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课教学整体布局与细节设计的思考

时间:2022-05-29 08:47:34

对音乐课教学整体布局与细节设计的思考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国我已有了近百年的历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已基本得到确立。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发展机遇中,音乐教育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对每一位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正如研究者所说:“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1]

本文认为,要想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个良好的整体布局,除了要有相应的细节设计外,首先还应了解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因为历史是一条河流,也是一面镜子。

1 中小学音乐课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从1907年颁布的《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算起,已将近一个世纪。按音乐课的教学模式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在二十世纪初,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几乎以“唱歌课”为主。从当时的一些章程、规定可以了解到:“在女子初等小学堂,宜不用表谱,授以平易之单音乐歌,在女子高等小学堂,先准前项教授,渐进则用表谱授以单音乐歌”[2],中学校“乐歌先授单音,次授音复及乐器用法”[3]。以上引述可以充分说明,当时中小学音乐课是以唱歌为主要内容。

第二阶段。大约在四、五十年代,“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4]在这个时期,开始规定“学生能唱平易的歌曲,能识简单的乐谱,并发展快乐活泼的天性和涵养和爱合群的情感。”[5]

第三阶段。大约在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并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把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中,其步骤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此阶段中小学音乐课已开始按照有序的步骤来组织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音乐语言,领会歌曲内容,逐步发展音乐想象力,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第四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国家教委在1988年5月分别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导出“小学音乐教学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读谱知识和视唱、听音”,[6]“初级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声乐、器乐、欣赏,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7]也就是说在本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政策制定者已经认识到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同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通过音乐教学活动陶冶学生性情,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改革变化,并日趋变化,如:为了改变使用本嗓的唱歌方式,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了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

第五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教学思路。此阶段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创设充满美感和愉悦气氛的教学环境、制作精美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与自我发展的机会等,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表现、创造及艺术审美能力。

从上述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音乐教育对心灵美的塑造和道德的教化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做为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在大批音乐教学改革者的不断探索与革新中,寻求着新的发展。

笔者是一名从事音乐教育已十六年的教师,在工作中一直潜心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一节课合理的结构安排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而课堂结构的把握需要从整体和细节中去进行精心设计。因为整体与部分是“标志客观事物的可分性和统一性的一对哲学范畴。整体是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有机统一,部分是整体中的某个或某些要素。”[8]倘若在教学中只注重整体,而忽视细节,那么课堂就显得空洞无味,反之则显得没有层次,没有层次的细节不是单调的就是混乱不堪的。因上,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的整体布局与细节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课的传统优势和教与学两者间的良性互动。

2 中小学音乐课的整体布局

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课堂结构?“结构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9],“课堂结构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安排的顺序,重点与难点的处理,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情绪的高潮与起伏等。”[10]我们研究课堂结构,就是研究教学过程的整体形态,研究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以便让我们科学地、有逻辑地去组织教学。优秀的音乐教师能精心设计每堂音乐课,使一堂课如一部优美、完整的乐章,使每节课都富于艺术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来设计一堂课的结构,使之整体与细节在教学中都清晰、明确、相辅相成呢?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深入研究教材是整体布局的前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使大钢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具体内容。虽然目前使用的音乐教材的创新性与当前的时代气息相差甚远,但是如果教师用心地去挖掘教材,开阔教学视野,一节普通的唱歌课也会因再创造而成为精品课。在对全世界音乐教育具有广泛影响的奥尔夫教学中,不就是利用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如,快餐盒、筷子、报纸等,创造出一个个教学奇迹吗?美国教育学家弗雷塔科有一句话:“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出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笔者想通过《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小蜜蜂”为例来剖析阐述。

上一篇: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 下一篇: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