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体

时间:2022-05-27 08:53:27

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体

课堂是教与学实施与互动的主渠道,所以,校本教研必须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围绕着课堂教学来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才能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体。

一、建立校本教研有效制度

通过建立一套校本教研的有关制度,使校本教研的时间、地点、人员、活动形式和教研内容等得以保证,使校本教研能有效开展。

1. 构建教研网络,重建学校教研组织

为使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的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我校以新课程为导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和课程目标,重新设置教研组,建立了四种形式的教研组:课题研究小组(跨学科);学科(大)教研组;学段同学科(中)教研组;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为教师进行思想交流、观念碰撞、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空间,使学习化组织特征在教研组得以体现。

2. 明确教研主体,提高校本教研效果

由谁来主持校本教研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从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每一位教师,从事教研活动的主体也应是每一位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共享或者轮流的方式会调动更多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会分享更多的经验。如轮流主持教研活动,将任务分派给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使参与这项活动的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地思考、组织、安排,化压力为动力,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能力也一定会有所提高。而且每个主持活动的教师的不同风格、不同关注点、不同教学经验,可以让参与者受到内容更加丰富的教育。参与者的收获必定也是多样的、多层次的。

二、聚焦课堂开展校本教研

一切校本教研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走进课堂,行动研究”贯穿我校整个校本教研的始终。

1.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一节课40分钟怎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呢?为了更好地摸索出课堂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各教研组首先从一节课的课堂结构开始进行研究,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了错位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微格教学、对比教学以及磨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这些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是教研的主体,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比如,数学科组重点开展了磨课教研活动。磨课一开始,从选定内容到确定教案都是全体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的。

磨课主要分两个板块:一个是模拟的教学现场;另一个是实际的课堂教学。在模拟的教学现场,台上的是磨课的执教老师,台下的是全体科组成员。执教老师每进行一个教学片断的演练,台下老师就会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出见解,有时会说:“这句话的语气应该这样;这个动作应该这样……”等等,而且会毫无保留地进行示范,台上的老师也会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吸收众人所长,觉得可以吸收的就当众模仿,毫不别扭。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也会不断地听课、评课,而且会把磨课执教老师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不断地反思自己平常上课的优、缺点,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2. 进行课堂教学反思

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十分关注如何提高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做到:课前反思教学设计,课中反思教与学,课后反思成功与不足,及时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将反思结果写成教学随笔,为以后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让反思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把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师的常规考核中。学生的检测卷,能清晰地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便于教师及时进行调整。测验后,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扬长避短,减少今后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交流。教师通过反思,有了心得体会,如果能把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同伴分享,则许多教师都有收获,甚至会在交流中思维碰撞,有新的见解出现。所以,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的常态。

3. 开展“闲聊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通过同伴互助进行团体学习。“闲聊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同伴互助的好形式。

学校鼓励教师克服自我防卫,改善心智模式,形成一种随时随地、经常性地、不拘形式地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随时进入课堂听课、年轻的教师带着问题进入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听课、同级组的教师互相听课……课后执教教师和听课教师在教室、在走廊、在办公室……交流、研讨;教师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可以说出来请教同伴,在教学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可以说出来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这种不定时间、不定地点的“闲聊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因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针对性强,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更受教师的欢迎,成为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形式之一。

(作者单位:肇庆市第十六小学)

上一篇:构建德育网络,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下一篇:生态型学校构建的维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