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认同·信仰:《卡特教练》的多元叙事主题

时间:2022-05-31 05:54:40

成长·认同·信仰:《卡特教练》的多元叙事主题

2005年1月,体育电影《卡特教练》在美国一经上映就立刻创造了新世纪以来美国好莱坞体育影片最高的票房纪录,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普遍关注和业界的广泛好评。该片由美国MTV电影公司出品、著名电影导演托马斯・卡特执导、演技精湛的塞缪尔・杰克逊领衔主演。影片根据篮球教练肯・卡特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一位高中篮球教练卡特执教一支曾经给他留下光辉战绩但如今却屡战屡败的里士满高中篮球队,通过他特有的训练方式和教育理念,使球队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最终让球队这些性格反叛、举止粗鲁、没有理想的大男孩们在篮球中超越自我,蜕变成无论是在球技、人品还是学业上都很出色的大男人。影片突破了传统好莱坞体育励志电影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模式,采用多元的叙事主题,更好地诠释了体育的真实与人性。本文通过对《卡特教练》叙事主题的深层解读,尝试为中国体育电影内容的拓展与突破提供些许思路。

一、 教育层面:体育不只是输赢

电影符号学大师麦茨说过:“电影与叙事相结合,就会附加另一套符码化的意义系统,这是对画面的一种超越。”[1]影片《卡特教练》在叙事内容上摒弃了传统好莱坞体育电影固定的角色设置,没有将卡特教练设定为温情或温暖的导师角色,而是刻画了他性格的多面性――训练中一丝不苟,教导中机智幽默,生活中友善宽容,被质疑时彷徨苦恼。这些都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人物性格。影片没有以教式去灌输,而是从矛盾与冲突的视角来展现体育背后的教育深意。正如剧作大师麦基所言:“冲突法则不仅仅是一条审美原理;它还是故事的灵魂。冲突是生活的本质。”[2]当卡特第一天作为新教练与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员见面的时候,他让大家相互称“先生”,因为“先生”表示尊敬。其中一位叫克鲁兹的队员当众羞辱卡特被赶出篮球队。相互尊重是卡特给队员们上的第一课。随后,卡特给每位队员发了一份合同,要求队员们签字并履行规定才可以打球。规定中要求:每门功课平均成绩要保持在2.3以上(C+);所有队员要上所有的课,还要坐在前排上课;比赛日要穿西装打领带。两位队员丢下合同离队,他们说:“等你需要真正的队员,我们再回来。”显然,这时候队员们理解的体育只有输赢,只要能赢球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当卡特带领球队连续获胜成为新赛季的黑马后,队员们开始在比赛中玩自拍并羞辱对手。卡特质问队员:“凭什么你们可以用脏话和挑衅来玷污我热爱的比赛?”卡特认为除了比赛输赢,比赛的过程同样重要,也能体现出体育的高尚精神。这时候,克鲁兹来到体育馆请求回到篮球队,卡特给了他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队员莱尔站出来说:“我们是一支团队,有一个人拼命,我们都要拼命。一个队员的胜利,就是我们大家的胜利。”最终,在友的帮助下,克鲁兹顺利完成归队任务。队员们开始领悟到团队与合作精神对于篮球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他们在图书馆和体育馆认真补课、互相鼓励、用行动支持教练的做法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关爱、什么是坚持、什么是互助、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友情,这恰恰是在比赛的输赢之外所带给他们的成长和蜕变,这也正是卡特想要传达的体育精神和力量。最终,孩子们成长了,他们能够坦然面对比赛的输赢,真正理解了“像赢家一样打球,像赢家一样生活”的涵义,重新认识了体育与人生。就像卡特所说:“我是训练篮球队员的,你们却最终成为学生,我是训练男孩子的,你们却最终成为男人。”

二、 文化层面:在体育中追认身份

(一)对运动员身份的认同

身份认同最早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他指出:“认同是自我的心理社会的统一能力,在人类生存的社会中,没有同一感就没有生存感。”[3]当卡特问队员们:“你是谁?你们怎么看自己?你们想要个怎样的未来?”一位队员回答到:“我是朱尼尔,我妈妈说我打球厉害,我就是想去决赛。”社会学家库利在《人性与社会秩序》中提出了“镜中自我”的概念,库利认为,人对自我的认识来自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人们通过这面“镜子”认识自我。其中“初级群体”包括家庭、同龄人、社区对自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4]队员们正是通过初级群体来认识自我的,在他们父母、同学和社区的眼中,运动是他们身上唯一的闪光点,他们就是一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能毕业就算不错的学生运动员。然而,卡特要求孩子们正视自己的身份,学生运动员,学生是他们的首要“身份”,毕业拿奖学金上大学是他们需要考虑的未来和人生规划。卡特努力让他们的家庭、学校和社区认识到这一点,他找队员家长商量、他不断找校长理论、他亲自去课堂找老师、他勇于在媒体面前表达注重学生运动员肢体和思维全面发展的看法。当卡特因队员们未能全部达到合同上的学分和上课规定时,作出了关闭体育馆、取消训练和比赛的决定。他的行为遭到了各方的争议,最后学校委员会举行公开投票取消了这场禁球风波。卡特在委员会上大声疾呼:“你们这样的行为,会给那些孩子们灌输一种什么样的信息,这也是我们社会对职业运动员灌输的信息,就是他们可以不守纪律,高于法律。如果你们对十五六岁的孩子们说他们可以不用遵守纪律,可以违反合同,那你们说他们还需要多久就会犯法呢?”卡特认为运动员身份,无论是学生还是职业的,都应该正视自我、遵守纪律、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榜样。最终,队员们找回了自我。就像克鲁兹所说的:“我们真正怕的是我们光明的一面,不是阴暗的一面,让我们发挥潜能,我们身边的人自然而然也会效仿,让我们自己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我们的行为也能让他人解脱。”

