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孝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

时间:2022-05-27 09:51:00

浅谈德孝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其结果是一方面使国人大开了眼界,扩大了视野;另一方面也随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给人们的道德观念带来的困惑与行为矛盾,并逐步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中表现出来。面对这种挑战,如果我们一味地抵制外来文化,那只会造成封闭自守,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失之交臂,继续推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我们应从正面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传统的教育,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道德偏差。我国提倡对中小学生进行德孝文化的道德教育正是从这一时代前瞻出发,使学生能够以优良的素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一、德孝文化教育提出的前提

1、社会的需要,社会发展的现状要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德孝文化是蕴藏在中华民族心中的雕塑和建筑,它蕴藏着关于社会生活的真理;蕴藏着古代贤哲对于自然与社会的审美体验;蕴藏着文化人关爱生命的善良情怀。这是一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是一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民族文明精神,因此德孝文化是一种传承民族精神文明的需要。

2、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开展德孝文化教育,创建和谐校园,让孩子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让孝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是我们学校永远的追求。也是学校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

3、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顶点。一旦错过了,就不能形成知识、情感与经验的丰厚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积累多了,将来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原来理解不深的东西自然能做到“无师自通”。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德孝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积累量,而且可以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德孝文化教育的发展面临的现状

中小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认识和情感水平总的来说优于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发展不平衡,经常出现道德行为偏差。小学生的这种行为偏差主要有:不听从父母教导,常惹父母生气;在家庭生活、娱乐活动中喜欢独享独占,不会礼让父母;不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小学生这种行为偏差的主要表现有:时常顶撞父母,父母的言行稍有不随意之处,就撒娇顶撞、毫无礼让约束;对自己的事过分地“保密”,不愿让父母过问;缺少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我行我素,父母的话入耳则听,不入耳则不予理睬。小学生由于道德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情感色彩浓厚,其道德意志尚处于发展阶段,不够坚定,所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具有不一致性。

三、德孝文化教育发展的意义

德孝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是相符的,也是目前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改变目前家庭中存在的孩子专横、缺乏同情心等状况的重要手段。对转变目前家教中的重养轻教、重智轻德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

四、德孝文化教育发展的原则

对小学生进行德孝道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在学校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要家长的配合与参与。在实施这种教育时,应采取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这种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应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要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和行为现状,适时适度,防止成人化。二 是实践性原则。这种教育活动要重在导行,要防止空洞的说教。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空洞的说教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三是渗透性原则。教育的方式重在渗透,除课堂讲授和专项训练活动外,应多形式、多渠道地在学校教学、家庭活动中进行渗透。四是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原则。这项活动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必须开展家长工作,对家庭教育进行正确引导,防止学校孤军作战。搞好孝文化教育,父母本身应是其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学校开展孝文化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家长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

四、德孝文化教育发展的方式

德孝文化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主渠道开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通过开设专门讲座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通过上专门课,可以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通俗道德,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孝敬父母的行为,使孝敬父母道德教育有序化。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孝敬父母教育内容,这是德育的共性。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强化渗透意识,教师应该依据学科教材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道德品质实际、挖掘教材中孝敬父母教育的内容,运用具体联想、展开想象、观察比较和系统归纳等多种方式进行渗透,并力戒牵强附会,做到适时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父母真挚而强烈的爱心。

2.在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渗透孝敬父母的教育。将孝敬父母教育渗透到学校德育活动中去,既是这项教育的原则之一,也是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的德育活动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针对性,有意识地在各种德育活动中渗透孝敬父母教育,能使德育活动收到综合性的效益。因为孝敬父母这一主题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又可以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只要选择有利的时机,针对学生实际,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就一定能使这一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青少年,这个群体思想活跃、个性强,虽具有一定的叛逆性,但可塑性强,因此在学校弘扬德孝文化教育,把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对于我们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4K电视行业竞争白热化 下一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