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

时间:2022-05-29 08:20:23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

【摘 要】新课改开展以来,很多学校都在研究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最能体现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而开展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一种中心、两种文化和三个基本点。”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一种思想 两种文化 三个基本点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52-02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新课改开展以来,很多地方都在研究高效课堂模式,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其实一个学校要追求高效课堂,就必须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管理这两方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具体的事情的确很多、很杂,但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一种思想、两种文化、三个基本点”。

一 一种思想

任何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是思想在指导,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是教育思想的体现。一个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方式,其实体现的是他对教育的理解和他的教育思想。我的班主任工作思想就是:开展班主任工作坚持以情感教育为主、以规章制度为辅的原则,用孝道和感恩之心激起学生心中的责任意识,发挥学生内心强大的爱的力量。

用规章制度管理是最直接、见效最快的管理方式。所以全国各地几乎校校有制度、班班有规定。强压式的管理方法对于一个企业、工厂也许很好,但对于学校,效果不一定好,而且肯定不是长期有效、对学生身心发展负责的管理方法,因为它不直接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

要对一个团体中的人进行管理,首先要考虑这个团体中人的性质和管理目标。学生是鲜活的、成长着的,是正在通过犯错误而变得成熟的生命个体。学校不是工厂,也不是军队,更不是商场,学校就是学校,是心灵和智慧交流与碰撞的场所。我们在学校中要培养的是追求自由、民主和科学的公民,而不是只会听从命令的顺民和奴隶。既然是这样,那么只有爱才能使生活在学校里的人朝着他的发展目标走下去,只有情感教育才能直指学生的心灵,才能产生长远且良好的管理效果。但这种管理模式、这种教育是一种慢的教育形式,最需要耐心和爱心。在这种教育形式下,班主任还要注意爱的方式和爱的度。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就像太阳对树苗,没有太阳,树苗长不壮实,但太阳如果靠树苗太近,肯定要烧苗。

班级管理中也不能没有比较和评价制度。没有比较、评价的班级是惰性班级,很难有进步。但班主任要注意比较、评价的方式。班主任要让自己的学生抬起头来做人,所以只能在纵向上比不能在横向上比,只能把学生比上去不能把学生比下来,要悄无声息地批评,大张旗鼓地夸奖。

二 两种文化

一个学校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这是一种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一代代学校人通过努力形成的学校的整体形象和精神内涵。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学校文化会深深地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形成。我所指的班级管理中的两种文化是班级的硬件文化和软件文化。

1.班级管理中的硬件文化

班级管理中的硬件文化是指班级管理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班级管理制度、班委设置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第一,班级管理制度,也就是班规。我把它叫作“家庭公约”。本公约在每个学期开学初两周内由学生自主制定。开学第一周,行政小组长在组内召开会议,提出“家庭公约”的议案。第二周时,由监察委员长牵头,联合各行政小组长组成一个监察委员会,将所有议案合并、商讨,最终拿出“家庭公约”草案。在第二周的班会课上,由班长、监察委员长和全班同学签字并按下红手印通过并执行。

第二,班委设置。在班委设置上,我主要分三个级别设置。第一级别设班长、团委书记和监察委员长,负责管理全班事务。监察委员长负责组织监察委员会,委员会有监督和弹劾班长的权利。第二级别设各部部长。每个行政小组选举应设部委委员,组成该部。第三级别设行政小组,每个小组内设各部委员和各学科代表。各部委员和各部部长组成各部管理班级,各学科代表和各学科班长组成该课研究小组,负责监督该学科的学习情况。

第三,班级环境文化。主要由班长牵头,由宣传部主要负责班级每个月的黑板报和走廊上的墙报以及“家庭日记”等。

2.班级管理软文化

班级软文化指的是一个班级维护同学关系的纽带中除了制度以外的东西和班级的精神价值追求。例如,三十四班的班级软文化为:(1)理念:我们是一家人。(2)班歌:《感恩的心》。(3)班级口号:青春如火、超越自我、三十四班、奋勇拼搏。(4)班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5)班级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守孝顺、会感恩的人;做一个有爱心、有信心、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成绩好、能力强、有独立思想的人。

班级软文化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它需要全班所有人,包括班主任在内努力坚持、经营才能形成。这就像一个学校的文化一样,是一个班级的独特之处,是一个班级的共同语言。

三 三个基础

三个基础指的是在管理班级时更为细化的三个方面的抓手。

1.用思想引导行动

一个人行动上的困难、错误其实是思想上的匮乏和错误。所以学生犯错误,不是学生不听话,也不是学生坏,而是学生思想的土壤太贫瘠了。作为一个班主任,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学生的心灵和人格。

关注学生的思想,上好班会课是非常重要的。班会课是一个引导学生开悟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对于班会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几个主题非常好:一个是古希腊文明所体现出来的民主与理性;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论语》中做人处事的智慧;一个是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美育渗透。我觉得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于经典之中,因而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经典、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开悟。

2.用亲情结成纽带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将班级看作一个家庭。只有以爱、以亲情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因为它有温度。为了结成这个纽带,每个月班主任都可以组织学生过集体生日,可以和学生一起写家庭日记。班级的活动班主任应尽量参加。这是一个民主班级应该有的管理形式。学生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过程,班主任要记住的就是“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3.用活动打造班级

一个有活动的学校才是一个有生命活力的学校,一个有活动的班级才是有生命力的班级。每个学期我们都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很多关于学习的、体育的、艺术的班级活动,让学生生命的灵动性在活动中得以彰显。班主任还可以把班会课尽可能地设计成一个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体会、感悟。现在的教育不缺少“教”,而缺少一个能让学生“悟”的境。

四 小结

很多人喜欢把教师比作西方神话中推石头的西西弗斯,把教书比作每天重复推石头的活动。但我觉得,即使是推石头也有推石头的美,因为每一天当你在推石头的时候,阳光、空气总是不同的。石头还要推下去,那就多看看路边的风景,心源开处,鲜花自然开放。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4]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5

[5]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6]肖川.教育的情趣与艺术[M].长沙:岳麓书社,2008

上一篇:阿维菌素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刘涛:正道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