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程方向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5-28 02:17:08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程方向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 校企深度合作是保证校企培养目标相统一、大力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校、企“双元”共同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主体,促进校企培养目标、校内外实训场所、校企文化教育环境的“三重融合”,通过共同构建“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外引内培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探索订单式联合班等方面的“四共建”,实现了学生学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校、企、生三方共同获益。

关键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校企深度合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28-03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园林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植物栽培和工程养护等工作,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能。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发展、大力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1]。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培养出能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双方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协调发展。

201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园林工程方向‘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立项,课题组结合学院特色,开展“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双元”是指校、企双元,即改变以往人才培养以学校为主、企业少量参与的合作形式,坚持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三融”是指“企业需求与学院培养目标相融合”“企业生产现场与实训基地相融合”“企业生产文化与学院育人环境相融合”的三重融合理念。“四共建”是指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校企共建联合班等4个方面内容(图1)。经过1年以上的探索和实践,深化了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实践教学体系

1.1 校企共同构建“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学生为本、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2]。“双轮驱动”即深化校企合作的“第一轮驱动”和加强教研结合的“第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即通过对院内“理实一体”实训场所的充分利用,开展教学单项实习和仿真实习,同时利用“校中厂”进行综合实习和生产实训,利用“厂中校”开展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利用院内研究所平台以及“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开展科研工作,多种方式层层推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按照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要求设置实训项目,与认知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形成完整的实训体系[2]。

1.2 校企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包括课程实训环节、综合实习环节及毕业顶岗实习环节。由企业全面参与课程实训环节的组织,开展园林工程方向课程标准建设,实践教学内容比以往更多地加入了企业的建议,尽量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并通过调研活动、邀请企业专家等方式全面修订,以仿真或真实园林工程项目为任务的项目驱动法应用于实践教学各环节。例如,由企业技术能手全面参与园林工程实训周,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绘制的施工图,实地施工完成园林工程项目,达到了以往单项实践教学、单纯由学校专任教师指导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园林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模拟招投标流程由学生组建虚拟公司,制作标书,开展招投标工作,使学生真实体会到了园林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将行业企业标准规范融入实践项目考核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了园林工程等主干课程的实训项目考核标准,使实训项目的考核和评价更接近于企业的岗位要求。对综合实习的组织安排进行了调整,从园林技术11级以校内为主的综合项目实习,到园林技术12级以企业为主的顶岗综合实习,更注重学生在企业环境中的锻炼,为毕业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3-4]。

2 实训基地

2.1 校企“共建”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企业专家深入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实施的全过程。学校在充分考察企业工作现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指导意见,建设和完善仿真型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融入企业文化和职业要素,把实训场所布置成企业工作现场,营造出真实的职场氛围,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针对以往学校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的问题,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加强校方的参与度,主要通过专业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对接为企业进行指导,充分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对企业工作现场进行“教学化”改造和调整,建成为校外实训基地,以确保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已建成校内园林工程方向实训基地4个(园林机械与工程、盆景实训基地,园林工程实训基地,园林测量实训基地,园林植物实训基地),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工程预决算实训室、园林工程实训室、园林仿真设计实训室)。2014年在已有5个园林工程方向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2个实训基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2014年共接纳顶岗实习和教学综合实习学生30余人。

2.2 校企“共管”促成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深度融合

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完善一系列基地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实训基地的运行,增强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日常维护,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双方师徒结对等途径,广泛征求企业专家、一线技术能手的意见,加强企业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指导。通过专业教师与指定合作企业的对接、教师下企业实践等途径,加强校方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指导。定期开展企业调研,及时获取行业最新信息,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对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材料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不断完善基地建设,增强实训基地的功能。

2.3 校企“共享”达到校企生三方受益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据调研数据反映,随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深入,企业对园林工程方向绝大部分实习生的表现均较为满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专业教师与企业取得了更为密切的联系,获得更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对行业动态以及最新专业技能的把握,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我院园林水利工程系近年来结合实训基地建设,面向社会开展绿化工、花卉园艺工等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以及园林专业函授、专升本课程,可为企业员工的专业提升提供服务。

