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奏在低龄段音乐课中的教学

时间:2022-05-27 01:46:33

浅谈节奏在低龄段音乐课中的教学

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

―(德)卡尔・奥尔夫

如果说音乐是人的血脉,那么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

奏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汽车鸣笛的长短,火车过轨道的声响,高跟鞋踩踏在地面上的声音,两个不同的人说话的快慢,都可以包含在节奏里。节奏是音乐作品中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音准固然重要,但它也只有和节奏相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出音乐的形象,并且表达出作曲家的情感。

但是,这么纷繁复杂的节奏怎么带入到课堂中,尤其是低龄段的音乐教学中呢?这就成为音乐教学课堂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新课标上指出“低领段的学生在音乐课上要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这也就是说要在课上让学生接触到简单的节奏,并让学生进行实践,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习并且掌握节奏。

在节奏的教学中,我把自己的节奏教学分成了几点:

一、识谱的训练

低龄段学生的启蒙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最开始的启蒙教育中,尤其是教师在第一次的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尤为的重要。基本上是教师讲完后,学生的意识里就会存在这个东西,即便以后再出现相似的东西,学生也会只记住最早学过的知识。所以在教授低龄段学生时要言简意赅,带入情境,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来理解新知识。

比如在教授音符的形状时:

(二分音符)我会让学生把它想象成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奶奶,花白的头发是她的外貌,在走路的时候很慢,只能慢慢的走两步,所以这个音符是两拍。

(四分音符)把他想象成一位气质妈妈,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很优雅的走路,不快不慢,是一拍。

(八分音符)是一个活泼的小姑娘,走路蹦蹦跳跳的,所以节奏要短,为四分音符的一半,是半拍。

(十六分音符)像一匹疾驰而来的快马,跑起来“哒哒哒哒”的响。比八分音符还要短,是八分音符的一半。

让学生在最初对这些音符的外形有所了解后,再结合想象去学习音符的时值,就会容易很多。

二、拍号的训练

学习节奏之前首先应该清楚乐曲的拍号是多少,才能确定节奏的拍子和强弱规律。最常用的拍号是2/4、3/4、4/4。

拍子的强弱规律用来表示,为强,为弱。

如:2/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在告诉低龄段学生的时候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来表示,拍手,拍腿。

3/4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用来表示,拍一下手,两个拍一下退。

4/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用符号来表示是,分别用手、腿、肩膀、腿来表示节奏。

了解拍子中的强弱规律后再结合原先学过的符号节奏,加上强弱规律,用来练习节奏是个很好的办法。

三、节拍画法的训练

在打节奏的过程中运用“画V法”来建立学生的心理恒拍。教师在教授学生学生存在于身边的节奏时,要让学生感觉到节奏的明显不同。

比如:在敲击三角铁时三角铁时,让学生仔细听三角铁的声音,学生记住声音后,把三角铁换成双响筒,再让学生倾听,对比这两个乐器声音的不同(最初级),但是三角铁和双响筒的节奏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告诉学生无论乐器声音的长还是短,节奏是固定不变的。让学生用“画V法”来建立心理恒拍。

四、谐音替代训练法

在节奏的训练中会出现一些比较难打出来的节奏。

例如: (前八后十六),这个节奏对于低龄段的学生来说是有一些难度的,如何能较好、较快让学生去明白并且记住?我采用了谐音替代训练法。

把这个节奏先用平时熟悉的声音来练习。把八分音符后面的附点想象成是一只知了,两边的音符想象成两棵树,知了在八分音符的这棵树上飞到十六分音符的这棵树上,一边飞一边唱着:“知.了,知.了”,让学生边指音符边画V边跟着节奏读“知.了”。因为学生对“知了”的叫声很熟悉,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能接受的,所以学生在读这个节奏时很快就能掌握。等学生读熟后用“哒哒”来替代“知了”,唱成“哒.哒,哒.哒”,这样,很轻松的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用谐音替代法可以较轻松的解决较难的节奏训练。

在课堂中,节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初步的感知音乐,而且能使学生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等有多方面的了解。节奏与我们有著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不断的掌握并研究能让低龄段学生在他们的知识能力范围内很快就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只有掌握了,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对音乐中的节奏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从一堂研究课看“主体参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