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时间:2022-05-30 08:54:51

新课改理念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进行合作交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学习兴趣; 数学能力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我们教师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合理的扩展,灵感受到兴趣的激发,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变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学习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的现象,这种不协调现象的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这种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分两步走,即先定符号再定绝对值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其效果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和综合能力

数学知识非常抽象,逻辑推理性强,综合面广,抓住逻辑推理特性,进行合理综合,对一些综合性题材的解决很有必要。

比如几何证明,它包括对几何概念、几何语言(或术语)、定理定义和公理的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的证明,主要是证明全等、相等、不等,线段比例和几何命题等内容。而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完成一个几何证明,不防着重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正确的思维方法剖析和图解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何证明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法和分析法,前者是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由已知看可知,由可知看未知,并逐步推向未知,直到与命题的结论一致为止。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则应进行剖析并分离出基本图形,再根据基本图形的属性,寻求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含有隐蔽条件的题图,应当根据原有条件和需要适当添加辅助线,为证明辅路搭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提出开放式问题,其显著特点是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发散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例如,初中几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距的距离为(1)4.5cm;(2)6.5cm;(3)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这是一道常规性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改造为一道开放式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一台风中心在直径是60千米的某城市正南50千米处,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改造,常规性题目便具备了开放题的形式,更加具有挑战性。当然此题还可以进一步变换条件,让学生思维朝纵深发展。如该城市遭台风袭击的时间有多长?等等。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存在或运用上数学知识,如城市建筑、机械生产、商业运作、建设等等,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家庭收支核算,可以说,数学在整个大干世界里,其应用最广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新课标,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社会活动,与学生一起带着学习工具,踏入社会,走进社区,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进行实地操作(编排,记录,计算)观察分析和总结,真切体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体会知识与社会经历所带来的趣味性和成就感。这对学生以后融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对知识更加渴望。

4.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注重实践,大胆创新,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使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逐步走向科学而高效。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08

上一篇:浅议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下一篇:写好看图作文四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