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文化的内涵特征与研究展望

时间:2022-05-29 09:49:59

排球运动文化的内涵特征与研究展望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的方法,从文化学的视角,对已有的排球运动文化研究进行回顾,叙述了排球运动文化的内涵特征,并通过对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研究分析,对今后排球运动文化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借以推动排球运动文化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排球运动文化;内涵特征;研究展望

ConnotativeFeaturesoftheCultureofVolleyballGames

andItsResearchProspect

XURui-xun1WANGQuan-xian2

(1.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Henan,453007;

2.GuangxiLiuzhouNormalCollege,LiuzhouGuangxi,545004)

【Abstract】Byreviewingvariousdocumentsandlogicalanalyzing,thisarticlelooksback,fromculturalperspective,onexistingresearchesonthecultureofvolleyballanddescribestheconnotativefeaturesofvolleyball.Then,thisarticle,throughanalyzingcultureandsportsculture,forecaststhetrendofvolleyballcultureresearchsoa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research.

【Keywords】culture;volleyballgameculture;connotativefeature;prospectofresearch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兴起的“文化热”到21世纪初的“人文回归”,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底蕴植根于民众之中的高度重视与认可。随着人们对文化与体育认识的不断加深,众多学者都试图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研究体育这一文化现象。从体育文化的内涵到体育文化的外延,从中国的体育文化到外国的体育文化,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文化到现代社会的体育文化,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对具体到单个项目的体育的子文化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作为受到各阶层人士广泛喜爱的运动项目――排球运动,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总而言之,从文化学、体育文化学的角度对排球运动开展研究成为一种趋势。

一、排球运动文化的涵义推演

究竟什么是排球运动文化,当前中国学界认识不一,给出的界定很少。笔者认为,排球运动文化是以文化、体育文化的概念为基础的子概念是肯定的。在对排球运动文化的涵义进行探究时,既要依据文化的涵义、体育文化的特征,也要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进行逻辑推理,深层分析,并能涵盖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里我们认为排球运动文化的涵义应该从国内外对文化、体育文化的认识开始。

(一)国内外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一词,英文和法文均作Culture,德文作Kulture,俄文为KyJIBTypa,它们的词义均来源于拉丁文Colere,本义为耕作和植物培育,后来引申到精神领域,有化育人类心灵、智慧、情操、风尚之义,日本学者译介此词时,借用古汉语中表示文治教化的“文化”一词作译。〔1〕

国内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很多。《新编古今汉语词典》中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尤指精神财富。”〔2〕《辞海》中是这样界定文化的概念的:“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阶级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3〕郑杭生等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文化。”〔4〕

(二)国内外对体育文化的理解

“体育文化”概念却是近代出现的,无论外国还是中国都是如此。对于体育文化的研究早于对体育概念的研究。

国外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一般认为“PhysicalCulture”译作“体育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际体育名词委员会主席尼古・阿莱克塞博士在罗马尼亚编撰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其中对“体育文化”的定义是,这个词属于“文化”类别,基本含义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领域),它是各种利用身体练习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的总和。

国内对体育文化的理解:自20世纪80年代,由卢元镇教授的《体育运动的文化学断想》一文而引发的对体育文化的研讨,持续至今。他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一般包括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观念文化三个层次。〔5〕P14席焕久在《体育人类学》一书中对其表述为:体育本质是文化,确切地说,体育文化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间的“中义文化”。冯胜刚则认为“所谓体育文化,就是人类在所有的体育现象及促进体育发展的活动中,在价值观念、精神状态、情感倾向等层面,在理论认识、方法手段、技能技术等层面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与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6〕P12易剑东在《体育文化学》一书中对其表述为:体育之所以是一种文化,是因为体育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内容和方式,是人类推动社会运行的动力和中介,是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载体和标志。

(三)排球运动文化的涵义界说

综上所述,结合排球运动文化的特征与归属,笔者认为:从广义上来说,排球运动文化隶属于体育文化的范畴,是人们通过观赏或从事排球运动,修正和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围绕排球运动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来说,排球运动文化是以人体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排球为媒介,通过高跳、重扣、扑救、鱼跃、滚翻等活动形式伸展四肢,达到强健体魄、愉悦身心、加强协作、增进友谊之目的,形成一定观念与价值取向,并以精神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现象。

另外排球运动文化应该涵盖以下四个层面。

(1)物质文化层:主要包括排球场地、器材、设施等,它以物质为载体,是排球运动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2)制度文化层:主要包括排球运动教学训练与竞赛体制,组织机构,场馆管理体制,协会管理体制,联赛管理体制,技术规范规则等,它规范着排球运动文化的发展方向。

