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30 04:56:26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而提高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深化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实际,分析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总结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措施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80-03

一、前言

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设计中,课程教学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构建“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1]的根本保证。为强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三部委2013年再次强调“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通过高质量课程学习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2],更凸显了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二、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特别是涉及研究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环节,三部委强调其重要性的同时也表明了这一环节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针对一般高校(非985和211高校)而言,因其教学研究及其改革相对滞后,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1.规模增长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家199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8万人,至201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3.9万人,研究生规模有了近10倍的增长。从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看,我校1998年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82人(不含在职工程硕士),到2013年,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1220人(含全日制专业硕士),增长规模达到14.88倍。教育资源增长不可能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同步,导致了学校研究生教育资源逐年紧缺,师资力量特别是在基础课任课教师逐年紧缺,研究生教学班人数逐年增加,不得不采取大班上课,甚至出现了近百人上课的现象。而在指导力量及专业课程教学方面,随着规模的不断增长,必然导致研究生指导力量的削弱,“师徒关系”受到挑战,研究生从导师处获取知识和参与研究的机会受到影响,而专业课程教学也不得不采取大班上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结构调整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在结构调整方面,国家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年招收人数不到5万人,至2013年达到21.7万人。我校应用型研究生招生增长更快,从2009年招收38人到2013年招收431人,短短5年时间里增长了近10倍。而专业学位教育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类型,其培养指向十分明确,其课程教学强调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强调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等,这些人才培养举措对培养单位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3.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学校本身就忙于弥补因规模扩张而造成的各方面的不足,无暇顾及修订和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教学管理和激励制度,如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985与211高校早已完成,但一般高校因多种原因至今无法开展。

4.社会经济环境的负面效应影响较为突出。在研究生教育巨大发展的10多年里,国家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和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不良现象和思潮,这些现象和思潮不断影响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如受功利思想的影响,教师追求物质化倾向日益突出,教学准备不足。对于部分指导教师而言,他们也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横向(协作)科研项目上,回避学科基础和重大基础理论的研究;学生方面,随着研究生入学动机日趋多元化,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主性差等[3]现象。

三、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研究生课程教学出现的问题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和产生的,需要我们以发展的态度逐步加以解决。同时,研究生课程教学问题涉及的内容和影响因素较多,既包括教学本身,也包括影响教学的环境因素,需要我们从全局的角度加以思考。由此,我们结合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改革探索。

1.修订培养方案,建设平台课程。在研究生的教育发展过程中,研究生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也日益增多,造成了研究生培养学院学科多而研究生数量少、研究生课程建设任务重而教学效益、质量较为低下的现象。为此,我校在2010年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出了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课程效率的要求,鼓励学院按一级学科修订培养方案并进行课程设置,以便学院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建设一批优质的一级学科内研究生培养所需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实验基础等平台课程。

2.以强化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基础为目的,改革数学教学。对于工科院校来说,数学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和支撑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为满足不同学科专业的需要,我校在广泛征求各学科研究生培养对数学知识的需要的基础上,开出了多门数学课程以供选择,其中既包含理论性比较强的“模糊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又包括实用性比较强的“应用统计”、“最优化方法”等课程。为满足特殊学科专业与指导教师的需要,学校还开出了“组合数学”等课程,进一步强化了数学在研究生能力构建中的支撑作用。

3.以强化应用能力为目的,改革英语教学。英语是研究生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为做好研究生英语教学工作,学校自2006年以来曾几度修订“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施办法”,办法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等为标准,对不符合条件者继续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满足研究生四、六级考试与择业需求,抵进社会需要进行培养。

4.主动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方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指向十分明确,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为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我校较早进行了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并有幸成为教育部64所高校之一。经过几年的改革试点探索,目前,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理念和模式得以建立。

5.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导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担负着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设计、知识水平的把关和科研能力的训练等任务,是研究生培养荣誉与责任的承担者。为充分发挥导师的主体作用,我们在制度上具体明确、实施导师负责制的同时,坚持两年一次的硕士导师评选制度,使我校研究生导师、学生比基本保持在1:2.3左右,确保指导力量不因规模增加而削弱;而在研究生指导职责中,我们则要求导师定期联系指导学生,对研究生课程学习进行检查指导。

