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集成与推广

时间:2022-07-18 05:28:12

粳稻―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集成与推广

摘要 阐述粳稻―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成效和具体内容,结果表明:运用该技术单位面积产量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水稻、小麦的协调增产,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粳稻―小麦;周年;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2;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052-02

2013―2015年,泰兴市实施了“粳稻―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集成与推广”,自2012年秋播以来,在泰兴市3年累计推广6.18万hm2,占粳稻―小麦种植面积的51.5%,小麦平均产量6 789 kg/hm2,比对照增产658.5 kg/hm2,增幅10.7%,共增产小麦40 695 t;水稻平均产量10 138.5 kg/hm2,比对照增产804 kg/hm2,增幅8.6%,共增产稻谷49 687 t,累计增产粮食90 382 t。3年新增纯收益30 503.8万元,总经济效益19 163.3万元。通过该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稻麦周年产量增加1 462.5 kg/hm2,泰兴市单位面积产量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水稻、小麦协调增产,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粳稻―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的基本情况

粳稻―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泰兴市张桥镇、黄桥镇、珊瑚镇、分界镇、河失镇等16个乡镇得到广泛应用,涉及农户总数31 500户,种植面积为:2013年1.2万hm2,2014年2.2万hm2,2015年2.8万hm2。种植品种小麦为宁麦13,水稻为武运粳24。3年来项目实施建立了13个区域试验点和23个生产示范点,试验区域和示范片情况如下。

1.1 区域试验

1.1.1 粳稻产量。2013年3个点次平均产量10 080 kg/hm2,比对照增产795 kg/hm2;2014年5个点次平均产量10 177.5 kg/hm2,比对照增产877.5 kg/hm2;2015年5个点次平均产量10 222.5 kg/hm2,比对照增产855 kg/hm2。加权平均后,比对照稻谷增产850.5 kg/hm2,增幅9.1%(表1)。

1.1.2 小麦产量。2013年3个点次平均产量6 720 kg/hm2,比对照增产630 kg/hm2;2014年5个点次平均产量6 780 kg/hm2,比对照增产630 kg/hm2;2015年5个点次平均产量7 005 kg/hm2,比对照增产840 kg/hm2。加权平均后,比对照小麦增产718.5 kg/hm2,增幅11.7%。

1.2 生产示范

根据近3年在泰兴市的张桥镇、分界镇、黄桥镇、珊瑚镇等乡镇23个生产示范点统计,水稻加权平均产量为10 120.5 kg/hm2,比对照增产780 kg/hm2,增幅8.4%;小麦加权平均产量为6 751.5 kg/hm2,比对照增622.5 kg/hm2,增幅10.2%(表2)。

1.3 加权平均增产量

据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产量加权平均结果,粳稻平均产量10 138.5 kg/hm2,比对照增产804 kg/hm2,增幅8.6%;小麦平均产量 6 789 kg/hm2,比对照增产658.5 kg/hm2,增幅10.7%(表3)。

2 推广粳稻―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产量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013年经省农委组织验收泰兴市分界镇沿界村、分界村宁麦13产量达到7 689 kg/hm2,水稻武运粳24实测单产达到11 080.5 kg/hm2,粳稻―小麦周年实产达到18 769.5 kg/hm2。2014年经泰州市农委组织专家验收,张桥镇镇西村水稻实测产量达到11 074.5 kg/hm2,珊瑚镇二河村实测水稻产量达到10 974 kg/hm2。2015年泰兴市农委组织专家验收小麦实产达

到7 780.5 kg/hm2,水稻实产达到11 139 kg/hm2。3年来,通过粳稻―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应用,泰兴市粳稻―小麦周年产量为16 927.5 kg/hm2,增加9.51%,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泰兴市粮食生产水平。

2.2 籽粒品质得到了保证

针对宁麦13品种和武运粳24的生产特性,技术应用指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实施技术培训,开展专业化服务,技术推广区域积极推广平衡施肥调优栽培、秸秆全量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群体质量栽培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一些列技术,使项目区在高产的情况下稻麦品质提高也得到了保证。

