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运动员中长跑全面训练的方法探讨

时间:2022-05-27 05:34:29

对青少年运动员中长跑全面训练的方法探讨

摘要:中长跑的训练方法是由中长跑的特点决定的。中长跑的特点简言之是短跑的速度加上长跑的耐力,也就是机体无氧代谢和对乳酸堆积的高度忍受能力与内脏器官、组织摄取氧并利用氧持续工作的强大能力。这个能力是一个中长跑运动员必备的条件。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又各有侧重。“速度型”或”短跑型”。侧重于短跑的速度与无氧代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体组织、器官对乳酸堆积的高度忍受能力有关。

Abstract:The middle and long distance training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and long d

istance. Middle and long distance features in short distance running speed with long distance endurance, that is the ability of anaerobic metabolism and lactic acid accumulation and high tolerance of internal organs, tissue uptake of oxygen and oxygen continued use. The ability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Athletes. Different types of athletes have different emphases in training. "speed model" or"sprint-type." Focus on the sprint speed and anaerobic metabolic capacity, and have related to the ability to improvehuman body tissues, organs of the lactic acid accumulation endurance.

关键词:青少年 ;运动员;中长跑;训练方法

Key words:adolescent; athletes; middle and long distance; train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196-01

0引言

“中长跑”在提高速度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同时,不断改进有氧能力。“长跑型”或“耐力型”侧重于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和有氧耐力的改进,使组织器官的运动中能及时排除乳酸堆积造成的障碍,保证持续工作的能力。

各种类型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都能通向中长跑的高峰,对中长跑来说,速度与耐力同等重要。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现在已很难对中长跑运动员分“速度型”或“耐久型”,因两者已结合得很紧密。

1中长跑的训练要求

一个中长跑运动员必须提高的身体素质:

1.1 短跑速度要求有力量,灵敏、协调,同时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提高速度。

1.2 跑时的技术能否用最省力的动作来减少对氧气的需求。

1.3 呼吸动作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所吸进的氧气。

1.4 忍受缺氧的能力当运动员对氧气的需求超过他所吸进的氧气时能否长时间持续快跑。

2提高速度

身体的高效率全面训练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展速度、力量、耐久力和其他身体素质,掌握合理的跑的技术。青少年运动员更应重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因为只有具有较高身体训练水平的运动员,才能保证运动成绩逐年稳定提高和出现运动成绩的跃进。步长和步频是决定速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跑的技术也是获得速度的一个关键,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提高频率训练中可采用原地高频率跑,缩短步长的频率跑,如:原地高抬腿跑专门练习、跳跃练习和各种提高频率的练习。

2.2 提高反应速度训练中可采用游戏,不同信号的起跑,如追逐跑、变速跑、定时跑、越野跑和其它练习。

2.3 提高速度训练中可采用竞赛法、交叉领跑法,如:30~80米的行进快跑,4×(30~50)米的接力跑,加速跑和反复跑等练习。

3提高速度耐力

耐久力能帮助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一般耐久力是速度耐力的基础。所以在青少年的训练中要重视耐久力的训练。但由于少年运动员的耐久力本来就差一些,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打好一般耐久力的基础,对今后发展速度耐力是很不利的。所以青少年时期在提高一般耐久力的基础上,逐步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要达成这一目标须采用反复的速度练习才能达到。反复的速度练习可适当的加大密度,减少组间休息时间,以提高中长跑运动员在缺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4改进技术

一个人跑的姿势和他的身体条件有关。每个人把手和腿的基本配合动作适当调整后,就产生了自己的姿势。一个中长跑运动员应该使自己的姿势既有效又经济。训练中的腿部动作:①膝关节要指向前,任何向里或向外的动作都会使脚同样地不成直线。使力量不能全部用来向前,而是分散到两边。②脚要恰当地用来支撑腿的后蹬力。训练中的手臂动作:对于腿部的任何动作,上体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作。运动员必须使他的手臂动作非常经济、自然。如果手臂动作不当,那么这个反作用力就会由肩膀来抵消,而肩部动作又慢又费劲。手臂摆动时大约成90°,轻松地前后摆动,稍在体前交叉,在大部分的距离中,手臂的位置应低,但在终点冲刺时动作应非常有力。

5提高氧气吸入量和提高氧债承受能力

最有效地使用氧气问题是中长跑时最主要的问题,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有氧代谢训练就是运动员的氧气吸入量能跟上该项目所需要的氧气。很明显,长距离的稳步跑是最适合的。为了产生无氧代谢效果,800米运动员要用绝大部分时间来进行适应无氧代谢的训练,也就是以快速训练来保证他氧气需要超过氧气吸入量。平常用来使运动员习惯于缺氧情况的训练是间歇跑,重复跑和计时跑。

5.1 间歇跑目前有各种各样的间歇跑,但基本形式都是这样:即运动员几次快跑一个短距离,中间有慢跑的恢复过程。区别在于运动员所跑段落距离的不同而已。如有的采用8×200米,有的采用6×250米等,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因人而异。

5.2 重复跑在这种形式的无氧代谢训练中,运动员快速跑的距离通常比间歇跑长,而在两次快跑之间不是慢跑而是完全休息。在这些重复跑中,质量是重要的因素,因此每次跑的速度要求与比赛跑时速度同样快。

5.3 计时跑计时跑一般采用600米、1000米、1200米。计时测验时,运动员应调正到较好的竞技状态,并渴望做这些测验。测验要选择场地、风速、天气等有利条件时进行,时间应在比赛10天前进行。如测验成绩不理想,教练要明白地告诉运动员,并准备好相应的补救办法。另外,无氧代谢训练的其它形式跑对中长跑运动员训练也很有帮助,一般有变速跑、逐级加速跑、“Z”字形加速跑等方法。

6小结

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我们的运动员训练中,学生最怕的就是耐力素质的训练,因此我们教练员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采用青少年运动员喜闻乐见的训练手段来提高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上海体育学院函授部.体育函授自学教材(田径)[Z].1985,2.

[2]赵兵.中学耐久跑的几种趣味教学法[J].体育教学2007,2.

上一篇: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