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实践机会 引导“经营”生活

时间:2022-05-29 02:11:54

【前言】创造实践机会 引导“经营”生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 动手制作,主动了解知识 教育界曾流传这样一句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浃髓沦肌。”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儿童的一个重要认知规律是动作―― 感知―― 表象―― 概念―― 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认知水平不同。根据儿童的认知规...

创造实践机会 引导“经营”生活

摘 要:如何创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经营生活?笔者认为:动手制作,主动了解知识;开展活动,主动发现知识;实际操作,主动探究知识;联系生活,主动运用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实践机会 “经营”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34-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它强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联系点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等,让学生尽情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实践数学,在“生活场景”中思考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发展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主动思考、探索、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1 动手制作,主动了解知识

教育界曾流传这样一句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浃髓沦肌。”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儿童的一个重要认知规律是动作―― 感知―― 表象―― 概念―― 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认知水平不同。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某些内容,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针对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尽可能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课前去动手实践,主动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前,让学生在家自制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进行评比。虽然学生制作质量参差不齐,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已主动了解了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 开展活动,主动发现知识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付出“个人劳动量”的多少,直接决定学生主体发展的前景。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让学生“做活动角”。通过“做活动角”这一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激发了思维。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不仅能逐步理解角的大小变化过程,而且发现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思维得到了多向的发展,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

3 实际操作,主动探究知识

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认识过程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学生初步感知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底×高÷2,这时,教师提出“这一规律适用于所有开头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吗?”学生们犹豫了,不敢肯定,这时,教师让学生动手任意剪两个一样的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都行。然后让学生试一试,怎样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探究,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地过程中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思维。

又如,在教学圆梯形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区别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学校准备改建食堂,计划修一个圆柱形的水池和烟囱,水池底面直径8米,高5米;烟囱高21米,底面直径1米,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下,做这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铁皮。同学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很快得出:烟囱只要一个侧面才能出烟,水池需要两个底面一个侧面。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是很广泛的。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和掌握了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仅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

4 联系生活,主动运用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主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应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提高“用数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用数学”能力的乐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既能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使数学学习得以升华。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获得新知识后,要尽可能鼓励学生联系各种生活实际,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形成技能。例如,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后,让学生去测量计算桌面的面积、数学课本封面面积等;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

又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学校准备用50000元添置电脑、VCD、电子读物等音响设备,电脑每台3820元,VCD每台280元,电子读物每套250元。请你按一定的比例帮忙设计购买方案。看谁的方案被学校采用,将得到校长奖励。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马上动用设计,探究了很多科学合理的购买方案。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地观察、思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持,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艳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立足文本 探索人文 下一篇: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