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5-29 03:57:46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摘 要:活动课教学是目前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的深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57-01

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多个个“活动教学建议”。现结合教学实际对活动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思想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把活动教育纳入其中,并取得较大进展。

活动课是必修课,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可以相互代替的,而法定课程。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这就是说,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形式,而不能像以前那样,仅仅把活动课当作可有可无的自习课或放羊课,或者把活动课看作巩固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

从近年中考改革来看,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出现在考题中,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等,这些试题以能力立意,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是适应中考改革的现实需要。

二、要明确活动目的

要有效地进行活动教学实践,必须首先明确活动教学的目的。开展活动教学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内化中实现对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本课程的追求。本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因此,活动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积极体验,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中提升生活的直接经验,感悟情感交流和心灵撞击的情感历程。

三、搞好活动设计与准备

活动课实施之前,应该做好相应设计和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作为活动课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活动的目的和活动形式、制定活动计划、设计活动程序和活动场景。政治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动机。设计方案要简约,每一单个活动的过程、形式、频率要简约,让学生很快明白活动的规则、要求、程序,活动也就能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相连的几个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要简约。一堂思想品德课内的几个教学活动之间应该呈现逐步递进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围绕目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求实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活动骨干(如主持人、主演者、参演者等)进行重点指导,必要时与活动骨干一起确定活动程序。学生是活动课的主要参与者,是活动的主体,应在教师指导下做必要的活动准备:了解活动课主题,熟悉活动的内容;,根据活动主题要求,自主地收集资料信息,如:图片、录像片等;排练节目,如:小品、舞蹈等;开展社会调查,整理数据资料;撰写演讲稿、发言稿等,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四、精心组织活动

只有明晰的教学程序,才能提高活动课的教学效果,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教育性和实用性。如第三课的活动《守护我共有的家园》教学中,针对目前我校校园环境不容乐观,中学生环保意识淡薄,自律意识差的实际情况。我与学生们一起对教材规定的教学程序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整合: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校园白色污染严重、学生随手乱扔纸屑、乱折花卉的照片)――问题讨论(学生对此展开激烈的讨论;老师提出问题:你平时是怎么做的呢?你今后又该怎样去做呢?)――超级链接(由此及彼,可见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环保刻不容缓)――反省提高(班级制定环保计划书并能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设计的教学活动课,他们对“环保”有了更理性的认识,能亲身体会“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是学生思想境界得以升华的一堂课。

五、活动过程适时调控

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能适时调控、引导学生。由于初中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对知识的认知、感悟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能真正了解每位学生的动态,并能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例如,在活动课《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录音余光中的《乡愁》,那童声揪人心肺,台湾还没有回归的怀抱,而分子却有意制造分裂,让海峡两岸的人民忍受新情分离的痛苦,此时教师适时引导,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痛斥“”之流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同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义愤填膺之时,设计题目,让学生写一篇驳斥“”分子行径的小论文,流露爱憎分明的情感。

六、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活动课结束后,老师要及时进行总结,既要肯定活动的精彩和成功,又要指出活动的不足和缺憾,同时对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评价,并作为平时考查的重要依据。同时老师应指导学生撰写活动心得与体会,专题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黑板报,自办手抄报等宣传形式,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

总之,要上好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就必须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课前和课堂上狠下功夫。精心设计,积极参与。才能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内化中实现对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

上一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盈余管理动因文献综述 下一篇:浅谈沥青路面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