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期货公司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标准

时间:2022-05-27 11:39:04

完善期货公司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制定并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九条和第十二条规定了金融机构应上报给监管机构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类型,为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提供了一定的标准。但是,由于近年来期货经纪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则的不断改进,《管理办法》中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已经逐渐不再适用或者适用率不高。同时,有些明显的违规期货交易类型没有被纳入可疑交易报告类型,影响了期货公司上报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效果和质量。

根据《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期货公司应上报的可疑交易标准有八项。但在《管理办法》颁布后不久,期货业开始施行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制度,期货保证金按规定在封闭圈内运行和管理。客户现金的收付及划转均在商业银行,且严格按照“哪里进,哪里出”的原则。客户必须向期货公司登记以本人名义开立的用于存取保证金的期货结算账户,期货公司和客户通过备案的期货保证金账户和登记的本人期货结算账户转账存取保证金。因此,《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中的 “客户资金账户原因不明地频繁出现接近于大额现金交易标准的现金收付,明显逃避大额现金交易监测”,“客户长期不进行或者少量进行期货交易,其资金账户却发生大量的资金收付”,“没有交易或者交易量较小的客户,要求将大量资金划转到他人账户,且没有明显的交易目的或者用途”以及“与洗钱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系”等规定,实际上已经不适用。

此外,2007年3月6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其中第三十九条规定:“期货交易的交割,由期货交易所统一组织进行”,即期货公司不再参与期货交割。据此,《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中的标准――“客户作为期货交易的卖方以进口货物进行交割时,不能提供完整的报关单证、完税凭证,或者提供伪造、变造的报关单证、完税凭证”――也已经失效,期货公司无法再以本条标准识别可疑交易。

同时,《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可疑标准――“长期不进行期货交易的客户突然在短期内原因不明地频繁进行期货交易,而且资金量巨大”――对于期货交易的适用率实际上并不高。因为根据期货交易的特征,行情差的时期客户交易较少甚至不交易(有的1年以上不交易),行情好的时期客户短期内交易频繁,这种现象通常被认为属于正常。

关联账户之间的“对敲”交易没有被纳入可疑交易类型。目前,在证券公司存在着一种明显的违规交易极易涉嫌洗钱,即在关联账户之间进行“对敲”以实现资金转移。这些关联账户通常一类为盈利账户,一类为亏损账户,一类账户专门卖出,另一类账户专门买入,然后分别进行反向交易,轧平头寸,即以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期货合约实现盈利。一般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模式运作,采用多个账户,可更加分散地转移资金,较为隐蔽。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货公司只能监控自己公司客户的交易情况,如果上述关联账户不在同一家期货公司开户,而是在不同期货公司开户并进行交易,那么单独一家期货公司是难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的。但是,由于同一客户在交易所的交易编码是一致的,即使分属不同会员单位,交易所仍然可以进行监控。遗憾的是目前期货交易所并未被列为反洗钱义务主体,没有上报可疑交易的义务。

综上,建议反洗钱行政主管机关根据期货业的行业特征和业务发展情况修订完善现行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标准,废除不适用的标准,纳入一些新的可疑标准。例如,可围绕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制度重构期货业可疑交易报告体系,由期货公司和存管银行共同构成,将期货业资金交易信息和期货交易信息有效地整合起来。(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上一篇:基层行开展反洗钱工作难在何处 下一篇:外汇管理知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