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营造开心和幸福的课堂

时间:2022-05-30 05:36:59

历史教学中如何营造开心和幸福的课堂

所谓乐,就是快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乐于学习。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尤其是历史课的教学,学生总感到老师的讲课是干巴巴的说教。原因就在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老师上课采用的总是满堂灌注入式教学,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讲的都是大话、空话。与此相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所谓活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曾经也有人说过,一个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里说说的活其实就是激活了学生的情绪,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李鸿章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有些学生根据所学指出:李鸿章基于其维护清朝统治的思想固然与人民为敌,然而不能因此抹杀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以一个初中学生,能够持着不是全盘否定的态度去看待这位历史人物,实属可贵。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某个老师的课,他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结果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要把书本上静止的知识变为真实的活动。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营造乐、活的氛围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受幸福.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平等和合作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抛弃旧教育模式下高高在上的一面,是朋友加合作。教师给学生不仅是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爱的阳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具有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如在讲“为民族独立而战”一课时,让学生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如何评价华盛顿。虽然有的学生的分析没有谈到点上或很片面,但我仍对学生给以鼓励,希望他下次多思考争取谈得更好。激励性的语言,不仅能缩短师生的距离,而且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有很大的影响,要使学生喜欢历史教学,必须营造向上、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做一位充满激情的教育者,要善于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多元互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课堂的幸福。

2他山之石,开心课堂新模式

那么,如何让学生编织梦想走进课堂,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这些梦想呢?这个不难,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嘛,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为我们提供了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就可以创建出“开心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2.1选拔选手,组建“亲友团”。“开心课堂”是属于竞赛性的教学模式,因此,课堂之前要求选拔选手。选手可以通过月考或历史阶段性考试来选拔,也可以依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来筛选。总之,选手的选拔应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要具有鼓励性。选手确定后,要求选手从班上剩下的同学中选择“亲朋好友”,组建自己的“亲友团”,这样,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各有所属,而且,选手的“亲友团”都是该选手的要好朋友,都是坚决支持者,这样在课堂竞赛中,他们与选手荣辱与共,参与课堂的热情也就很高了。

2.2编织梦想。选手确定后,就要指导选手编织“课堂梦想”。“‘开心课堂’永远让我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等。这些“课堂梦想”的编织表达了他们小小的愿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这些“梦想”天真有趣,在课堂上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将快乐洒满课堂。选手的“课堂梦想”确定后,教师应将其制作成课件形式,以便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这些“梦想”,这样使“梦想”具有直观性和诱惑力。

2.3组织课堂,开心教学。经过了前期的精心准备,“开心课堂”就可以登台亮相了。上课之前首先安排选手前排就坐,而其“亲友团”自然紧随其后。这样,以选手为核心,就将全班同学有条不紊地分成几组,于是选手间的竞赛也是成了各小组的竞赛了。在比赛中,可以将制作好的幻灯片一张张展示出来,让选手答题,同时也让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当选手答题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其亲友团求助,这样可以形成选手与亲友团之间的互动,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选手连续答对三题,就可以实现一个课堂梦想。经过角逐,实现最多“课堂梦想”的那位同学为擂主,参加下一次“开心课堂”的角逐。课堂结束时,教师对下一节的“开心课堂”作一个简单预告和部署,这样使同学们可以有所期待和准备。

3“幸福课堂”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

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教师要端正对自己的工作认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变成了知识“搬运工”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的工作,循环往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沦为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的毫无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只想到自己在付出,只看到对他人的意义和帮助,教师就难免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凄楚和“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奈,也就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实现。当教师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表面上工作着其实就是在生活。这种生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实现自己、证实自己,使自己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所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工作本身就是生活。教师工作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教学生,不仅仅是育人,它是教师自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一种生命活动,通过这种生命活动和生存方式,教师获得了生活的意义。当我们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便有了创造工作、感受生活、享受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上出幸福的课堂,培养出快乐幸福的学生。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浅谈走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认识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