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5-28 02:14:15

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 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而健康也越来越受到众人的关注。为了全面提高当代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为重心的新课标改革。因此,在体育锻炼中,教师应在向学生们讲解体育规范和技巧的同时,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案。从而让学生们感知和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愉悦,进而为其自我锻炼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体育;自我锻炼;培养途径

一、引言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的体现。由此可见,初中生们自我锻炼能力的养成,对其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社会竞争力的加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掌握体育技能和技巧规范,进而促进学生们自我锻炼能力能力的提升,是摆在初中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初中体育课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技能讲解,忽视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们体育技能和技巧素质的培养,是提升学生们身体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自身锻炼意识淡薄、场地小训练难度大等难题。因此,很多初中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堂知识的讲解率,通常采用“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片面追求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技能技巧等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们自身接受能力的考察和对其组织体育活动能力的提升。而这种重讲解轻实践的体育教学,将学生们紧紧地“捆绑”在了体育课堂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们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自我锻炼空间的拓展。

2.课堂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低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们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活动特点、接受能力选取难度适中、灵活多变的体育锻炼项目,是提高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从而促进其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因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迷的弊病。例如:在初中体育课上,很多教师仍会沿袭以往传统的体育训练项目诸如广播体操、短跑、跳高、跳远等。这种流于形式、内容陈旧的体育训练方式,使得追求新奇、渴望挑战的初中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锻炼热情”慢慢降温,直至消失殆尽。这种墨守成规、不求创新的体育授课方式,不仅没有调动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得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们自我锻炼能力的教育目标成为了一纸空文。

三、初中体育课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途径

1.掌握课堂节奏,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初中体育课堂上学生们自我锻炼能力的提升,以学生们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技巧为前提。正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体育知识和技能作保障的自我体育锻炼,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无法实现自我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因此,体育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核心。在开展常规教学时,注重将体育技巧、技能的讲解和学生们能力培养结合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具体的体育活动技能、技巧后,让班级的体育骨干带领其他学生开展具体的体育练习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们课堂自由活动的比重和体育实践时间,促进了学生们将具体的体育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体能特点选取诸如:搏击操、健美操、瑜伽、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由学生自己选择难点适中的练习项目,教师作为体育活动的辅助者出现。这一方式利于学生们在自选内容的兴趣指引下,对自己的健康水平、体质状况和身体姿势、动作等作出合理的判断,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练习方法。

2.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热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初中体育课程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培养自我锻炼能力的必要举措。

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以授课班级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在讲授基本体育技能技巧的同时,适当的增添诸如:街舞、搏击操、瑜伽、篮球、足球等初中生感兴趣的体育锻炼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锻炼热情。而当初中生寻求到契合自身兴趣爱好的体育活动后,就会在这种难度适中、舒张有度的体育锻炼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而其寻求自我锻炼的意识也会随之提升。在这种意识的促进下,初中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在遵循体育锻炼的连续性、实用性、全面性、合理性等原则指导下,为学生们拟定一个或几个课外体育锻炼计划,促进体育锻炼在课外的有效延伸。进而使学生们在这种体育锻炼惯性的引导下,促进其自我锻炼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提高学生们的自我锻炼能力为宗旨,在结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身体素能的基础上,为学生们呈现技能培训与素质提高并举的初中体育课程,是初中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们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亨玉.《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J].福建体育科技.2005,(04).

[2]何智.《浅论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今日科苑. 2008,(14).

[3]郭义群.《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策略 下一篇:突破常规提高意识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