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概 述

时间:2022-05-30 02:31:37

许多传染病、炎症性疾病、外伤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早期,多伴有发热反应、代谢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和免疫激活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血浆某些蛋白质水平可有明显的升高或降低,这些蛋白质称为急性期蛋白(APP)。

APP的生物学功能

APP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抑制蛋白酶活化,在炎症、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体内蛋白水解酶增多,可导致组织细胞损伤。APP中的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如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及α2-巨球蛋白等)可抑制这些蛋白酶活性,从而减轻组织损伤。②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在炎症、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血浆中CRP常迅速增高。它可与细菌的细胞壁结合,起抗体样调理作用。它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促进吞噬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因CRP的血浆水平与炎症的活动性有关,临床上常测定CRP以判断炎症及疾病的活动性。③抑制自由基产生,APP中的铜蓝蛋白能促进亚铁离子的氧化,故能减少羟自由基的产生。④其他作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能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纤维连接蛋白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趋化性,促进单核细胞膜上FC受体及C3b受体的表达,并激活补体旁路,从而促进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然而,急性期反应及APP对机体也具有某些不利影响,如引起代谢紊乱、贫血、生长迟缓及恶病质等。在某些慢性应激病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某些组织发生继发性淀粉样变。

几种重要的APP

C-反应蛋白(CRP)主要由肝脏合成。在感染性炎症中,通过CRP水平升高程度可区分病毒和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CRP通常不超过50mg/L,提示轻度炎症;细菌感染则可高达100mg/L以上,提示疾病较重。急性损伤时,CRP在6小时后升高,48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后下降,因此血清或血浆CRP检测适用于评估急性炎性损伤3天内的炎症状态。临床上CRP浓度监测还可用于指导用药、治疗监测和评价预后,如持续升高的CRP提示炎症无好转,治疗失败或预后差。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APP,在急性期反应过程中经TNF-α、IL-1和IL-6刺激后由肝脏中的活化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合成。血清或血浆中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浓度是反映感染性疾病早期炎症的敏感指标,不可逆移植排斥反应、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血清淀粉样蛋白A增高幅度显著高于可逆性移植排斥反应和肿瘤未转移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或麻风病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浓度呈缓慢升高,可能与合成淀粉样蛋白A-淀粉纤维,引起组织或器官继发性的淀粉样蛋白变性有关,对此有诊断价值。

降钙素原(PCT)在严重的细菌性炎症或真菌感染时高表达,而在病毒感染中无明显增高。由于降钙素原仅在全身细菌性感染或脓毒症时合成,而不在局部炎症和轻微感染中合成,所以降钙素原在监控严重感染时比CRP更加敏感和特异。降钙素原不仅是鉴别急性感染的实验室指标,对其进行连续监测是评价炎症活动的最佳指标,若降钙素原在治疗几天内降至正常范围,提示预后良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降钙素原水平不会增高,也是鉴别感染性炎症与免疫炎性反应的辅助指标。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主要与细菌脂多糖(LPS)的脂质A结合。脂质A嵌在细菌外膜中,多糖突出在细胞外。当脂多糖结合蛋白与脂多糖的脂质A结合后,可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相应受体CD14结合,脂多糖从而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其他细胞因子。脂多糖结合蛋白浓度升高见于急性细菌感染。由于革兰阴性细菌多含有大量的脂多糖,因此此类细菌引起的感染,特别是败血症患者的脂多糖结合蛋白可显著升高。创伤、病毒性肝炎时脂多糖结合蛋白浓度也升高。生理条件下血浆中脂多糖结合蛋白含量极微,当肝脏受细菌内毒素(脂多糖)刺激后,脂多糖结合蛋白分泌迅速增高,血浆中脂多糖结合蛋白浓度可升高达100倍以上。

前白蛋白(PA)由肝细胞合成,因在电泳分离中移速比白蛋白快而得名,属于负APP。在急性炎症反应时,前白蛋白表达降低,前白蛋白水平恢复到正常时常提示炎症趋于缓解。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性反应中前白蛋白水平变化一般不大,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

转铁蛋白(TF)由肝细胞合成,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在急性炎症时表达降低,属于负APP。由于转铁蛋白是体内铁转运蛋白,受体内铁状态影响,缺铁时表达增加,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疾病及营养不良时,转铁蛋白表达降低。因此使用该指标评价炎症损伤时,需考虑以上多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其在炎症损伤中的评价意义。

APP有很多种,按照其在急性反应时血清的浓度增加的不同,可分为强、中、弱三种。在感染、烧伤、大手术、烧伤、炎症、组织损伤等应激原可诱发机体产生快速反映,如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分解代谢增强,负氮平衡及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变化等。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称为急性期蛋白(APP)。其生物学功能涉及抑制蛋白酶、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抗感染、抗损伤、结合运输等。在各种感染、炎症、组织损伤等疾病中可有C反应蛋白的迅速升高,因此临床上常用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类疾病活动性指标。

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通常对多种APP同时进行动态的观察和监测,同时检测多种APP可以消除各指标升降时相的不同步及某些因素对单一指标的影响,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改善或恶化,对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王兰兰.医学检验项目选择与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急性期反应的病理生理.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7,13(6):762-766.

4 Cem G,Irving K.Mechanisms of disease:Acute-phase proteins and other systemic responses to inflammation.N Engl J Med,1999,340(6):449-454.

5 CRP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

上一篇:赤小豆药用价值与临床应用 下一篇:推行门诊药房柜台式发药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