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挖掘 丰富文本资源

时间:2022-05-27 11:31:00

合理挖掘 丰富文本资源

一方新见解、一个新方法、一种新理念,都能丰富我们的文本资源,所以我们尽量想追求合理地去创新解释,以此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挖掘我们的教学深度,让我们在教学里得到提高。

我的想法变得清晰得益于王君老师的见解,她的《喂——出来》教学实录有这样的话: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小说警示世人,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这样的诠释当然无错。但是如果我们止步于环保主题,文本丰富的资源就可能浪费了。《喂——出来》作为星新一的经典名作,深入研究文本,我们会发现这篇小说充满了对我们人类自身的观照和反思,揭示出了人性的阴暗和蒙昧,给我们警喻,文章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我想,在我们所有的课文文本教学中,我们是否也该向王君老师一样挖掘深入些、思路宽广些、解释多元些,把文本所含的资源丰富起来,使语文课更丰富多彩?趣味横生?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下第3课《丑小鸭》这篇文章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很多老师都上过,我们是怎么解读《丑小鸭》的启示的呢?资料和教参都说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自己始终不懈追求的结果,由于向往美好,怀着理想不懈地追求、努力进取,终究实现了理想。

教学所含有的教育引导功能,需要我们加以往好的方面引导,这无可厚非,当然这种解释也没说错,如果丑小鸭不向往不去追求,终也变不了天鹅,甚至会死在某个遭遇的路上。

丑小鸭在自己所遭受的种种打击面前,“始终能够不屈不挠相信自己,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理想一定能实现。”这是教参上的原话,不过这样说确实过于美化了它。我想我们教育引导应更合理、更让人信服和接受。我们还得从课文看、从故事来说:因为被排挤、讪笑,甚至在得不到亲人的任何关爱之下,只有心灰意冷地离家出走,这是一种“趋利避害”本能;它接着来到沼泽地,其实在这里并没有受欺负,甚至还有两只小雁邀请它跟它们一块儿飞走,但是沼泽地受到猎人的袭击,变成有生命安全的危险之地,所以必须离开;接着,流浪到“农家小屋”,也是误被收留的,因为女主人老太婆“眼睛有点花,以为他是一只肥鸭,甚至想可以从它身上得到鸭蛋”,也是因为有利可图而收留它,不过女主人家的母鸡和猫儿认为它无才无能,看不起它,丑小鸭当然觉得自己不被别人理解与尊重:才又被迫自己离开的,谁不想实现自己受尊重的需要和得到肯定友好?去寻找自己“心安理得”的地方为好。到这里种种遭遇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有任何理想和坚持让丑小鸭追求的,不能就这样夸大了去美化。

理想何时开始,从何而来?我想:理想在我们不自觉的路上遇见生发的,并非始而有之。

从农家小屋离开后到灌木林,我们主人公丑小鸭的理想被他遇见了,它在自己苦难的路上,在这里,看见了美丽的天鹅,那么优雅那么美丽,心里因此产生了向往之情。不过这理想只种在了心里,再也忘不了,并没有马上去追求。它在经过严冬的寒冷几乎冻死,幸得农夫相救,在农人家里误以为被伤害弄得农人家“鸡飞狗跳一片狼藉”。终于,被赶逃出来之后,在沼泽地熬到了春天,它举起翅膀飞起,偶然进入大花园,恰巧在这儿碰到了心中一直向往的念念不忘的白天鹅,不过在这时,它鼓起了勇气,冒着心想被弄死的危险,飞向了自己的理想,也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它已经变成了心里向往的白天鹅,受到欢迎和赞美。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不能只是说“由于始终不屈不挠,为了理想,不懈追求”。这样强硬的人生理想教育,理想会被折断,人生很难成功。像这个丑小鸭一样,一个人的理想有可能是在半路上生发的,不自觉的时候遇见的,但只要心里一直不忘,允许他像丑小鸭一样有倦怠、有暂时的停滞,在遇到合适时机时去促进它,他的梦想终会实现。如果仅仅强调一直强硬地自始至终单纯努力,也许理想不一定能实现,所以我想,这样的教育引导更合理,更让我们信服。

(作者单位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中学)

上一篇:从功能出发巧设随文练笔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