(二)对城市身份的认同

影片里的城市――里士满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小城。里士满是一个工人阶层聚集的城市,高失业率使得当地居民饱尝着贫困生活带来的重压,城市黑社会势力活跃,享乐主义盛行,人们过着异常艰辛和没有前途的社会生活。在里士满的大街上,一个黑人年轻小伙正在问坐在车上的人:“哥们,我要一小瓶,你有那种猛药()吧?多少钱?”这些都说明了这座城市的混乱与不安。因此,篮球成为了这座城市生活的调味剂,球队赢球成为了人们对这座城市身份认同的一种强烈愿望,大家希望赢球为城市带来荣耀和影响力,大家期盼着里士满出现在大众媒体的头版头条,获得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赞美。特别是这座城市的里士满中学,正如学校校长对卡特所说:“学业表现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的,高到低从十级到一级,里士满中学是最差的一级,而且已经持续了七年了,里士满只有50%的学生能毕业,毕业生中只有6%的能上大学,学校需要赢球。”因此,当卡特关闭体育馆,取消比赛后,里士满的居民十分愤怒,他们聚集在体育馆谩骂卡特,将他家商店的窗户砸坏,有人还向他车窗吐口水。体育成为了一种“替代性满足”的工具,城市居民的焦虑情绪得到宣泄,人们从体育中获取缺失性的心理补偿,但这种“补偿”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最终,大家还是在体育的精神和意志中产生了认同,增强了城市的归属感。体育建构了一座城市合理性的想象。

(三)对族群身份的认同

影片中对美国黑人身份的追寻与认同,使得电影展现了运动背后更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深度,也让电影更加耐人寻味。卡特听到一位黑人队员和白人队员都用“黑鬼”来称呼他,义正言辞地说:“沃特和克鲁兹先生,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克鲁兹接着说:“上帝在这一带可不给黑人好果子吃。”卡特愤怒地将其赶出篮球队。当卡特再次听到黑人队员用“黑鬼”来相互嘲弄,他说:“黑鬼是用来侮辱我们祖先的贬义词,如果白人用这个词,你就要准备还击,你们用这个词就是在教他们也用。”可见,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黑人自己的不自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卡特一次次真诚地呼唤与行动,让这些黑人队员们逐渐开始找寻迷失、模糊的自我身份。黑人队员凯尼恩的女友意外怀孕,女友想让他毕业后找工作养孩子。但凯尼恩成绩不错,在卡特的鼓励下终于勇敢地向女友说出了自己不想过的生活:“不停地赚钱,没前途的工作。”当卡特因禁球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时候,他依然告诫队员们:“也许你们会说,如果我不能上大学,那我怎么办?对于在美国的黑人来说,答案很可能就是坐牢,我们这个社区,18~24岁男性黑人,33%的都会坐牢。”这源于黑人内心的不自信和对竞争的恐惧而产生出这种极端狭隘的偏激行为,他们借助对社会的反抗和“弱者的武器”寻求关注和自我存在感。最终在卡特的坚持和召唤下,他们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走出了迷失、困惑与麻木,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和潜能,正视了自己的肤色和权利,找回了黑人并不是天生的、同幽馨缪萆缁岢晒角色的身份定位。最后有4名黑人队员拿到奖学金上了大学。

三、 信仰层面:体育终究不是神话

影片中有很多扣人心弦的篮球比赛场面,但电影突破了逆转取胜的传统叙事模式,没有让观众等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刻,卡特教练带领的里士满高中篮球队以一分之差惜败于实力强劲的圣弗朗西斯队,没有赢来最终的胜利。比赛结束后,队员们平静地在更衣室换衣服,卡特来到他们中间说:“这好像和小说里写的不一样,起码我们今天没有,但你们和冠军没有什么两样,你们从未放弃,冠军都是斗志昂扬的,你们今天所做到的远比明天报纸体育头版更重要,你们所做到的是某些人一辈子追寻的,你们所做到的是战胜自我。”这正是电影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一种信仰:体育终究不是神话,体育就是人生。我们在体育中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这种在体育中经历的五味杂陈,才是真实的体育。当大家都能享受体育的过程、坦然面对体育输赢的时候,这才是对体育本质和精神的正确理解。然而,如今的媒介社会正在将体育运动不断地神话,塑造了一个个神话般的体育明星,他们被推到一个英雄与传奇世界的想象舞台,体育为他们提供了完美的庇护所。社会学家将“神话”定义为:“人们把理想的关系错当成真实的关系。”[5]这样,体育就促使人们以另一种方式去看待现实,并将其理想化。就像卡特谈到的辛普森杀妻案一样,这些职业体育明星可以不遵守纪律,甚至高于法律,因为全社会都宁愿相信这个幻想,维护神话完美的形象。体育神话可以转移道德视线,将关注点集中在勤奋、认真、功勋上,而将其他问题进行处理或直接忽略掉。该片难能可贵的提出了对这种体育道德观的质疑和担忧,呼吁全社会关注体育的真实与人性。

结语

电影《卡特教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励志电影,不仅呈现了体育运动的艰苦训练与精彩对抗,而且将“体育”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下来完成叙事,从教育、文化和信仰的多重层面深刻地解读了体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延展了体育电影的社会性与人文性。影片告诉我们:体育不只是输赢,在体育中我们能够学会尊重、信任、团结、关爱、合作与担当;在体育中我们还能够实现自我与社会身份的认同。另外,影片还提醒我们,体育终究不是神话,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社会现有的体育道德观。这恰恰是中国体育电影尚未触及的深层要素。

上一篇:《大秦帝国之崛起》以恢弘史诗格局,重现战国大... 下一篇:中国最具产业影响力网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