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点”的审美意味

时间:2022-05-28 03:01:24

中国画中“点”的审美意味

摘要:点在绘画中具有现实性和概念性双重意味,是画面形式的基本语言要素。中国画中的点有其本体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是书法审美趣味在绘画中的演绎和运用。点的运用主要是在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中,丰富多姿的点法是历代画家艺术价值和才情的体现,是构成中国画不可缺的重要形式因素,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味。

关键词:点;中国画;审美意味

现实的点是指比较弱小的现实形态,其大小具有相对性。点的知觉印象、点的形态,带给人一种精巧、弱小、幼稚、灵动、活泼及距离远等心理感觉。概念的点在视觉造型关系中,虽然是一种从属性关系,但在艺术创作中具有极其特别的作用。

点由于体量弱小而对人知觉影响不十分显著。但当强调点与其背景环境反差时,会大大拉高其对心理的影响力。因为点所具有的灵动、活泼特性有助于造成视觉紧张感,从而提高对视觉的冲击。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知觉。“一点红”所构成的知觉引力大大地超过了“万绿”。

另外,点的群化效力,点的大小变化,点的形状,疏密和聚集秩序的不同,都可导致不同的视觉印象,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

艺术家常常会利用点对视觉的影响力,去构成艺术形象的视觉美感,特别是在艺术设计中经常采用。就西方绘画而言多用色彩造型,因而对点的观注程度远远不及中国画,这大概是由于工具材料使然,油画笔与毛笔的个性决定了点理所当然应由中国画来体现。因此,在几千年的中国美术发展中,点,不再是单纯的现实的点,而是由现实的点变成概念的点,并上升到精神、生命的境界。中国画家赋予了点更深的文化审美内涵。

一、书法中“点”的审美意味

中国画是以线为主的艺术,是点、线、面三位一体的造型表现方法。点在中国画中与线、面一样既是客观物象的符号化形象又是造型塑造手段,更重要的是文化与精神的载体,是生命的象征。由点到线到面的过程,是由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因此点的抽象性特征又有着非同一般的意味。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书画异名而同体”,这一论点成了“书画同源”的最早倡始者。自此,中国画的用笔方法便有了审美的理论规范。黄宾虹一再强调“欲明画法,先究书法”。要论及画中的点,就有必要从书法中的点入手去探根究“源”。

东汉蔡邕《九势》中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把书法提到了本体论的高度,揭示了书法艺术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卫铄(卫夫人)《笔阵图》云:“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其论及钟繇书法:“繇解三色书,然最妙者八分也,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萧衍《草书状》云:“点如兔掷”。书法中的点便有了形象的描述,注入了生命活力,彰显出形象之外的精神境界。正如王羲之所言:“点画之间皆有意,白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书法中对点的表达和书写也便因此形成了笔法上的要求。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字须有点处,且作馀字总竟,然后安点,其点须空中遥掷笔记作之……”《书论》中亦云:“每作一点,必须悬手作之”。书法中不同形质的点都是书画家的精神和心灵在不同的运笔过程中“迹化”的结果。中国画中的点,虽然不象书法哪样强调其精致的形象和较规范的运笔过程,但在点画之间亦须有书法之意韵。这种对于每一点,每一画的行笔过程中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精神内涵的深度体验,正是中国画鹤立于世的特别之处。

中国画历来讲究“神彩为止,形质次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中国画中的人和自然相互渗透的情景交融,借物咏情,变成了文人画家的“借物写心”。于是纯形式因素的线和点开始被提到突出的地位,书法的原则渗透到中国画领域中来。

由于点的现实性特点,因此点在中国画中的运用基本上是在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之中。

二、山水画中“点”的审美意味

点是山水画的重要技法之一,随着其在画中位置和造型的不同,它可以幻化为杂草、苔痕、远树等形象。同时,点在山水画中也是一种相对抽象并有装饰意味的概括性处理手法,它给线、面以补充和完善,并加强画面的形式美感。以点的形式对画面进行整体或局部的收拾、提醒、增妍,对于贯通画幅之气势,“为助山之苍茫,为显墨之精彩”,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点在山水画中又称点苔法,不必拘泥何物,或灌木荆棘。或苔藓植物,或丛花杂草,或远山上的碎石树木等等,都可以用点来表示。因此“点”在山水画中的作用,一是当做皴法来表现石之自然肌理,如雨点皴、豆瓣皴、钉头皴、米点皴等。二是当做苔点用来表现山体上丰富的植被,点法众多。但大多数是既皴既苔,既表具象又表抽象,不绝然分开,共同表达一种丰富的、激情的而又富于生命力的精神境界。

另外,山水画中对于树的画法也有丰富的点法,称之为“点叶”。山水画中的树叶是将对各种树叶整体印象的把握概括成一定的图案形式,具有装饰昧而并非对某一真实树叶形状的简单描绘。树叶可分为点叶、双勾夹叶两大类的表现方法。点叶法使用较为普遍的有介字、个字、、梅花、胡椒、柏叶、垂叶、鼠足、尖头、平头、仰点、攒三聚五、大小混点、破笔点等。

中国画的点类最为丰富,有中锋点、侧锋点、散锋点、长点、圆点、浓墨点、淡墨点、枯笔点等等。点的运笔讲究用笔的力度和弹性,用笔须有轻重缓急,或如蜻蜒点水,曼妙飘逸;或似高山坠石,沉重厚浊。在墨色的把握上,也要有浓淡、焦渴之别。

笪重光《清人论画》:“点分多种,用在合宜。圆多用攒,侧多用叠;秃锋用衄,破笔用松;掷笔者芒,按笔者锐;含润若滴,带渴为焦;细等纤尘,粗同坠石;淡以破浓,聚而随散。繁简恰有定形,整乱因乎兴会……千笔万笔易,当知一笔之难:一点两点工,终防多点之拙。”

