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缺素症与防治

时间:2022-05-29 07:30:05

玉米常见缺素症与防治

【摘 要】玉米生长如果缺营养元素,其生理代谢就会发生障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其品质和产量,通常称之为“缺素症”。本人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多年,对玉米缺素症的诊断、原因及防治谈如下看法。

【关键词】玉米;缺素症;防治

近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化和栽培水平的粗放,使玉米整个生育期中,时常缺乏某种营养元素,特别2006年表现缺锌症更为突出,严重阻碍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其品质和产量。有的农户把缺素症当成病害防治,效果不好,加大投入成本,应更好地识别玉米缺素症,进行更有效的防治

玉米缺索症是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长期连作、施肥单一、农家肥用量减少、施肥时期不当、施肥量不足引起的大量元索或微量元素缺乏、失衡所致。

1.缺氮

氮素对玉米最为敏感,增施氮肥可促使玉米生长旺盛,茎叶繁茂,叶色浓绿,光合作用增强。

1.1症状

氮素主要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并且是玉米体内维生素、激素、生物碱等有机物的构成要素。缺氮素引起植株矮小细弱,下部叶片首先缺绿变黄,逐步向上扩展,叶片薄而黄;生长缓慢,最明显的症状是由叶尖开始变黄,再沿叶脉呈楔形向基部扩展,最后整个叶片枯黄衰亡。拔节抽穗期缺氮,植株下部叶尖发黄,植株矮小,雌穗发育缓慢。后期缺氮,子粒灌浆受阻,植株早衰枯黄,子粒砒瘦,产量大减。最先表现在老叶上,但中脉仍保持绿色。反之,当氮素供应充足时,玉米的叶色深绿、延迟落叶;如果缺氮后,追肥过多,尤其在磷、钾供应不足时,会造成徒长、贪青、迟熟、易倒伏、感染病虫害,特别是一次用量过多会引起烧苗,所以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施肥。

1.2防治方法

增施有机肥料,分期合理追施氮肥,重点迟好拔节肥、攻穗肥和攻粒肥;做到前轻、中重、后补。前期也可用尿素溶液进行页面喷施,5-7天内连喷2次。

2.缺磷

磷可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加速氮素的吸收利用,使细胞增殖加快,雌穗受精良好,结实饱满。

2.1症状

磷能促进体内可溶性糖类的贮存,因而能增强玉米这种高秆植物的抗旱、抗倒能力。玉米苗期缺磷,症状十分明显,首先下部叶片尖部干枯.从叶尖沿叶缘向基部蔓延,叶片糖分积累,形成花青素,呈紫红色,进而呈暗褐色,逐渐向上部幼嫩叶片发展。桓株生长缓慢,叶片皱缩,根系发育不良,茎部衰弱,细长。花粒期缺磷,花丝延迟抽出,受精不良,出现秃顶、缺粒与粒行不整齐现象。反之,磷素供应足时,在苗期能促进根系发育,使根系早生快发,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

2.2防治方法

土壤有机质缺乏,酸性和石灰性土壤中的磷易被固定,影响磷的吸收。若遇低温,易诱发缺磷。

2.3防治方法

玉米播前施足有机肥和磷肥,苗期出现缺磷,可追施过磷酸钙或叶面喷施0.2%-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3.缺钾

钾能调节水分代谢,促进玉米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合成运转,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抗倒伏能力。

3.1症状

玉米缺钾苗期症状明显,从基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首先下部叶条变黄、枯焦,常称之为“镶金边”;后期茎秆软弱,易倒伏,茎秆髓部变褐色并死亡。果穗发育不良,百粒重下降。如新叶表现缺钾症状,表明玉米已严重缺钾。通常判断指标是:玉米苗期叶片全钾含量4.6%为正常,小于3.9%为缺乏;抽雄期1.2%为正常,小于0.6%为严重缺乏。

