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订版)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27 08:50:30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订版)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在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版)(以下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教学进行研究的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笔者分析和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课堂的教学现状,最后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创设高职院校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方案。希望本文的简要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以及提高我国各大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26-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仅反映了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融入了党的十报告和的新思想,而且回应了广大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和当代大学生对更新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的期待。然而,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成为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需思考的问题。

一、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教学进行研究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等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与教学有效性有什么区别?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教学进行研究有什么意义?

(一)有效教学和教学有效性的概述

“有效教学”这种教学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中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主要指的是教师通过符合规律的教学过程成功地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而且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达到最佳效果。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指的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使得学生各方面获得了进步或者发展;而教学有效性中的“有效”指的是教师在自己现有教学理念和方法等的指引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之后某些方面所能达到的进步和提高。

(二)有效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我国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还处于以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和理论为主,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阶段

本文通过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有效教学现状进行探讨,从而找出如何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教学的策略,不仅有助于丰富我国有效教学的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教学实践给予参考和指导。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可以为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等的改进提供帮助,而且有利于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生命意义,并有效地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在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创新方法,从而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课程在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问题。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教授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与学生技能培养似乎关系不大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不被重视甚至是忽略了。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安排课数很少,而且都是安排在下午或者晚上;在教学设施和师资方面,教学设备都是以服务专业课程为主,师资的引进和培养也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很难顺利和系统地开展。

(二)重理论,轻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虽然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主要是讲解与传授概念和原理等理论知识,不重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和思想理论教学的教条化。这种没有针对性和实践指导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仅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思想理论知识的兴趣,而且忽视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导致在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政治法律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上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并且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进行“填鸭输灌式”的教与学。教师只是按照课本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或概念等进行简单的罗列或者简要的解释,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解,同时将教师所讲的东西以“抄笔记”的方式存入笔记本,进行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重和压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设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即会成为第一线的职业社会人,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学会如何“做人做事”非常重要。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就业之后的相关问题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理解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家庭背景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明白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确定可行目标或理想的重要性。在进行法律意识培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目前校园犯罪等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和学习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要只是进行教学内容的说教或者灌输,而是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进行紧密地结合和应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二)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相对比较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例如,在进行某个案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析讲解。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对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在课外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来做一些对他人有帮助的事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对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思考。例如,学生可以去养老院、小区或者学校等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人。教师在课堂和课外教学中设置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思考,这才能将理论的学习和思想行为的养成进行紧密地结合。

(三)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和创新意识强的教师队伍

作为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体的教师,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那么在教授思想政治课程的时候,不仅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具体、透彻地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而且可以设计较为活跃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从教师自身出发,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和立场,其次要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并且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

四、结束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和有效地落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与教授。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要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地结合,在这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从而为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内化,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正地成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蔡宝来,车伟艳.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13,(1):12-17.

[2]杨文丽,高凛.逆向教学:目标、逻辑及实现可能――基于大学有效教学视角的审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21-24.

[3]张春莉,李冬红.增强学生意识 实施有效教学[J].教育科学研究,2014,(11):22-26.

[4]周晨.大学教师有效教学及其实践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5):104-106.

[5]王琮.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1):115-116.

[6]任永辉.现代职教视角下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探讨[J].求知导刊,2015,(2):6-7.

[7]曾红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模块专题化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3,(17):152-153.

上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晶体学基础》教学改革的... 下一篇:一厅一厨一肴 一纸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