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27 09:41:11

谈谈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接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我们提倡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我们注重把学生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让学生充实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成为全面发展的“小能人”。首先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充实写作素材;其次广泛阅读,积累语言;再者鼓励学生自主习作,用自己的手描绘七彩生活。最终让生活走进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激起学生表达欲望,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写话能力。本文我试图通过有效听说,快乐阅读,观察生活,赏识评价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法、有趣地习作教学指导,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培养学生习作的基本能力,奠定学生写作的基石。

关键词:奠基石 有效听说 快乐阅读 仔细观察 赏识评价

有人说三年级才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与低年级无关,可我认为“作文”这座大厦应从低年级起就要奠基。虽然低年级学生掌握的字词较少,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却十分活跃,,少有拘束感,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好奇心表现欲强,是语言学习的最佳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低年级,主要是让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及感想。”这段话为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指明了方向,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的基础,它是学生写作的启蒙,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一步。因此,作为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教学中我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真正做到学生让乐于写话。

一、有效听说,搭建写作舞台

叶圣陶曾经给语文下过这样的定义:“什么叫语文 ,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起来,就是语文。”这就决定了说话和写话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年级的孩子无论是在课内、课外,只要有机会总会唧唧喳喳地说个没完,这说明孩子在心理上有很强的口头表达欲望,但仔细听他们的谈话就会发现他们说话不完整,也没有条理,想到哪就说到哪,思维跳跃性很大。因此我在课堂上总是要求他们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比如在教学第二册的识字四时,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问道:“动物王国里举行了一场比赛,很多动物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那参加比赛的动物有那些呢 ?”学生们举手非常积极,但是没有一个能把问题说完整说规范。于是,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参加比赛的有——,有——,有——,还有——参加了比赛。”的句式让学生进行回答,有了一定的句式,学生的回答明显规范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按一定的句式说话。又如,在让学生说清一件事情或看图时,可以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和插图,再让他们运用事物的远近顺序,上下,左右,高低,内外的方位进行叙述等等,教会了他们观察的方法,他们的说话就能体现出条理性和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采用自问自答,同桌互问互答,在交流中互评等方法,让学生个个都能开口说。晨会上我又让学生把自己每天做的,看到的,听到的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上台说一说,一句、两句都行.对讲的好的给予表扬,讲的差的给予引导指正。时间长了。孩子们说话的兴趣浓了。他们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效听说为孩子们搭建了通向写作的舞台。

二、快乐阅读,打下写作基础

诗圣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对写作有帮助,多读书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古今人们的共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平时的积累,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此,我经常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记录,多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在平时说话写话中加以应用。如:一年级刚学完拼音,我就向学生推荐注拼音的课外儿童读物,以有趣味性的童话故事为主。并向学生提出在家中每天看书15分钟的要求。学校里,我每天也抽出20分钟作为阅读课,还在教室里开辟出“小小图书角”。

除了阅读,我还注意让学生积累语言,每个星期,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把古诗、儿歌、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在《采蜜本》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学会应用。如:春天来了,景色很美,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子也很多,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摘抄下来,进行背诵。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厚积而薄发,相信大量的汲取必会为学生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观察生活,获取写作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因此,从一年级开始,使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感受生活中的高兴、悲哀、自豪、委屈,是学生提高写话能力的重要前提。在生活中,学习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有不少是很有情趣,很有意义的。教师应当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留意,随时记录下来。比如:某个同学做了一件好事,教师表扬了他;在放学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星期天到公园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些材料,都可以清楚地写成几句话。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小生灵,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描写的对象。每当季节交替时,我都会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小花园里去寻找季节的脚步。春天来了,带着他们去看校园里绿的柳树,黄的迎春花,粉的桃花,让他们仔细观花草树木,感受一下春风的温柔,学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下春雨了,带他们到细雨中去仰起头,伸出手感受一下春雨的静、柔、细,看看万物在春雨滋润下抽绿绽红的美景。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我还经常为他们的写话创设情景。如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做游戏、劳动、体育活动等。教师活动前就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或指导体验方法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写话,学生觉得有话可写,并会渐渐感悟到自己的身边其实并不缺乏写话的内容。

上一篇:小学生习作指导策略 下一篇:利用分层教学法拓展高中信息技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