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菜籽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时间:2022-05-28 03:28:46

中国油菜籽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摘要: 基于比较优势原理,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中国油菜籽主产区在2006-2011年间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湖北、湖南、贵州、四川、江西、山西七省具有明显的地区生产优势,河南和云南不具有地区生产优势;江苏、浙江、安徽的种植规模逐年减少;江苏、河南、四川、安徽、浙江和湖北省的效率指数呈增长趋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苏、青海、河南和江西的效益指数呈增加趋势,油菜种植业在其种植业内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湖北省综合优势位于首位,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中国油菜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used the improved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trends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main rapeseed producing areas from 2006-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Qingdao, Hubei, Hunan, Guizhou, Sichuan, Jiangxi, Shanxi Province have distinct regional production advantages, Henan and Yunnan do not have regional production advantages; the scale of planting in Jiangsu, Zhejiang and Anhui are decreasing; the efficiency index of Jiangsu, Henan, Sichuan, Anhui, Zhejiang and Hubei shows a growth trend; the benefit index of Zhejiang, Sichuan, Hubei, Hunan, Jiangsu, Qinghai, Henan and Jiangxi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advantages of rapeseed cultivation industry becomes increasingly obvious in its internal strengths;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Hubei is in the first place. And on this basis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hina rapeseed are proposed.

关键词: 油菜籽;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效益优势指数;产业结构

Key words: rapeseed;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benefit advantages index;industr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3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170-03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NO.11JK0076);国家统计局科研计划项目(N0.2011LZ030)。

作者简介:李凤(1982-),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数学、统计学。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油料作物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有:大豆、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和向日葵。油菜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1]。据统计,2006年至2011年的长江流域油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8.1%~69.2%,产量约占全国油菜籽总产量的69.5%~72.5%。在我国农业产业体系中,油菜产业是一个支柱产业。因此,在现有耕地面积增加空间不大的情况下,优化油菜生产的布局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为了优化中国油菜的产业结构以提高油菜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2],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3-4]测算并分析了中国油菜主要产区的比较优势。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见于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源于产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各个方面。文献[5-6]利用传统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讨论了河北、河南、海南、湖南等省份的苹果、粮食、烤烟、菠萝等作物的比较优势,但是仅仅考虑了农作物在规模和单产方面的优势状况,而对于经济效益上的优势状况则未予考虑。本文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综合考虑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效益优势指数的结果,它能够更全面、科学、合理地反映一个地区某种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水平。

①规模优势指数SAIij=(GSij/GSi)/(GSj/GS);

②效率优势指数EAIij=APij/APj;

③效益优势指数BAIij=NOij/NOj;

④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4] AAIij=■。

本文选取的数据均来自2007-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 中国油菜的比较优势分析

2.1 规模比较优势状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2006-2011年,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除河南和云南的规模指数小于1,种植规模上处于劣势,其余12个省的规模指数都大于1,在种植规模上都具有优势,特别青海省的平均规模优势指数是7.28,具有绝对规模优势。在2006-2011年,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青海省的规模优势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30.25%,9.95%,24.74%,6.15%,10.69%,9.96%。而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的规模优势有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22.75%,41.62%,5.43%,18.37%,43.92%,16.19%。河南和甘肃省的种植规模较为稳定。2006-2011年6年平均的种植规模上,青海>湖北>湖南>贵州>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江苏>重庆>陕西>甘肃>云南>河南。

2.2 效率比较优势状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2006-2011年,效率优势指数大于1的有浙江、河南、四川、江苏、安徽以及湖北,这说明此六省在油菜单产水平上具有高产优势;而江西、重庆、云南、湖南、贵州以及甘肃六省效率优势指数都小于1,这说明其在油菜单产水平上处于地产劣势,但是青海省在2006-2007年和陕西省在2006年、2007年以及2009年的效率优势指数都小于1,这说明两省这几年都不具有生产效率优势。从横向来看,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重庆的效率优势指数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 20.68%,1.33%,4.64%,5.46%,11.95%,9.65%,20.22%,2.47%,说明这八个省种植业内部油菜生产效率在逐步提高。但是安徽、河南、贵州的效率优势指数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2.89%,11.19%,6.57%。说明这三个省种植业内部油菜生产效率有所下降。江苏、浙江和云南省的生产效率相对稳定。2006-2011年6年平均的生产效率上,江苏>河南>四川>安徽>浙江=湖北>青海>陕西>重庆>甘肃>云南>湖南>贵州>江西。