2.3 种粮效益得到了提升

该技术推广在单位面积投入方面没有增加,通过推广应用粳稻―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实现了粳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生产。该技术体系在不增加种子、化肥、农药、灌溉等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明显提高,促进了粳稻、小麦协调增产,其副产品稻麦秸秆基本以全量还田方式进行利用。平均省工6.15个/hm2,节约成本307.5元/hm2,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节约农本705元/hm2,增加纯效益4 935.9元/hm2。3年增加新增纯收益30 891.5万元、总经济效益19 407.3万元。

2.4 产业化水平得到了加强

由于推广区域实施了各项高产保优栽培技术,在产量提高的同时,籽粒品质也得到了提高,很受粮食收购和加工企业的欢迎。另外,为了方便农户出售小麦,推广区域实施镇的涉农部门配合三零面粉集团在项目区专门设立小麦收购点,收购价比其他非项目区高0.05元/kg。水稻品质也有所提高,收购价提高0.04元/kg。

2.5 农户种植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了这项技术的顺利实施,提高科技贡献率,通过竖立技术展示标牌、技术培训、科技示范户典型带动、样板田块的展示等一些措施,引导广大农户科学生产,通过项目实施农户学科技、用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带动周边村组农户科学生产。

2.6 专业化服务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为了提高推广区域技术措施的到位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达到高产增效的目的。在项目实施中,整合高产创建项目、科技入户项目等,利用项目资金补贴、物化补助激发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性,在小麦的播种阶段、水稻栽插、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期,开展相应的专业化服务,提高了播种质量,降低了病虫草害的危害。纹枯病、赤霉病发生率远低于非示范片,农业专业化服务作用得到了农户的广泛认同。

3 粳稻―小麦周年协调高产高效主要栽培技术

3.1 核心技术

3.1.1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的机械化轻简种植模式。以机械化轻简种植方式、品种、接茬、密度、肥水运筹等优化为重点,以“迟熟中粳与早熟晚粳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春性中弱筋小麦少耕机条播或带状机摆播”为主体的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1]。

3.1.2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适用稻麦品种。通过品种生产力比较与筛选,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4、南粳49等,小麦品种为扬麦16、宁麦13等。

3.1.3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主体种植模式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高产高效和适时腾茬为核心,以机械化、轻简化、精确化手段,重点应用水稻钵苗机插与有序抛摆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旱育化控壮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少耕半精量机条播或带状机摆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3]。

3.2 配套技术

3.2.1 秸秆全量还田机械化配套技术。通过机械收获时,开动机械切碎与分散装置,做到秸秆切碎(5~8 cm),全田均匀分散,并用较大功率拖拉机旋耕埋没秸秆[4-6]。

3.2.2 测土配方与精确施肥技术。以土定肥,科学确定N、P、K及微肥合理比例;以产定肥,精确确定肥料用量与前后使用比例。统筹稻麦2季肥料使用[7-9]。

3.2.3 病虫草绿色防治技术。根据稻麦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开展无公害综合防治,并实行统防统治,有效控制危害。

4 参考文献

[1] 王龙俊,蒋小忠,吴中华,等.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3(5):1-6.

[2] 杜永.黄淮地区稻麦周年超高产群体特征与调控技术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3] 龚金龙,张洪程,常勇,等.稻麦"双迟"栽培模式及其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J].中国水稻科学,2011(6):629-638.

[4] 杨建昌,杜永,刘辉.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08(6):1611-1621.

[5] 周国勤,宋世枝,祁玉良,等.豫南粳稻/小麦两季高产机理分析及配套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5(5):1035-1037.

[6] 陈兵,李文博.江苏开创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生产新模式[N].农民日报,2014-05-24(001).

[7] 郭九信,冯绪猛,胡香玉,等. 氮肥用量及钾肥施用对稻麦周年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3(12):2262-2271.

[8] 尹睿,张华勇,黄锦法, 等. 保护地菜田与稻麦轮作田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比较[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57-62.

[9] 龚金龙,张洪程,常勇, 等. 稻麦“双迟”栽培模式及其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2011(6):629-638.

上一篇:八角茴香油对玉米象的熏蒸作用研究 下一篇:Y两优2号在田阳县百亩连片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