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时间:2022-05-29 08:02:42

怎样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摘要】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之一,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的生产、医药卫生事业等关系密切。随着生命本质不断的被揭示,生物学将对经济的发展显示出具大作用。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凭兴趣,所以要真正上好这门课必须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根据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与人竞争等心理特点,以及缺乏生物知识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 初中学生 情感教学 生物

1.利用亲切的教态、优美生动的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初中学生好说好动,听课时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所以讲述要生动,充分利用表情、语气、动作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仿佛亲眼目睹、身临其境,培养学生学好生物的积极情感。将难懂的知识转化成显而易见的、容易掌握的新知识,消除他们理解和记忆的疲劳感。例如:讲《种子的萌发》一节时,讲述《诚实的孩子》这段生动的童话故事,我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恰到好处的动作绘声绘色的表现出来。通过国王发给孩子们在锅里煮熟的鲜花种子不能长出幼苗这一事例,自然引出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是:“胚是活的”。

又如皮肤的功能是能感受外界的“冷、热、触、痛、压”。点燃酒精灯。手放在酒精灯上,自上而下慢慢靠近火焰,较近时迅速甩开,做出非常烫手的动作。这是“热”;将几枚图钉横向排开。使钉尖向上,伸出大拇指用劲按下去(将触到时停止),这是“痛”;掰断一根粉笔,用手使劲竖直按下去,压成粉末,这是“压”;等等。此时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后面的学生会站起来观看,让学生切身体会。

2.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总想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思维心理学表明:“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是同解决问题形影相随的。”在谈话中加些小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思维积极。师生互动融洽,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思维中解决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例如讲解《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时,教师可举例设疑:某人工作时不小心将手的皮肤划破,流血。一会儿,血止住不流了。几天后,伤口红肿流脓。这是怎么回事?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后分析:A、比较新鲜血液和凝固的血液有何不同?加抗凝剂的和不加抗凝剂的血液有何不同?B、白细胞是如何消灭病菌的?C、血小板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通过观察A可得出C的结论:血小板聚集封堵伤口而止血。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血小板:堵塞伤口的工程兵。伤口和外界接触,病菌容易侵入引起发炎,出现红肿现象。此时白细胞从毛细血管中游离出来,在伤口部位聚集吞噬病菌。战斗到最后――(吞噬了太多的病菌)便死亡了。流出的脓液是死亡的白细胞。白细胞:防御保护的作用,是人体内部的铁甲卫士。由此可知,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会增多。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层层启发或是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生动。学生在阅读课本后总结归纳并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纠正、补充、总结、归纳。这样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3.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情感。运用挂图、模型、实物、电化教学等直观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美感。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中的难点,加深印象。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例如《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一节,利用血液循环模型:此模型采用机电原理,虽将脏器做了缩小或放大,以及适当的移位,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血液循环的全过程。可以清楚地辨别出房室瓣、动脉瓣及其运动过程;心脏左右房室的收缩和舒张的过程;血液成分变化过程;静脉血和动脉血转变的部位。血液循环的全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很新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具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开展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去动手操作,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动脑解决问题。在形成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初中学生生性好动,思维活动空间大。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做好演示实验。实验前用简短的引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想看、想知道。如:“胆汁的作用”的教学中,对照演示。这样使学生可对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同时集中了注意力观察。或先观察再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学生必然情绪高涨。有了整体的认识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观察。即:先整体、后局部,对照整体观察局部。最后再整体。不会因太盲目而浪费时间。

实验中不应单一的只追求结果,而忽视在操作过程中成败的原因以及对实验的总结和改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观察、探索。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点又提高了技能。如《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实验中,提出问题:①怎样选取对照实验?②恒温的目的是什么?③滴加碘液的顺序是怎样的?④怎样混合浆糊和唾液?让学生阅读、思考后再去动手操作,自己设计实验。

5.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情感的必要补充。初中学生喜欢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强大的力量。开展课外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外活动中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独立思考。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特长。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组织学生捕捉昆虫,展翅制成标本。识别校园中的各种植物,对周围的环境作一些小调查等等。

此外,结合教材,特别是生理卫生知识,适时进行生物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和现代生物学领域中的成就。授课中注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生物界的一切都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介绍国内生物学的新发现、新科技、新技术、新成果,调动学生学好生物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如: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克隆技术等等。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环境污染、粮食危机、资源过度开发、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等。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上一篇:基础素描课教学创新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