唐岱《绘事发微》:

“点苔之法未易讲也。一幅山水画通体片段皴染已完,要细玩搜求,何处墨光不显,阴凹处不深,加之以苔,有可点不可点之妙,正在意会。点之恰当如美女簪花,不当如东施效颦。盖点苔一法,为助山之苍茫,为显墨之精彩,非无意加增也。古画有不点者,皆皴染入妙,石面棱层无光滑之病,墨色神采不暗,故无所事乎点苔。点苔之诀:或圆或直或横,圆者笔笔皆圆,直者笔笔皆直,横者笔笔皆横;不可杂乱颠倒,要一顺点之。用笔如蜻蜒点水,落纸要轻,或浓或淡,有散有聚。大小相间,于山又添一番精神也。山头石面当点之处微加数点,望之逾觉风致飘逸。近有率意加点,不知当与不当,使观者望之如鼠粪堆积。大点者如瓜子铺陈几案:更有如小谷米形,工致细点;如石之轮廓,或山头石面,周遭点之,笔墨之趣尽被淹没,望之如蟆蚁阵:皆不知石之筋纹画就,其败笔痈肿之病已成,逾遮而丑逾出矣。学者其微参之可也。”

历代山水画家对于点的运用皆有生动表现,不同的点法会产生不同的意味。如米家山水中的横笔点(又称水平点),通过干湿、浓淡、轻重、缓急的点,表现了米家山水的混沌、迷茫的雨中印象。范宽的细笔点形成他表现太行山的牛毛皴:巨然重浊的

马蹄点:王蒙苍茫的破笔点;倪瓒轻灵的横笔点;夏圭的泥里拔钉点;龚贤直笔、粗放的点,形成龚家山水苍劲浑厚的效果:黄宾虹的宿墨点,呈现了他浑厚华滋的江南山水意境。大量使用点苔,是黄宾虹晚年山水画的一大特征,其点苔之中藏着中锋用线的规范。如他自己所说:“一小点,有锋,有腰,有笔根”。“皴及点苔,皆三折”。“墨之华滋,从笔尖而出,方点,圆点,三角点皆然。”傅抱石的破笔点则表现傅家山水潇洒恣肆的气质。陆俨少对点的研究颇深,曾有透彻的论述:“利用笔根一揿到底。稀疏几点,排列成行,顺笔点去,顾盼生姿。要把点密密排列,成一粗线,而又不同于笔画之粗线,既厚实又沉重,因势点出,可得奇境。或笔毛铺开,如点如擦,凝重之中,不失虚灵之致。点有快点法,笔尖中锋直下,如鸡啄米,着纸有声。又有慢点法,笔根着纸,一点下去,经半秒或一秒钟才提起,疏疏几笔,提神贯气,与一般点法又有不同。”“点”这一造型手段的运用必须服从山水画表现自然天地生机活力这一总的目的。何时该点,何时不点,点多点少以及如何点法都不应为前人的“成法”所束缚,而要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配合其他技法灵活自由的发挥。

石涛深得“点”之奥妙,他说:“点有雨雪风晴,四时得宜;点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躁没味点;点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焦似漆,邋遏透明点。更有两点,未肯向学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噫,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的确,石涛在用点上不拘成法,把点的功能扩大,加强、提高了其相对独立的价值。石涛的点有时与各种勾勒皴擦方法结合,以突出山石纹理特征的表现。有些中锋尖竖的长点、或卧笔侧锋的横点、或点染不分、或似点似画,被用来描写近处杂树丛中的某些树种的树帽;有的枯笔飞白点,被用来表现悬岩陡壁上某一类葱茏的树形;有些大混点混沌一片,被用来表现雨中树林朦胧模糊景象……“点”在石涛的山水画中应有尽有,而且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他寓性情于“点”法之中,形成了笔墨纵恣、意境宏深的画风。

三、写意花鸟画中“点”的审美意味

在写意花鸟画中点的用法非常丰富,与山水画异曲同工,既表具象又表抽象。点的大小变化跨度很大,不像山水画那样讲究点在同一画面的整体统一趋向,表达更具写意性。如点叶,可用一笔点成,也可连叶带柄几笔连续点成,重淡墨点要体现出叶的凹凸深浅,调墨时在含淡墨的笔尖再蘸浓重墨,稍事调合后,一笔点出便有浓淡、深浅的变化。同时,还要把握水分,利用水的渗化效果表现出叶片的质感。

写意花鸟画中的点法更接近书法的点,一笔一画须有书法的功力。“书到极致是绘画,画到极致是书法”,“书画同源”,正是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写照。如画兰花点化蕊,一般由大小不同的三点组成,错落在花心的空隙间,运笔轻捷、利落有弹性。点的形态有藏锋点、露锋点、牵丝连带点,点与点之间的呼应、笔意、笔势相连贯……这正是行、草之法审美价值的体现。

此外,写意花鸟画中的点,常常作为纯形式符号的抽象性语言,即概念元素来运用。用点来构成画面、充实画面,追求意境、意趣的表达。点有吸引视觉的功能,点的连续会产生线的感觉,点的聚合会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会产生深度感,等等。因此点的位置、大小、疏密、轻重、虚实、浓淡等都应苦心“经营”、随机生发,以充分展现画家的才情和艺术水准。

总之,点、线、面作为画面表现的形式符号,是绘画形式美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点在中国画中与线一起抒写出超越现实的笔墨精神的交响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趣。如何发挥点的作用,发掘点的价值,创作出更动人的作品,石涛的回答最为科学:“……更有两点,未肯向学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噫,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

“笔墨当随时代”。

上一篇:工业设计理性的光芒 下一篇:选择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