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时间:2022-05-30 04:35:5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

慢性荨麻疹病程迁延,顽固难治,自2009年8月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疗法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经观察治疗的病例均系门诊内患者,共70例。其中男29例,女41例,年龄17-62岁,病程3个月-6年;其中一年以内患者8例,1年-2年28例,2年-5年27例,5年以上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28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各种抗组织胺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钙剂、普鲁卡因静脉封闭、药物穴位封闭及中药等多种方法治疗均无效。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赛庚啶2mg,脑益嗪25mg,多虑平25mg。均为每日3次口服并用中药煎剂,每日1副,水煎分2次服。方药为:黄芪、防风、白术、生地、当归、白藓皮、白芍、地肤子、鸟蛇各10克,蝉蜕、蒺藜、川芎各12克,甘草6克。对照组用扑尔敏4mg,维生素C2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所有药物及治疗方法,嘱患者每7天复诊1次,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断:治愈:风团及瘙痒完全消失,停药一个月以上未再复发。显效:风团明显减少,瘙痒减轻。有效:服药3周以上,自学症状减轻,风团减少。无效:服药3周,皮损及自学症状无变化。

1.4 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占45.2%),显效15例(占357%),有效4例(占9.5%),无效3例(占4.5%),总有效率90.4%。对照组治愈2例(占7.1%),显效3例(占11%),有效4例(占14%),无效19例(占67.9%),总有效果32.1%,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

治疗组均在服药3-5天后见效,治愈天数最短14天,最长35长,平均17天。服药后均有轻度的思睡、困倦、口干等副作用,但比对照组明显轻微,且在用药后逐渐减轻或消失。可能与治疗组中之氨茶硷的兴奋作用有关,治疗组随防18例,其中4例分别于5个月及半年后复发,但用本疗法仍然有效。

2 讨论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临床往往很少能真正查到发病原因。其发病机理和诱发因素除肥大细胞释放的化学介质组织胺作用于微血管而产生损外。其它介质如5-羟色胺,激肽及其有关的酶系统、前列腺素、纤维蛋白溶解酶系统、补体等亦与荨麻疹的发生亦有关[1]。本文采用的西药疗法主要是根据抑制组织胺释放,抗组织胺,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降低血管渗透性等环节而发挥治疗作用。其中H1受体拮抗剂赛庚啶可和体内已经释放出的组织胺争夺效应细胞的受体,从而阻断组织胺对效应细胞的影响。保护机体对组织胺不起反应。脑益嗪除有与组织胺竞争性地拮抗其靶细胞上H1受体的作用外,尚有抗5-羟色胺,缓激肽等作用,阻止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而达到抗过敏作用[2]。三环类抗抑郁药多虑平与H1与H2受体均能结合,作用可达一般抗组织胺药的800倍,其镇静作用也很轻微[3]。氨茶硷有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减慢环磷酸腺苷的水平,以达到抑制被IGE敏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硷性白细胞释放组织胺的作用。止血芳酸具有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抗补体、抗炎性渗出作用,与以上药物合用,使抗组织胺药物作用增强。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大多为气血虚弱、元气不固,复受风邪所致,本文所用中药煎剂系玉屏风散与生物汤合用,配合蝉蜕、鸟蛇、地肤子、蒺藜、白藓皮等祛风药,有养血祛风、益气固表作用,中西药合用从而达到减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浆渗出,阻止皮肤风团产生的冶效。

参考文献

[1] 王光超主编.皮肤性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6版:107

[2] 吴志华主编.皮肤性病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年第4版:210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芳香疗法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