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发展观理念融入救灾救济工作

时间:2022-05-28 08:41:37

把科学发展观理念融入救灾救济工作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能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做表面文章,关键要联系我们自己从事的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结合自己从事和分管的救灾救济工作,个人认为应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做到“坚持一个方针”, “搞好两个结合”,“把握三个重点”。

一、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要始终坚持国家的救灾工作方针。我们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统一全党的思想,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救灾救济工作是事关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我国的救灾工作方针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面对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特大自然灾害,中央人民政府就适时制定了“节约防灾、生产自救、群众互助、以工代赈”的救灾工作方针。1953年11月13日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民政会议指出:“救灾工作必须贯彻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并辅以政府必要救济的方针”。1963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生产救灾工作的决定》指出:“依靠群众、依靠集体力量、生产自救为主、辅之于国家必要的救济,这是救灾工作历来采取的必要方针”。1983年4月9日召开的全国第八次民政会议指出:“救灾工作要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于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方针”。20__年11月23日至24日,国务院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这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充分表明:党和国家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各个不同时期救灾工作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修订完善和丰富发展了救灾工作方针,这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救灾工作方针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结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救灾工作方针,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搞好两个结合,即防灾减灾与抗灾救灾结合,保障生活与促进生产结合。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灾害已与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一起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四大问题。统计资料表明,自然灾害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它们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威胁与日俱增。自然灾害无国界,灾害作为危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注重的是灾害发生以后的救援,而对防灾减灾重视不够;在灾害发生之后的救援上,强调生活保障的多一些,而对如何促进生产研究的少一些。因此,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转变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转到救灾减灾并重上来,做到有灾救灾,无灾备灾;用救灾拉动减灾,靠减灾支持救灾,两项工作协调推进。同时,在灾害的救援方面,做到既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又支持灾区尽快恢复生产,以生活保障促生产发展,以生产发展提高生活保障水平,最终实现灾区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三、把握三个重点,即保障生命安全、确保基本生活、管好救灾款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救灾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千方百计保障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其次,就是要突出为民本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为民理念,强化为民意识,落实为民举措,在灾害来临的时候,及时有效地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生活救助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及时落实到千家万户;第三是要强化救灾救济款物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用到最需要救助的灾民身上,让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总之,我们应该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今后的救灾救济工作中,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强化为民理念,增强为民责任,树立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实现科学发展,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核心理念树立牢固,把“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民政核心职能落到实处,把“平衡利益、调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民政基础作用发挥到位。

上一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2) 下一篇:山村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