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探讨

时间:2022-05-26 09:07:33

高职专业课程教材开发探讨

[摘要] 本文介绍高职专业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发适合高职教育的特色教材。

[关键词] 教材内容 职教特色 立体化教材 循环滚动开发

一、目前专业课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材定位不明。专业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致使大部分专业教材与本科教材差别不大,处于低水平重复,缺少高职教材应有的特色。

2.内容滞后应用。由于技术进步加快,教材内容和实训条件跟不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致使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

3.方法缺少特色。教学方法简单,往往按知识逻辑平铺直叙,缺少启发性、灵活应用性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率不高,实践性和工程化训练的可操作性不强。

4.教材形式单一。教材的体系形式单一,编写风格单调,缺少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教师参考书,除纸介质教材外,缺少多媒体电子教材、在线学习与交流平台和测试评价系统。

5.作者经验不足。部分作者教学任务重,知识更新速度慢,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致使不少专业教材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少工程应用案例分析,学习的指导性与实践的参考性不足。

二、建立教材内容的遴选机制

精品课程一定要以完善岗位导向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工艺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内容建设要在职业岗位群分析的基础上,由课程团队和校企合作中战略合作企业共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深入开展岗位群工作过程分析,划分课程模块,定期与战略合作企业研讨课程教学要点,遴选教学内容,团队教师定期参与行业学术交流或企业实践,确保其专业技术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定期走访业界专家,与历届校友沟通,收集意见,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与考核模式。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更新实验实训条件和课程教学内容。形成课程建设实时反馈系统。具体操作框图如下

三、教材的编写要符合职教特色

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别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编写思路上,要突破原来教材以“学科体系”为准的指导思想,在必要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培养、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在教材结构上,突破原来以概念、定律、定理为线索的体系,采取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定量认识的结构;专业培养目标上要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在考核与习题的安排上,要增加操作考核与项目制作考核。教村选材上有利于提高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和学生示来的发展后劲。要精心设计大量习题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此形成高等职业技术教材应有的专业特色。

高职教学由知识传承型教学转向项目驱动教学。各课程基本上都应有一个项目,在整过教学过程中以该项目为主线,在课堂讲解举例中以该项目的子项目作剖析。在实训时,以该项目的子项目为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制作,在一门课程结束后,一个完整的项目就做出来了,我院电类专业一些课程如模电、数电、电子CAD、EDA等课程均为项目驱动教学方式。为配合专业教学改革, 2003年本人主编的省级规划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就是按这思路编写的,如模拟电路部分,以一个扩音器为典型案例,数字电子技术以一个电子钟为典型项目为主线。根据教学进度,每章均把这个项目的一部分作为典型电路进行原理分析讲解,课后根据装置电路图安装这部分线路并进行调

试。课程一结束,一个完整的作品就出来了。在学院教学中产生很好的效果,在全省产生广泛影响。

四、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1.纸质图书建设

不仅包括课本教材而且要有教学、学习与实验指导书。

2.课程教学网站建设

主要包括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名师课堂、技术文章、工程案例、经验技巧、技术训练、学习指导、模拟练习、辅导答疑、自测评价。

3.实训资源建设

电子仿真资源与教学做合一的实训资源建设。

五、教材开发模式

教材的开发模式也由单科教材研究向专业系列教材开发;由单纯教材开发向课程资源体系开发;由单向出版发行向循环滚动生产开发;由分立作者开发向团队教材研究开发。形成策划、研发、出版、发行、反馈、修订、再研发的循环滚动螺旋上升的良性发展。

专业系列教材开发模式如下图所示。

六、全方位合作

1.学校与行业主流企业合作,联合开发课程体系和系列教材,共建实验室和开展师资培训。

2.学校与主流教仪生产企业合作形成实训教材平台。

3.学校与职业鉴定部门合作,联合建立“双证”教学评价体系。

4.学校与出版社合作,联合出版和推广系列教材资源。

5.多个学校与出版社合作形成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研发团队确保教材持续滚动开发。

七、结束语

高职教材建设应该进行总体设计,走专业化、系列化、实用化之路,走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相结合之路,逐步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立体化专业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

(作者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初探 下一篇:浅析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