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时间:2022-05-27 01:00:22

初中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50-01

摘 要 为了全面改革现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建设和开发常教常新、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体育; 转变观念

《新课程标准》是对不同学段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相比在内容、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改革之前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动成绩的提高,认为体育工作就是,竞技比赛和达标。

在教学上按专项训练的要求进行教学,重视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学习,这种过多和过高的技术要求,令活泼好动的中学生因缺乏趣味性而失去激情,而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要求更使学生望而生畏;面对学生生理、心理、认识水平和个性差异重视不够,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不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违背了体育教育的目的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为了全面改革现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建设和开发常教常新、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

1 认识观的转变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理论被许多体育教师忽视或马虎对待。因为检查体育教学工作的好坏,一般只是以达标率的高低来衡量,体育教师的能力强弱是以中考以及带队成绩为标准,而这一切似乎都与理论牵扯不上。这样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甚至出现了考什么就练什么的教学现家,致于体育理论则抛之不顾,即使下雨天就在教室里玩游戏,进行素质练习,或者干脆就上学生上自习。殊不知,抛开理论,只讲实践,将在很大程度的限制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实际是通过理论的传授可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因而促进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进教学的效果,有利于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同时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有效地增强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搞好理论的教学,首先转变错误的观念,认识到理论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合理进行体育理论的传授。

2 教师观的转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首先要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这种习惯包括按时作息、善于利用时间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喜爱钻研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以及良好的饮食、起居、健身、生活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是使人成功的无穷力量。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在当今这个“变化的旋风愈转愈快”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到什么”重要得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取将是无限的。

教师为了最终不需要教,要敢于和善于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当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过多的东西时,这张白纸的空白处就变小了,想像力和创造力就被挤掉了。只有有了充分的空闲时间,才能产生辽阔无边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独立思考时,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

3 教材观的转变

从课程教材的发展史来看,教材观可概括为:知识教材观和智慧教材观,新课程实施中产生唯教材是从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材观未能实现由知识教材观向智慧教材观的转变。知识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规范、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教材的关键部分是知识点和练习,且教材是教学的惟一资源。知识教材观导致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失衡、基础知识与学科整体相矛盾、学术性与实践性相冲突,以及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智慧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智慧教材观是对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张扬:教学方法的变革必须树立智慧教材观。

4 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观念未能真正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内化,课堂教学价值观尚未发生本质的转变。因此,课堂教学缺少生命活力,教师的价值观念还仅仅停留在传递体育知识上,即便是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也仅仅是点缀而已。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仍然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课堂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成为课堂的规定性教学任务,上课的过程就是执行并完成教案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价值观依然是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对体育教学本质的认识偏差。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渗透动态生成思想把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的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看作动态生成的过程,相应的,就需要我们对体育教学设计理论做出全新的调整和思考。设计也要从关系入手,关注教学中主体的变化和发展,在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生活世界的多向互动及其效果,形成师生、生生相互之间的对话,渗透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体育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设计的程序化和非预期事件的矛盾根源还是对体育教学过程理解的过于机械,以至于会把“困难”视为麻烦。换一个角度看,非预期事件实则是体育课堂教学资源。要保证教学的动态性,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要善于捕捉新生成的这些资源,并根据生成的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教学发展。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伴随着设计的改变和重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更是课堂上促进学生资源生成、分析利用资源以及教学方案的再生能力的综合体现。

初中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上一篇: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下一篇: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