3.2发生条件

施用有机肥少,长期不施钾肥,秸秆还田少,渍水过湿等诱发缺钾。

3.3防治方法

玉米播前施足有机肥,每667增施硫酸钾或硝酸钾10kg;调节氮、磷、钾施肥比例,雨后及时排水。

4.缺锌

4.1症状

玉米缺锌症俗名“白化苗”。苗期新叶的叶脉间失绿,中、上部叶片脉间出现黄色条纹,基部2/3部位尤为明显。枝节后,病叶中脉两侧出现黄色条斑,严重时呈宽而白化的斑块,叶肉消失,半透明,状如白绸,以后基部渐渐呈紫红色斑块。植株节间缩短,矮化。根系变黑,抽雄、吐丝延迟,导致雌穗发育不良,产量降低。

4.2发生条件

土壤有效锌含量低、石灰性土壤、土壤PH值大于7,早春低温、磷肥施用过量等易诱发缺锌。我省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早春气温低,锌的溶解度降低,影响锌的有效性。

4.3防治方法

播种前将锌肥和有机肥随耕地混合翻入土中,每667平方米用硫酸锌0.5-1.0kg。亦可用0.05%-0.1%硫竣锌溶液在苗期叶面喷施。

5.缺硼

5.1症状

玉米缺硼,植株新叶狭长,幼叶展开困难,直脉间组织变薄呈白色透明条纹,上部叶子普遍变黄,叶脉间有浅黄色条纹。老叶随着尖部和边缘的干枯而变紫。雄穗不易抽出,雌穗发育畸形,甚至形成空秆。

5.2发生条件

一般在碱性土壤、施用石灰过多的酸性土壤或长期不施硼肥的土壤中,易出现缺硼症状。

5.3防治方法

播前与有机肥每667混合基施硼砂0.5kg,或在苗期、拔节期开沟追施,或叶面喷施浓度0.1%-0.2%硼酸溶液l-2次。

6.缺镁

6.1症状

玉米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中脉间出现黄白相间条纹,有时全株上部叶片呈黄绿相间的条纹.老叶随着尖部和边缘的干枯而变紫。后期严重时叶尖、叶绦黄化枯死,最终全叶变黄。叶片含镁量0.23%-0.35%为正常,低于0.13%为缺乏。

6.2发生条件

降雨量大的地区、酸性土壤、沙性土壤、土壤中的钾浓度显著高于镁等,均易造成缺镁。

6.3防治方法

播前有机肥料与镁石灰或硫酸镁等化学肥料混合基施,并增施氮、磷肥,提高镁肥的有效利用率。

7.缺锰

7.1症状

玉米缺锰,叶绿体结构受到破坏,最初叶失绿或劲叶的肋间组织逐渐变黄,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叶片弯曲下披,根系细长呈白色,严重缺锰时,叶片会出现棕色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缺锰叶脉间失绿症先从新生叶开始,与缺锰脉间失绿不同,它是从老叶发生。

7.2发生条件

石灰性土壤,pH值大于7,有机肥使用少,多雨地区可导致缺锰。

7.3防治方法

播前结合施有机肥每667增施硫酸锰1kg;在苗期、拔节期叶面施0.1%的锰肥溶液1-2次。

8.缺铁

8.1症状

玉米缺铁,叶绿素合成受阻,新生叶片叶脉失绿黄化,茎秆和叶鞘呈紫红色。严重时整个新叶失绿发白,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接近成熟时叶片含铁56-178微克/克为正常,低于24微克/为缺乏。

8.2发生条件

一般玉米较少发生缺铁症状,碱性土壤中有时易产生缺铁症状,或土壤中磷、锌、锰、铜含量过高,钾含量过低.或施用硝态氮肥可加重缺铁。

8.3防治方法

播前每667用5。6kg硫酸亚铁混入有机肥基部。也可在苗期、拔节期叶面喷施0.2%尿素与0,3%硫酸亚铁混合液1-2次。 [科]

【参考文献】

[1]牛淑芳,王小青.玉米制种缺素症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种业,2004,(06).

[2]王淑香.玉米缺素症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09,(10).

上一篇: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 保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下一篇:利用天然更新优势恢复森林资源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