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对孩子另眼相看

时间:2022-05-27 05:43:17

情绪ABC,对孩子另眼相看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总会有不顺心的事让我们心烦头疼。比如,孩子做作业磨蹭让你很焦虑,考试没考好让你很失望,孩子撒谎了让你很恼火,打了孩子让你很后悔。

那么,这些焦虑、失望、恼火、后悔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情绪,而且是负性的情绪。这些情绪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案例】

上小学二年级的迪迪,在一次月考中,语文考了81分。他回家对妈妈撒谎说:“妈妈,考了95分。”妈妈听了很高兴,但很快又半信半疑,于是悄悄打电话向老师核实。

妈妈知道迪迪撒谎后,非常恼火和生气,狠狠地把迪迪训斥了一顿。

案例中,妈妈开始不知道孩子说谎时,情绪是好的,是高兴的;知道真相后,心情是糟糕的,开始生气发火、训斥孩子。

这个负性的情绪以及训斥的行为是由什么引发的呢?我们大多数人会简单地以为,是孩子的撒谎行为引起的。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人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一个被叫做abc的过程。

A――是指诱发事件;

B――是指人们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也就是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情绪ABC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普遍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矫正人们的不合理信念、不正确的认知,使人们的情绪变得理性、积极、健康,使人们的行为变得合理,生活变得更和谐,幸福。家庭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也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

【解读】

家庭教育中的情绪ABC理论运用:

(1)A导致了B,B导致C

我们用ABC理论对照一下前文的例子:

A:孩子撒谎。

C:我很恼火,很生气。

分析:我们通常认为,是孩子的行为A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C。但艾利斯认为,引起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的,并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我们的不合理信念或认知造成的。他说:人不是被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也就是说,不是A导致了C,而是A导致了B,再由B导致了C。中间这个B,就是不合理信念或认知。

(2)怎样的B,导致怎样的C

案例中迪迪妈认为的B是什么呢?是孩子撒谎,撒谎是不好的,是不诚实的,是道德品质问题。品质问题从小不教育好,长大更不好办。于是导致了迪迪妈的C是:恼火生气,训斥孩子。

以上迪迪妈的B,是不合理的B,不合理的信念。那么,合理的B是什么呢?合理的信念是什么呢?

B1:妈妈认为,孩子撒谎,可能是有难处,他觉得不好向父母交代。说明孩子还是有内疚感的,在乎父母的,是想学好的。

由此导致的妈妈C是:情绪是平静的,自然的,会同情和理解孩子。

B2:妈妈认为,孩子撒谎,可能是在保护他自己,为了避免受到父母的打骂。

由此导致的妈妈C是:情绪是平静的,内疚的,会去反思自己。

所以,有怎样的B,就有怎样的C,不同的B导致不同的C。也就是说,不同的信念和认知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结果。一般来说,不合理的信念、认知,导致负面的情绪和不当的行为;合理的信念、认知,才导致积极的情绪和恰当的行为。

(3)想要怎样的B,是你的选择

比如迪迪妈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那么孩子就满身缺点,这会让她失去教育的信心;反过来,迪迪妈经常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那么,孩子就有很多优点,这会增强她的信心。再比如,你认为孩子说谎、捣乱行为背后肯定存在一个正面的动机,那么你就会更加理解孩子;反过来,你认为孩子说谎、捣乱行为是故意的,那么你就会更加厌恶孩子。而你怎么看待,都是你的选择。

【练习】

学习了情绪ABC理论,这对我们今后改变认知,调节情绪,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大有益处。现在让我们来做个小练习巩固一下――

练习:孩子不听话,老是顶撞你,你很生气。

(1)请问:A是什么?C是什么?

答案:A――孩子不听话,顶撞人。C――生气。

(2)请问:我们知道了不是A导致C,而应该是B导致C,那么B是什么?也就是你的信念是什么?

答案:大家的认为:B――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子,小孩子必须听话,不能顶撞大人。

现在,我们设法改变B,也就是改变我们的信念,去掉不合理的信念,换成合理的信念,看看我们还会不会生气。改变成怎样的合理信念呢?

答案:B1:孩子不听话,顶撞我,一定有背后的原因。我先找找原因。

B2:孩子再小也是人,尽管我是家长,他是孩子,但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为什么一定都得听我的?

上一篇:体验?感悟?表现 下一篇: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