6.完善教学运行管理,优化课程教学环境。为完善教学运行管理,优化课程教学环境,我校几经修订完善了“研究生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全面对课程教学进行规范;为掌控教学质量,学校较早成立了研究生教学指导与监督委员会,制定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加大了课程检查评估力度,并重点对新开课程、“研究生课程教学优秀奖”申报课程进行监督评价;为鼓励研究生培养学院深化管理工作,我们同时设置了“研究生优秀教学管理奖”、“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奖”;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4]的问题,我们则在开展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评定的同时,广泛联系企业设企业奖学金,并结合研究生教育收费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力图将研究生‘综合素质考核’、‘中期分流’等与奖学金评定相结合,较好地优化了课程教学环境。

四、进一步深化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客观上讲,只要有教学活动就必然存在着教学改革。虽然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改革探索,但审视我校及一般院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研究生课程教学还不能较好地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由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从我校研究生课程设置看,还存在着部分学院按二级学科设置课程,导致出现课程教学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不够宽广等问题。而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个别学院组织管理不够严谨,还存在按教师个人需要或个别按导师培养需要设置课程的现象。由此,学校应在明确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理清相应的教学内容,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要明确:什么是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应该设置哪些专业课程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要求等;进而进一步需要明确的是:什么内容才能以课程方式进行设置,什么知识应该是研究生从导师处获取等,只有这样,才能将研究生教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宏观指导下的知识教授中。

2.切实推进研究生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知识体系,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而从实际来看,研究生教学还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现象,造成了教学环节出现严重缺失学生参与、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课前学生缺乏准备、课内缺乏互动、课后缺乏总结、考试出于应付等现象,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研究性逐步弱化[5],严重影响研究生能力结构的形成。因此,学校要切实推进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达成的目的,设计系列研究讨论的主题,这些主题既包括课程形成的理论基础,又包括课程的发展情况及最新动态,课程内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等。其次,任课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教材之外的阅读资料和文献,包括核心期刊和最新科研成果,学生则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总结提炼。第三,任课教师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总结提炼,要把学生讨论交流中突显出来的学术问题展开多维度的探究与剖析,在总结交流中为学生后继独立研究提供思路或一个较高的认识起点。

3.进一步完善教学组织管理。研究生课程教学组织管理需要全方位的配合。目前,教学组织管理过分依赖研究生院,而学院对教学组织管理的参与严重缺失造成了许多问题,如课程教学无规划,课程教学的先后顺序颠倒,基础课程后上、专业课程先上的现象也时常出现;教学队伍不够健全,任课教师出差无人替补,造成课程教学过于集中(都想在几周内上完),学生穷于应付等,由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学组织管理工作。首先,学校要明晰研究生课程教学组织管理的责权体制,要明确研究生全校公共课、公选课由研究生院负责,专业课由学院负责的,学院要为开什么课、什么时候开课、怎么开课负责;要提倡专业课小班上课以利于研究讨论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避免短时间突击上课,鼓励学院按三学期开课等。其次,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与教学质量评价中要更加重视教学质量,要把有限的课程建设经费用于推动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建设一批研究讨论式的教学课程;要在优秀教学奖的评选中更加重视课程教学的内在质量而不是单纯的任课教师出勤情况与过程管理;要在学院的工作考核中加重教学质量考核权重等,以完善的教学组织管理推动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总之,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规模已基本稳定,结构已日渐完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任务。我校在提高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培养质量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改革,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研究生教学工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Z].1980-02.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Z].2013-03.

[3]赵蒙成,朱苏.研究生学习力的特点与养成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8):39-4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

[5]于忠海,赵玮芳.研究生课程“研究性”弱化归因及其改进理念和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4):34-38.

上一篇:浅析副词“究竟”的语义指向 下一篇: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