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时间:2022-05-29 09:32:04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167例,分别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二者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的检出率。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检出率(76.6%)高于常规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检出率(49.7%),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类心脏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类型,部分无症状患者心肌缺血表现可不明显,严重者可出现猝死[1]。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重要的非侵入性、无创的检查手段,但常规心电图由于检查时间局限,对心率失常的检出率较低[2]。而动态心电图能对患者的心电活动进行24 h连续监测,有助于发现偶发的心率失常,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探讨了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对诊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7例,男95例,女72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7.23±3.85)岁,病程25 d~11年,平均(1.52±3.25)年。96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2型糖尿病,54例合并高脂血症。

1.2方法

1.2.1常规心电图检查 采用广州三锐ECG-2203G心电图机,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平躺于床位上,常规12导联连续描记,心电图机的增益为10 mm/mV,走纸速度为25 mm/s,保证描记过程中记录的GCG基线平稳,图像清晰且不存在干扰现象。

1.2.2动态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即刻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国DMS公司的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盒,通过模拟V1、V3、V5导联记录24 h的12通道心电变化,然后将记录的信息导出进行人工处理。

1.3诊断标准

1.3.1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符合以下3条:①相比于等电位线基线,ST段下移超过0.1 mV;②ST段下移时间持续大于1 min;③两次出现ST段下移时间间隔>1 min,ST段测量以J点后80 ms为起点,T波的起点为终点[3]。

常规心电图:符合以下2条:①同一导联中T波

1.3.2心律失常 根据发作时的心率、节律、起止时间、持续特点、临床症状等结合心电图检查进行诊断。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诊断心肌缺血比较 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诊断冠心病心率失常比较 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和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收缩成对、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脉病变及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梗死,其主要症状是自发性或活动后的胸闷、胸痛,多发于中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明显上升[5]。目前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但冠脉造影是有创检查,重复性差[6],冠脉CT血管造影对设备及技术要求高,且操作复杂,临床上大范围使用有一定的难度。心电图检查操作简单、无创,适合对冠心病的检查及筛查,是早期发现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手段[7]。

常规心电图能够提供即时的、静态的心电情况,即只有在患者处于发病状态时才能检测到异常心电活动。但多数患者可为一过性心肌缺血或阵发、偶发性心律失常,患者就诊时若未发作,常规心电图检查难以检测到上述病变。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动态的记录患者24 h的心电信息,可准确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频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动态变化,同时可监测心律失常的数量、性质,从而判断患者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关[8]。研究表明,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9]。本组中,动态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76.6%)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49.7%),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和室性成对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是一种持续性和动态性的检查方法,能够全面的反应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基本情况,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易,岑镇波,胡海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39-640.

[2]孙筱璐,关键,王莉,等.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与常规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监测和对比分析[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0,14(4):274-278.

[3]孙莉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7(9):777-778.

[4]曾令忠,陈汉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监测与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08,13(5):683-684.

[5]何作祥.影像学检查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4):289-291.

[6]Gao shurong.Routine echocardiography,ECG and holter and 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arative study[J].Clinical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1,16(12):747-748.

[7]卢喜烈,汪剑锋,李智,等.左右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和心电图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8):1712-1713.

[8]史松,王艳红,易金玲等.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866-1867.

[9]郑慧雅,周万先.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50-3051. 编辑/肖慧

上一篇: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 下一篇: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护理质量中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