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时间:2022-04-04 05:36:21

全民健身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育人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不只教给学生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做的道理和如何健康地生活,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正因为如此,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讨论稿)就实施对象及重点明确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儿童为重点。”其中强调学生做到“一二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实两课两操两活动,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校竞技体育与学校全面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方向,对指导我国学校群众体育实践,促进体育理论建设、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有重大意义。 笔者总结了教学经验,特提出如下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一、引导同学对必修项目的学习

在目前的教学内容中,同学们的爱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这些项目的学习不用我们去要求,同学们都会认真的学习,并且在课后进行积极的锻炼。而田径、武术、体操等一些项目不受大家的欢迎,这些项目在活动中比较枯燥,没有对抗性。如何引导同学们进行这些项目的锻炼,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例如田径运动锻炼全面、有效的健身作用使其成为锻炼身体的首选项目。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和参加其它运动项目锻炼一样,能够对有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同时,它还具有其它运动项目所没有或不及的健身价值。

田径运动锻炼能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以及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走、跑、跳、投等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能力。经常参加走、跑、跳、投的练习可以巩固人的基本活动能力。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飞毛腿”、“大力士”,都是坚持跑步和力量练习的结果。另外,由于田径运动多在户外进行,因此在从事田径运动锻炼过程中,能使人体更多地受到空气、日光等自然力的锻炼,从而提高人体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譬如,经常参加晨跑锻炼的人就不易患感冒,抵抗 力强。由于田径运动锻炼对于抵抗疾病,增进健康有明显效果,受到千百万人的重视,特别是跑步活动逐渐风行;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长跑热”。而一些在室内进行的运动项目如: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则可能达不到上述健身效果。

二、培养体育意识和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大纲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那么,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己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重要的目标。体育锻炼贵在有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三、在教学中增加同学们对大众健身的了解

大众对健身知识了解多少,现在大家在工作之余,会到健身房进行一些健身锻炼。例如:跑步,器械练习,还有健身课程。但是有多少人了解一些简单的健身知识呢?你知道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吗?在打羽毛球的时候,你会穿着慢跑鞋上场吗?在不小心扭伤之后,正确的急救方法是立即冷敷还是热敷?你了解运动靶心率的含义,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健身活动吗?这些问题你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又毫不犹豫地回答出来吗?公园里散步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健身房的连锁店面越开越火,各种群众体育活动也越来越有市场,不过在这繁荣的背后却有一个不应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四、无论是为了强身健体,还是为了修身养性,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可谓是深入人心。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身行列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大到运动员在马拉松赛场上猝死,小到球场上膝盖、踝关节扭伤的不断出现。于是,如何掌握科学健身知识、有效地指导自己安全健身,成为了在全民健身之路上已经脱离“温饱”正奔向“小康”的人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中学阶段,我们应加强学生健身知识的学习,教给同学们一些简单的健身知识,例如:运动损伤的防治,激烈运动前怎么做一些准备活动,运动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等。

总之,体育锻炼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导下的学校体育,不仅对学校体育作用、目的以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材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与探讨终身体育教育观下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更新,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才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全过程中的基础阶段。由此,大众健身作为一种现代体育思想,己成为终身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白莉,曹士云,寿文华.小康社会背景下家庭体育和全民健身体育的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

[2]倪依克.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上一篇:泸州医学院实施公共体育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下一篇:浅论舞龙运动走进高校体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