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时间:2022-05-29 11:49:50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摘 要: 口语表达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愈发显现。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使人更好地和外界沟通,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口语表达能力的系统训练仍在建设与探索中,笔者结合多年的训练经验与体会,探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二、三法,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 口语表达 口语交际 训练方法

一、概述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与人的交流愈加重要,交流的形式多样且趋于生活化。口语交际作为最基础、最便捷的交往方式受到高度的重视。作为听说读写载体的语文教学更是在各单元的学习中增加了口语交际的板块,在《新课标》中对口语交际的教学与实施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其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对7-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既重视表达又重视倾听;既强调场合又讲究方式;既注重内容又注重技巧。简言之,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整个语文素养的基础上的,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综合能力训练。

二、口语表达现状

当前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口语交际教学得不到重视。口语表达能力虽然是一项极为重要和实用的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它的存在并不能为卷子提高实实在在的分数,这就使得口语交际教学形同虚设。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口语交际课程,但是随意占课、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课堂没有交流的氛围,学生没有交流的机会,使得口语表达训练不能落到实处。

2.学生表达交流欲望弱。学校不重视,学生渐渐失去了表达交流的欲望。一部分学生会因此陷入恶性循环: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越来越不敢说;另一部分学生会将表达交流的欲望转向网络,而网络的交流既不是即时性的又存在不规范用语的地方,这使得表达交流的训练存在诸多问题。

3.语文功底薄弱。口语表达是两个或多个人面对面的交流,即时性很强,这就需要说话的人在说话之前就已经在大脑组织好语言。这一过程需要在大脑组织里选择合适的词汇,用恰当的语气、语速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瞬间完成的编码过程。有的学生词汇量不丰富、条理混乱、不会提炼重点,这些语文基础的弱点致使表达交流时词不达意或是言语无味。

三、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现状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中有以下培养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评价方案,落实新课标。素质教育的呼声虽然已经十余年了,但是对学生的评价方案却仍然是“一考定终身”。这就使得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学校不得不放弃多元化的评价,而仍然沿用考试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有效手段。体现在语文考试中,就是笔试。现在的考卷也有口语交际题目,但考试形式仍然是用笔来完成,使口语交际题目虚有其表。而且口语交际题目的分值少,部分老师干脆就放弃,带领学生专攻大题,使口语交际题目形同虚设。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谈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有几分无奈。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放弃那种急功近利式的评价方案,从人的能力发展要求出发,制订尊重人、激发人潜能的教育与评价方案。新课标经过几次改版,已经越来越人文,越来越遵循科学的规律。只要是根据新课标,从现实出发,将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第一位,才能减小应试教育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再探索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才有可能成为课堂切实的组成部分。

2.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孩子从出生以后就面临“421”模式。他们没有和同龄孩子交往的经验,不会选择合适的方式和人交流,上学以后又缺乏一个系统的训练。久而久之,口语交际在他们心里除了负面的、麻烦的印象外,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以鼓励他们,口语表达成了他们的一道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的根本是缺乏自信心。可以说自信心这一重要的心理素质是辨别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弱点,帮助学生走出认知误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比如,与学生平等民主的交流,将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同学结成小组或同桌,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暗示增强信心的小办法,等等。教师给予学生长期的关注,学生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足够的安全换来足够的信心,一定能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

3.明确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学生进入初中学段,教师就要有一套系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方案。首先,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还带有明显的小学生的特质,这时可以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学生可以积累词汇、训练语感、增强感悟力。朗读训练的开展是由浅入深的,先让学生熟读某一篇文章,之后可以加一些绕口令训练学生的口齿灵活度,有时候可进行一口气朗读训练。选择一些长句,让他们快速地朗读。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错读、漏读、多读,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对文字的快速反应能力。

初中二年级,就可以进行讲述训练。最初的讲述训练可以是某个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片段,要求很简单,讲清楚讲完整就可以。随着训练的增加,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与事,然后讲述自己亲眼所见或是亲身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投入自己的感情,讲出来的语言才能吸引人。有的同学到了这一阶段甚至能发表一些客观的评论,这就说明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了。

进入初三后,学生的身心发展进入一个峰值的攀升过程,各项能力飞快地增长,包括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期,为孩子顺利进入高中学习奠定基础。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应落在口头作文训练上。口头作文不同于书面作文,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不能在纸上修改推敲,组织结构、遣词造句、表情达意都要由腹稿直接转化成语言。开始,可以给学生创设情境,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口头作文。口头作文的完成形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组间点评;慢慢地撤掉情境,从小组简化到个人,每个人自主命题,有感而发,不要求长但要言之有物。如果学生的能力发展很好,则教师可以举办辩论会、主题活动会、小型演讲,等等。

综观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与培养策略,每一个方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互为基础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无论是快还是慢,都要让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一直进行。唯有这样,才能让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申继亮,谷生华,严敏.中学语文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

[3]徐崇芬.浅谈学生口语交际的实效性.作文教学研究,2005(3).

[4]罗建兵.口语能力训练中教师的作用.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上一篇:有准备,就有可能高效 下一篇: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