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农村之利强学生之笔

时间:2022-05-31 04:41:13

取农村之利强学生之笔

摘 要:我常常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鼓励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并要求学生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

关键词:农村;民风民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69-01

“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半拉小时没开头。”这是许多农村孩子在面对习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状态。相对于农村的孩子,城里的孩子学校教学设施更先进,教学条件更优越,接触社会更多,接受知识更广,可以更容易摄取身边之利,为己所用;相比之下,农村的孩子受经济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视野相对狭窄,思维相对闭塞……所以农村孩子要想写好作文也相对困难。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已有16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出路的过程中,使我产生了一些新想法:既然我们的硬件设施和学生的视野赶不上城镇学校,走他们的路难以走通,那何不另辟捷径,因地制宜,取农村之利,发掘我们农村特有的资源,走一条有农村特色的习作教学之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农村天地广阔、民风淳朴、风光秀丽、风俗多样,只要我们能适时引导孩子学习观察、做好指导,那么这些因素就会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使其在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一、驻足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

农村的风景优美,美丽的大自然孕育着千姿百态的山山水水。小草冒尖、桃花竞放、落叶飞舞、大雁南飞……当看到这些,都会让我怦然心动。而这些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次,在写新习作时,我会提前一周布置好观察内容,然后一起交流。例如,写春天时,我让学生一定要留心观察自己的家前院后,上学路上经过的田野、山林、小溪、海水,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并随时将自己的发现以及感触记下来。

“院子里的小葱最先醒来,他们像一个个襁褓中的小娃娃,在春风的吹拂下,想要使劲地挣脱束缚,可身子外面还裹着厚厚的白色棉被,无奈中,只能努力地探出嫩绿的小脑袋四处张望。”

“果园里,桃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山岗上,小草睡眼惺忪地从泥土里探出头来,略带陌生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喜鹊声声啼叫,田间暖暖春风。”

……

我们这里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这里山清水秀,有鸟语花香、杨柳依依。让学生的心和自然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的感召下,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就会不断喷涌,用之不竭。

二、注目乡村特有的劳动场景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真情抒发自己的劳动体验,进而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感恩父母之爱。

我常常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鼓励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并要求学生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例如,在插秧的季节里,我组织学生帮助一名家庭困难学生家的稻田翻地。我和家长先做了示范,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手忙脚乱的,有的让蚂蟥吓得惊惶失措,有的只刨了几下地便直喊腰酸腿疼,有的不一会儿便弄得满身湿泥。回来后,我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总以为父母在田里劳作挺容易,没想到我在稻田里走路都费劲。”“那些粮食多么来之不易啊,我终于体验到了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以后再也不能浪费粮食了。”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素材,从农民的身上学习到了勤劳纯朴的好品质。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三、感受乡村淳朴的民风民俗

相对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比如元宵节挂灯笼煮汤圆,端午节插艾蒿包粽子,中秋节祭月亮吃月饼等,再加上各种红白喜事,这些农村习俗具有独特性,极富生活色彩。这些都是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在素材方面的情浓、趣浓的题材。所以我鼓励学生观察、采访、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晨会、班会、队会进行交流,写些农家事,歌颂农家人,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如:《远亲不如近邻》、《办喜事儿》、《拜年》……除此之外,我让学生深入农民之中收集整理农谚,如“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等等。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

农村虽没有游乐园、游戏厅,但农家孩子也有城镇孩子所难企及的乐事。夏天晚上,他们可以躺在海边的石头上吹海风;放假时,他们可以到田野里疯跑,到河沟里摸鱼抓河蟹;他们还会成帮结队跑到林子里,手拿水枪,摆开阵势,搞一场大规模“战役”……这些城里的哪个游乐场能有呢?其中的快乐,城里的孩子也只有羡慕而已。如果让学生摄取其中一些画面,把它写下来,他们不但有话可说,还会将情节写得生动活泼,让你读来如痴如醉。在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这些趣闻乐事也可以给他们留下美好的记忆,让他们得到情感陶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平凡的乡村其实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乡土作文素材,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孩子去留意生活,给孩子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挖掘这些散发着泥土芳香的作文素材,当这些孩子们熟悉但常常被忽视的平凡之美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并在孩子们的作文本上弹奏出美妙的乐曲时,孩子们会突然明白――写作文也是一种享受。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下一篇:浅论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