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时间:2022-05-30 10:28:17

初中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由纯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其心理、生理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和动荡,容易受到心理上的冲突和挫折,同时,个体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增多,也使得其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日趋严重。这引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初中;新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近年来,频发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让我们意识到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轻龄化倾向。日益增强的生存压力使得很多处于心理成长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也处于心理危机状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研究已经证实,未能恰当处理的学生心理危机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于初中新生来说,通过系统完善的干预策略恰当地化解心理危机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适应环境、保证学生学业质量、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帮助初中新生度过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初中新生心理危机及其表现

1、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学家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时,他先前处理I司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景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就是心理危机。III心理危机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即(1)危机事件的发生;(2)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3)惯常的应付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失衡。㈦初中新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期,相对于生理的飞速成长变化,心理的发展相对滞后。面对生活环境、社交环境以及学习环境的突然变化,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或者情绪。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处于心理危机状态。如果危机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很容易影响学生心理平衡,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甚至会长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初中新生心理危机的表现。由于初中新生心理危机是特定时间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因此初中新生心理危机特点相对清晰。(1)紧张焦虑。心理危机对学生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情绪方面。不少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容易紧张和焦虑,恐惧生活中出现的新人新事,甚至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在对学生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过受的紧张和焦虑容易引发主体对外界的怀疑和敌对以及对自己的不信任,表现在学生行为中则容易发展为易怒、暴躁或者沮丧、麻木两种倾向。调查了解的信息表明,许多初中新生表现出来的非常态攻击以及选择性逃避行为都与紧张、焦虑引发的心理危机相关。(2)失眠、困乏、食欲下降。心理危机对个体生理方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身体状态的非常态变化。不少学生入学短期内表现出心跳加快,失眠、困乏,噩梦、易受惊吓,食欲不振、肠胃不适等生理不适症状,个别学生会出现头晕、胸痛、感觉呼吸困难或者其他种类心理性疼痛。特别是学生入学第一个月的适应期内,以上特点表现较为突出。(3)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在对不少家长的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不少学生在人学初期出现学习困难或者学习状态不理想。在现实小学到初中相对平稳的知识过渡背景下,心理危机成为引发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4)非常态行为改变。心理危机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常态行为改变。学生的行为特点是随着身心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变化的,但是短时间内非常态的行为改变有悖于行为发展的规律。不少学生在入学初期容易出现选择性逃避行为以及非常态攻击,表现为沉默寡言、刻意逃避、逆反以及易发冲突等。

二、初中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1、培养挑战精神。树立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学生由小学升入中学,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他们对初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学习内容的增多,再加上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原有的自信产生了动摇。面对这种情况,为了使他们能够正确接受挑战,树立信心,教师要注重把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心理健康课的起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真诚地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消除心理障碍,减轻压力,接受挑战,树立自信。

2、培养合作、交往、悦纳意识,做负责任的人。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认可别人的重要性和作用。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再加上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独特的身心特点,极易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产生偏差。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善于与人相处,教师要选择一些适宜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给他们提供合作的机会,让他们正确理解与他人交往的原则。如在“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吗?”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个人在家庭、学校、班级及与他人相处时的责任。就像拔河一样,如果大家都在努力,而有人却应付了事.他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两个同学闹矛盾,把过错都推向对方,一味指责对方,他们也是不负责任的人。

3、优化心理环境,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与个体所处的心理环境有关,在集体中。个体受制于整体,而整体的心理环境又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发展。教师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在一个宽松和谐的集体中,每个学生都能愉快、轻松地享受生活、接受知识。都能真诚自然地表露情感,自如地进行人际交往,这种氛围对那些自卑、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的学生会有很好的影响。

三、结语

总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学生自信、自省、自我调节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 吴汉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432―433.

[2] 蒋忠学.初中生心理矛盾与养成教育刍议[J].常熟市辛奘中学教学科研,教学论文集,http://www.y,/jsyd/2005―6―7/20-0―56J113832%75.

[3] 杨蓬清.珠海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29.

上一篇: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猴票方寸之间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