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视野下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时间:2022-05-28 05:18:40

教育学视野下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基于校本教研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校本教研能加强体育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其科研能力,改变其陈旧的知识结构;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反思、合作意识不强,学校较重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存在“专家论坛”式教研、“课题研究”式教研和“问题解决”式教研等几种模式。

关键词:教育学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

一、前言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体育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只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水平,因此,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近年来,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逐步成为我国体育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点问题。而现阶段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体育教师职业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世界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从探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着手,追寻作为校本基础的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说明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寻找当前校本教研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校本教研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围绕研究主题,以校本研究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网查找论文十余篇,同时阅读了教师专业化方面的相关书籍,并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为论文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学方法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概念的界定

1.校本教研的概念

校本教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直接目标,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课程教材的实者和执行者。校本教研确认教师具备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有能力对实际的教育情境和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校本教研中教师不是局外人,不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局内的一个不断反思的研究者,保证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也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是最直接、最适切的实践方式。

2.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体育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1]”。

从广义的角度说,“体育教师专业化”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它们之间还有一定区别:“体育教师专业化”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体育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体育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本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采取狭义的理解方式,即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渗透又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具体来讲,校本研究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校本研究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而另一方面校本研究的有效开展又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开展有效的校本研究需要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支撑[3]。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任何一个参与者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形成新的理论,总结新的经验,运用新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专业知识、技能、理论、实践等的认识与了解会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他们走向研究型的教师:促进教师的转型与提高。随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提高,教师的科研知识储备与能力及素养都在逐渐丰富,这也就是是校本教研的“反哺”作用[4]。

(三)基于校本研究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分析研讨制度,引进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以校为本的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那么,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有何影响?基于校本教研的体育教师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基于这些考虑,本研究了解了基于校本研究的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1.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的影响

(1)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观念和意识的影响

由于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缺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所以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专业意识不强及、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及对自己教学的不自信等问题。而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体育教师获得了能有效参与学校发展和教学的提升,因而加强了对学校的归属感,并且作为校本教研的活动主体,教师更能体会到参与其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转变其教学观念。

(2)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

校本教研对很多体育教师来说是新鲜事物,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了解、学习其中的知识,并且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经常翻阅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主动获得专业知识,使其意识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继续学习的必要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其教育科研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变原有陈旧的知识结构。

(3)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进行体育科研已经不在是一些体育专家的特权,一些体育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调查显示,大部分体育教师通过参与校本教研,其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学研究能力与撰写体育方面论文。

2.基于校本教研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体育教师本人方面

首先,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反思。有些教师认为参与校本教研不过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及评职称需要,体育教师在活动中善于做笔记和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但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他人与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大部分体育教师自主反思的能力、主动剖析自己思想的意识薄弱。

其次,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合作。多体育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仅在自己的教研组内开展,或在自己带领的学生中间开展,或在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之间开展,很少有看到以学科组为合作单位的教研组织活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之间有力的合作。

(2)学校方面

从学校方面来讲,教学研究在学校的大环境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有利的局面。一些学校尽管观念上重视校本教研,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思考、探究、研究的意识和行为远没有充分表现,尤其没有表现在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研究中,学校还没有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学校的研究往往集中于一些与教学无关的方面。

3.校本教研的几种方式

(1)“专家论坛”式教研

为了提高教改实验的质量,正确把握课改的实质和方向,可以开设“专家论坛”给全体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指导。邀请在课改实践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互动式的培训,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有针对性地解答体育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课题研究”式教研

在校本教研中,可以采取课题聚拢的方式,以骨干教师为核心,打破学科的界限,把有共同研究项目的教师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定期进行理论学习,举行课题观摩课,把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升华,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问题解决”式教研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总会遇到不少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势必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因此,围绕实践的需要,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专家的指导,协同课题组教师发挥集体力量攻关。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四、结论

(一)校本教研加强了体育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让其体会到成就感与满足感;有助于体育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改变其固有的陈旧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体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二)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反思,合作意识不强。学校对校本教研较重视,但其中的教研往往集中于与教学无关的方面。

(三)校本教研有很多种模式,主要为“专家论坛”式教研、“课题研究”式教研和“问题解决”式教研。

参考文献:

[1] 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学苑出版社.1989:553.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6.

[3] 陈胜.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6:13.

[4] 肖川,胡乐乐.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7.1.

上一篇:浅析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对2008-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