3 教师队伍

3.1 校企师徒结对提升双方能力

引导和鼓励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升行业影响力。每年安排至少1名骨干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顶岗实践,并鼓励园林工程方向的教师每学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到结对企业的工作现场学习交流。创新校企师徒结对模式,专任教师和企业人员兼有指导老师和学徒的身份,在实践技能方面,企业人员担任指导老师,专任教师是学徒,专任教师通过企业顶岗,以及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实践的途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水平;在教学、科研方面,专任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企业人员是学徒,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进行教学技巧、科研等方面的交流,通过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合作课题等途径,提高企业人员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最终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科研水平的共同提高。目前,共有3名园林工程方向教师与企业专家能手形成结对关系,合作市级科研项目2项。

3.2 外引内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培育和提升工程”,安排专任教师参加园林工程方向的培训学习,鼓励专业骨干教师转评工程师,考取园林工程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有3名教师成功兼评工程师,园林工程方向的教师全部具有“双师”资格。安排所有的专任教师参与到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建设过程中教师与企业充分沟通、商讨,并通过各种其他途径的学习,加强锻炼。积极从企业引进专业兼职教师,完善专业教师结构,从企业聘请2位高工担任园林测量、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任务,聘请2位富有经验的师傅连续多年担任园林教学综合实习、园林工程实训周的指导,并从企业引入2名高工成为园林工程方向的专任教师。

4 “订单式”联合班

4.1 校企联合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联系温州最大的2家花木公司温州协春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和温州市瓯海丽岙永成花木场,达成了2家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办“协成卉景班”的意向。校企双方经过多次交流、探索,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量身定制了岗位化培养人才教学计划。在符合高职教学体系规律的前提下,把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实践创新与行业技术发展的贴近。“协成卉景班”的课程设置尽量体现“企业化”“岗位化”,做到与市场、行业接轨,保证所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企业需要,以企业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岗位课程设置。教学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形式,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进行素质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二阶段进行岗位方向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三阶段进行教学综合实习,第四阶段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4.2 校企联合共同参与教学实施

联合班具体教学任务的实施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理论授课以学校为主导,企业指派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实践教学以企业为主,学校指定相关教师进行指导。校企双方共同安排课程的各个环节,共同备课,确保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满足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场所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在校内或企业进行,双方各自提供场地、设备以及实训工具、材料等,用于教学。注重实践环节的实施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课程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引入仿真或真实项目,授课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实践教学结合岗位工作开展,实行师徒结对,学生与企业一线能手结对,提高实训效果。

4.3 校企联合强化双重管理及考核

校企双方对联合班的学生实行“准员工制”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培养工作,按企业发展需要,融入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就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进行多方沟通;企业对学生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并反馈给学校,以便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保证人才培养按照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为了保证学生学以致用,联合班实行“企业化”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标准与企业的录用提拔条件相结合,基本上取消了传统的书面理论考试,更注重过程。学生在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阶段的成绩评定以企业为主,企业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团队精神,以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等进行成绩的评定。第三、第四阶段即教学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每个学生均与1个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结对,成绩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企业评价成绩占60%,学校评价成绩占40%。联合班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若学生有留下工作的意愿,由企业接收就业。

5 结语

开展园林工程方向的“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真正让企业走进学校,让学生深入企业,对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所促进,校企联合班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使校企双方培养目标进一步统一,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求,校、企、生三方共同获益。

6 参考文献

[1] 魏仕腾.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分析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1):127.

[2] 夏丽芝.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341-343.

[3] 郭丽萍.校企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6-27.

[4] 汪建云.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5(27):19-21.

上一篇:多价抗烟草病毒病疫苗应用效果研究 下一篇:安龙县“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