置应该做到掌心相对。(4)通过教师手势使学生认识“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和“前后相对”。(5)我们再继续研究鼓掌,你们看这样行吗?(教师用两手在胸前不断地做十指交叉的动作,当然也没有声音)(学生回答,不行,这叫交叉)两只手互相交叉,我们可以称之为“相交”。最后教师小结,“相对”和“相交”是两个物体间或物体中某些部分间的两种十分重要的位置关系,这种关系在研究鼓掌的动作中有,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有。今天我们就要在学习长方体的过程中进一步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关系。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时进行新课教学,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探索贴近生活,加深新知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探索情境,探究发现数学。比如,人民币“角的认识”中“1角:10分”的教学,第一,让小朋友借助生活的经验,一起做数硬币的活动。师:小朋友,大家一起来1分1分地数分币:1分、2分、3分、4分、5分……9分、10分,(稍停)10分就是……生(齐):1角。师:还可以怎样数?生:还可以2分2分地数:2分、4分、6分、8分、10分,10分就是1角。生:还可以5分5分地数:5分、10分,10分就是1角。第二,对活动进行分析、归纳。师:这几次的数硬币活动,每次的数法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共同的结果,那是什么?生:只要数到10分,就可以说成是1角(板书“1角:10分”)。第三,对认识的深化和概念的初步运用。刚才我们是用同一种硬币来数的,现在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硬币来数,有哪些换法是1角?生:8个1分和1个2分是1角。生:1个5分,1个2分和3个1分是1角。第四,谁能根据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知识,说说角和分的关系?(角和分的关系也是“满十进一”,即满10分就是1角)。

这一案例,首先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活动(在这里是多次地数分币),然后对多次活动进行分析,去其异、取其同,抽取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最后又把分和角的十进关系与记数的十进关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也丰富了“十进制”这个概念的外延。

三、运用贴近生活,感受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发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学校准备在暑假中对教学楼进行粉刷,请你帮助学校总务处统计一下,大约需要用多少钱买多少桶涂料?这份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了解粉刷教学楼包括哪些部分,通过测量或调查计算出粉刷面积后,还要去市场上调查,一桶涂料大约可以涂多少面积的墙面、涂料的单价等。解答这份作业,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否则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再如让学生设计买奖品的方案,不仅需要学生去调查同学们对哪些商品比较喜欢,而且需要学生去调查商品的价钱,既要保证数量充足,又要能体现奖项等次。教学中通过设计深入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才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结合生活的实践性练习,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全方位衡量学生的学习,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等等。

总之,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充分把握教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课程标准提出:“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作的表述更是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学所选择的素材,要使得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者模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喜欢数学,这样的教学既便于教师的组织教学,又利于学生的操作探索。同时,实践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提供具体有趣、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如数学游戏),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符合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上一篇:创设有效情境,展开快乐教学 下一篇:赶走疑虑,还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