(3)行为文化层:主要包括在排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项目特色的行为方式及行为习惯,是排球运动文化的外在体现。

(4)精神文化层:主要包括排球运动的价值、道德、情感、战术谋略等,是排球运动文化的核心,影响并规范着排球运动文化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行为文化层,是排球运动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关键。

上述四个层面即是排球运动文化的结构。这四个层面相辅相成、休戚相关,缺一不可,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整体。

二、排球运动文化的特性

(一)借鉴性

排球起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麻省马萨诺赛州霍利约克城的春田体育学校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创造了这项球类游戏。创造者最初用篮球球胆之类的球托来拍去,用网球的网子,以网球和手球的一些技术和类似棒球的规则,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游戏,并取名“小网子”,排球的雏形是这样开始的。“小网子”是作为一种消遣游戏被人们所接受的。人们隔网拍打,追击嬉戏,以不使球落地为乐趣。为了推广这项游戏,人们觉得“小网子”名称未能表达出这项游戏的性质,改名为“空中飞球”,英语为“volleyball”。出场人数由双方共同商定,分排站立玩球,故名“排球”。

另外,排球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借鉴了其他项目的技战术和相关内容。因此说,排球运动是博采众长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观赏性

排球运动是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在比赛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因身体直接碰撞而造成的伤害,事故的相对减少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与此同时有更多的观众支持此项运动,大大提高了观赏人口。另外,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在其主席――我国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马启伟的带领下,从1995年起开始实验研究不同气压的球对其飞行速度的影响及其在比赛中的运用效果。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个连科学家们目前都难以解释的有趣现象:当球的气压在0.30公斤/平方厘米时,相同击球条件下的球速最慢,队员手感最好。球的气压增大或减小,球速都快于0.30公斤/平方厘米时。世界一流男排强球队的比赛试验也表明,当用现行气压的球比赛时,防守成功率为54%,当用0.30公斤/平方厘米的球比赛时,防守成功率为73%,上升了19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防守得到帮助,死球率降低,比赛的精彩程度增加,这就大大提高了排球运动的观赏性。

还有排球比赛规则的修改也起到了提高观赏性的作用。排球比赛规则的每个决定、每次改变都是逐步形成的。每球得分制的决定,以及采用彩色球作为比赛用球,这些都是提高排球运动观赏性的表现。另外,沙排运动员黝黑健美的身材让人赏心悦目,也向人类展示了运动的魅力。“阳光、沙滩、碧海、蓝天;青春、激情、浪漫、活力”―――这种被称为时尚与体育结合最完美的运动项目将成为最有吸引力的一道风景。

排球运动不拘泥于形式,既可支网相斗,亦可围圈嬉戏,只要有一块空地,或沙滩或草地,尽可享受击球的乐趣。排球比赛隔网进行,没有身体接触,安全儒雅,是人们欢悦、休闲的理想方式。目前,所有的球类运动都有其规则限定的身体合法触球部位,唯独排球竞赛规则运动员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触球,可用头顶、肩扛、手打、脚踢。因此,排球运动能使参加该项运动的人,在击球过程中充分体现自我才能和展现各种高超的击球技巧。既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同时也扩大了欣赏排球运动的人群。

(三)技战术性

运动技术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是指排球运动员完成排球比赛中的各个动作的方法。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排球竞技战术是在排球比赛中排球运动员表现出来的计谋和行动。技术与战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在项群训练理论中提到排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大力跳发球,二传手灵活地传球,超手扣球,接一传到位等技术是排球比赛的充分条件,“四二配备”“五一阵型”等的战术方案是其必要条件。因此,在比赛中,排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技战术的完美结合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充分必要条件。

(四)继承性与创新性:

继承是文化发展的不可违背的规律。按照黑格尔有关社会进程的胚胎渐进论的观点,“发展的真正意义在于,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了的东西慢慢成长、壮大,直到最后显现出来”。因此,排球运动文化也是在继承了体育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与继承一样,创新也是排球运动文化发展过程固有的特性。因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排球运动文化绝对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毫不走样地、一代又一代地传承,而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传播地区的差异,从价值观和伦理观到内容和形式,或多或少会发生种种变化,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异可以在自发状态下自然形成,也可以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变革。排球运动文化人为的变革要符合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方向,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

在排球运动发展历程中,给人们的启迪是:只有创新,才能引发一场排球革命,创新是发展的规律。60年代初,日本女排发明了勾飘发球、前臂垫球、滚动防守、跑动进攻等一系列技战术的突破;意大利排协在80年代末大刀阔斧地实行排球职业化和俱乐部制度的变革;中国女排设计的“全攻全守”技战术指导思想等创新,都是以排球文化不同层面中的一个局部的改革来开创排球运动的新纪元,创新所带来的后效是世界冠军的桂冠。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排球运动。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创新,在现代排球运动中它运用自身的特点规律提示的文化意义,在于使人在运动中去创新。