2.3 效益比较优势状况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2006-2011年6年平均的效益指数,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青海等九个省的效益指数大于1,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但是除浙江、四川省2006-2011年的所有效益指数大于1,其余七个省份都有出现效益指数小于1的情况,说明在这几年不具有经济效益优势。而安徽、云南、陕南、重庆、贵州的效益指数小于1,不具有经济效益优势。2006-2011年6年平均的经济效益上,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苏>青海>河南>江西>甘肃>安徽>云南>陕西>重庆>贵州。

2.4 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状况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2006-2011年6年平均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省份是: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青海。说明6年中这七省油菜生产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区生产优势,而安徽、河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七个省份6年平均的综合比较指数小于1,原因在于油菜生产效率较低、效益优势不明显或油菜生产的负效益等,这说明其不具有地区优势。2011年在综合优势比较优势上:青海>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甘肃>河南>云南>江苏>安徽>重庆>陕西>贵州。2006-2011年6年平均的综合优势上,湖北>四川>浙江>湖南>青海>江苏>江西>河南>甘肃>安徽>云南>陕西>重庆>贵州。

3 结论和政策建议

3.1 结论

3.1.1 四川、江西和湖南省油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从效率指数可以看出,这三个省油菜的单产量迅速提高,油菜生产在其种植业内部比较优势相对增加。陕西和甘肃的油菜种植规模稳步增加,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3.1.2 安徽和贵州省油菜种植面积呈现逐渐下降,通过效益指数看出,这两个省的效益比较优势指数为负值,这说明每亩油菜的纯收益较少而生产成本较大,单位面积投入的成本大于其所带来的收入,这与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虽然江苏、浙江以及湖北等省份在技术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并投入了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但是随着近几年放松了对油菜籽的流通,因此,当地的油菜价格没有随之提高而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所以这几个省份的油菜种植面积有下降趋势。青岛省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较低,从而降低了劳动力投入要素的成本,但在生产技术上可能处于一定的劣势,故油菜种植面积也有所减少。

3.1.3 河南和云南省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从其优势指数的测算来看,河南和云南省不具有规模优势;云南省不具有效率优势;河南和云南省的效益指数是负值,投入大于收益。从2006-2011年综合比较优势看,湖北>四川>浙江>湖南>青海>江苏>江西>河南>甘肃>安徽>云南>陕西>重庆>贵州。可见中西部等优势地区比较优势强于江苏等东部地区。

3.2 政策建议

3.2.1 根据区域特点,调整油菜生产布局。中国的油菜优势生产区域在四川、湖北、青海、湖南等省份,为了从根本上优化油菜的生产布局,政府应当尽快调整现有不合理的油菜生产布局。严格按照油菜优势产区的区域规划以促进其向优势区域集中。为了支持优势区域油菜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财政资助、税收调控、基础建设、社会服务以及科技研发等方面进行。为了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产业结构布局,由省区配合油菜栽培面积的调减并积极寻求替代油菜的优势项目。

3.2.2 为了有效提高油菜产业的科技水平,应当加快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油菜的生产布局会受到自然灾害以及技术水平的影响,因此,在品种方面为了建立优良品种种苗繁育基地,应当积极培育油菜优良品种并搞好优良品种布局;在生产技术方面应做好先进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因此,应当提高油菜技术的效率水平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还应当提高机械化水平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此外,为了增强油菜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提高油菜籽的出油率,因此,应当大量支持研制、开发以及推广油脂专业化的先进设备。

参考文献:

[1]肖运来.我国油料作物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及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

[2]Garnt,R.M. Poter’s ComPetitive Advnatgae of Nations:An Assesssment. Startegic Mnagaement Joumal[J],1999,12(7):535-548.

[3]张文晓.连云港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

[4]李凤.中国苹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6:397-399.

[5]李宪松.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30-132.

[6]宋晨,马新明.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41-145.

上一篇:高星级酒店客房部绩效考核浅析 下一篇:税收政策如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