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改革视角浅析《学校管理标准》

时间:2022-05-30 12:08:11

基于课程改革视角浅析《学校管理标准》

摘 要:教育标准是教育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它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基本衡量尺度,同时,它也提供了一种旨在保障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核心机制。变革课程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既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表现,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拟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项管理职责出发,以课程教学的改革为立足点,提出与学校管理标准中各项内容相契合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基础教育

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教育工作讲求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现实举措。教育标准的制定源于人们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综合发展水平的高度关注。基础教育是极其规范的事务,制定和实施标准有助于基础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①2014年8月,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学校管理标准》)是我国教育管理领域第一个关于学校管理的标准。其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②,也是学生发展的必要前提。下面,笔者将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项管理职责出发,以课程改革为立足点,从课程与教学两方面解读学校管理标准中涉及的内容并提出与之相契合的改革方案。

1 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何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首先,课程设置的前提是要对学生的目标发展水平和需要培养的能力有着清楚的认识。为此,严格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尤为重要,应确保国家课程的全面实施,把储备足够的基础知识看作发挥教育前瞻性与外延性的前提,脚踏实地的跟进教学进度。

其次,实践活动课程也应当被重视。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实践活动课程的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如: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落实过程中,要以提升教育质量的内涵性为基点,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今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也助力实践课的进行,它们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沟通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公民责任感等。

最后,学校应当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置正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所在,在台湾有很多小学都有这类课程。比如:台中市太平区中华小学依靠其师资优势设置了国学、乐器、涂鸦等校本选修课,学校的墙壁上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画作,一届届的学生连续几次在市朗诵比赛和乐器比赛中拔得头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带动了社区中身有所长的居民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给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与展示平台。③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 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

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有着各自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作为一个学校来说,有升学率等指标来衡量其办学水平;然而就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是一个家庭唯一的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已经由强制实施时期迈进避免学业失败的时期。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深入分析受教育者的特点,了解其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开展。这就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学校保证一定的师生比,使教师拥有足够的精力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受教育主体改进自己的教学。加强同一学科不同教师、及各个学科间的沟通,成立教学质量分析工作坊,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寻找途径,并在教学进程中不断调整,选择适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二)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环节,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分享个人的信息,增进师生感情,形成师生与家长的联动纽带,增强辅导的针对性,体现学校普遍性与订制性相结合的服务理念。学校应设置相应的教评机制,不只从学业水平、而且从方方面面来考察学生的受益程度和满意程度,提升教育的服务性,关注教育改革的效益和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

(三)合理控制作业量,布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方式。相对于“减负令”对于课业负担数量上的详细要求,《学校管理标准》主要侧重于作业结构和方式的转变,这需要学校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普遍性的作业标准,融合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能力,逐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作业应当朝着“少而精、兼具基础性和思想性、追求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方向发展,以作为课程的补充,对课程效果进行强化,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四)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完成课程的情况及时反馈。教育标准须转换为具体学习任务和评价尺度,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目前广为认可的综合素质评价摒弃了以成绩为全部、忽视完整人格养成的弊端,更加强调学生的纵向比较、自我培养,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历程。在落实过程中,应当配备足够的师资指导学生建立个人的成长档案,教师和学生建立起公正、公平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开展学生互评和教师反馈等活动,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并将其作为改进教育教学、选择教学侧重点的必要参考。

3 总结

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确立有助于促进学校教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助于促进学校“育人”价值目标的实现,助于划清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基线”。学校根据发展状况进行课程改革,能够督促学生循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自身潜能,获得坚实的知识基础,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培养一定的公民道德责任感,更好地实现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朝向内涵式的转变。

注释

①钱家荣.基于课程视角深化学校管理标准的落实[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5,(02).

②徐洪权.从国家标准到学校手册:基于规范管理的内涵发展[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5,(12).

③台中市太平区中华国小 “校本课程”的设置为笔者交换至台湾期间校园参访时所见。

参考文献

[1]楚江亭.学校管理标准:构建及思考――兼谈UNICEF爱生学校标准的主要内容[J].教育科学研究,2008,(11).

[2]杨明,赵凌.德国教育战略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04).

上一篇:关于运动训练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分析 下一篇:论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