(五)中西文化的包容性

排球运动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在硬排和沙排均为奥运会项目。它以隔网对抗,强度多样化为特点,受到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喜爱。随着会员国的增加,国际排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项运动协会。排球运动得以健康迅速的发展可以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排球运动中蕴含着群体与个体、交往与沟通、竞争与协作、应变与创新等诸多社会文化的因素,并充分表现着现代人超越自我,张扬个性和对身心全面发展的文化追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注重伦理与道德;注重和谐与统一;注重实际与稳定;注重理性与人文教养。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强调以人为中心;与宗教的关系密切;以个人为社会本位;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排球运动文化从属于体育文化,它也具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

我国排球运动继承了我国体育文化的优良传统,柔中带有刚性,稳定中求突破,重集体意识、战术灵活多变。如:中国女排全攻全守型的发展,灵巧、遵循传统、依赖群体的文化个性,表现出的排球风格是快速灵活、技术全面、技术动作准确、细腻、专注,形成了攻防全面、战术多变。

相对来说,欧美国家的排球运动员则更多地表现了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以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及良好的个人技术充分表现个人的突出技能。如:美洲人(如美国男排、古巴女排等)坦率、自信、重实效、喜表现、标新立异的文化个性风格是气势凌厉、善变创新,特别是美国男排大胆运用跳发球技术、后攻技术等。

因此,在排球运动的发展中应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我国在学习、借鉴、消化吸收世界体育先进排球文化的同时,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大力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创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排球文化,为世界排球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排球运动的有序性

在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分前后排站位。比赛从发球方后排右侧的运动员发球开始。换发球时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按轮转次序站位。只有换发球时才有位置轮换,如果一方连续得分则不用轮换。

靠近球网的三名队员为前排队员,其位置为4号位(左)、3号位(中)和2号位(右)。另外三名队员为后排队员,其位置为5号位(左)、6号位(中)和1号位(右)。

软式排球的站位为:双方队员各分为前排三名,后排二名。前排左边为4号位,中间为3号位,右边为2号位,后排左边为5号位,右边为1号位。每局比赛开始,场上队员必须按位置表排定的次序站位,在该局中不得调换。球发出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内的任何位置上,不受上述限制。在新的一局,每个队上场队员的位置可重新安排。登记在记分表上的队员都可被列入新的上场阵容。充分体现了排球运动的有序性。

三、排球运动文化研究展望

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排球运动的社会文化意义、特征、价值、内涵、结构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程度的论述,为我们研究和了解排球运动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据此,经过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今后的排球运动文化研究将有以下趋向。

1.对排球运动文化本质的研究

此方向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何谓排球运动文化?其认识过程是什么?其精髓和精神实质何在?它自身有什么特色?

2.对排球运动文化结构的探究

排球运动文化作为一种独特魅力文化的文化现象,其结构决定着文化体系的类型、性质、特征和功能。因此,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排球运动文化的结构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对排球运动文化的功能探讨

排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属性,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今天,排球运动如何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凸显自身的文化功能?这是值得探讨的又一个新课题。

4.排球运动文化的整合研究

排球运动起源于西方,自传入中国后,由于地域特点与文化氛围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就使得中西方排球运动文化出现了异同,在进行交流时就需要进行整合。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切入点:从文化的时空视角,从文化模式整体和模式要素的视角,或者是从实现整合方式的视角。这就为进一步研究排球运动文化提供了方向。

5.对排球运动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的研究

把排球运动作为一种文化进行研究,肯定了排球运动的精神性,也就是肯定了排球运动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以往在排球运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人们感受到排球运动文化物质层面上的东西多一些,但对排球运动文化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认识不足,忽视了排球运动文化对自身价值的认定。实际上只有通过对其精神性的分析,才能客观地了解排球运动文化的性质和特征,才能认识到排球运动文化是伴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它是从属于物质发展的一种精神现象。排球运动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是值得深入探索的一个方向。

6.对排球运动文化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

尽管不少学者已经把排球运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也从排球运动文化的内涵到外延,从特征到价值,做了一定的研究,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因此,要加强对排球运动文化的研究,引导排球运动文化研究的顺利开展,当务之急是构建排球运动文化的理论体系框架。

参考文献

〔1〕邵汉明.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13.

〔2〕袁晖.新编古今汉语词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1159.

〔3〕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533.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7.

〔5〕郭永波.篮球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6〕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可行性及策略研究 下一篇:对国内“压力”主题体育类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