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造了“问题学生”

时间:2022-05-26 06:27:39

谁制造了“问题学生”

2010年2月,我来到了广州市唯一的“工读学校”新穗学校任教,新穗学校是专门对品德行为偏常及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挽救的一种特殊学校,招收主要以打架、斗殴、勒索、抢劫、旷课、通宵打机、扰乱课堂纪律、离家出走、夜不归宿、顶撞老师和父母等为主要特征的未成年学生。孩子们大多文化基础薄弱,缺乏爱心、行为较松散、法制观念淡薄、我们也习惯叫这种类型的孩子为“问题学生”,这就是我整整2年的教育对象。

在守护这些孩子的日子里面,时常感觉自己不仅是一个“教育者”,而更多的是一名“守护者”,我在感受,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在记录,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在关注,关注他们在困境中的坚强与坚守,我在守护,守护这群顽童、无知却依旧不失纯真的孩子。

社会上的人都习惯叫我们的学生为“问题学生”,我总是觉得这是对我们学生的一种歧视,所以,工作这2年,对于“问题学生”这个词,我是很少在学生面前提及的,基本上不会使用,因为总是害怕这个词会触及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但是,一次偶然的事件,由于我的一时冲动,让学生看到也听到了“问题学生”这个词,我也为此一直深感后悔。

从进入工读学校的那天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关注和收集身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素材,也一直在从事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工作,2年来在杂志公开30余篇,还专门开通一个“守望‘问题学生’的日子”的教育博客,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杂志的记者在博客上关注到了我,应他的要求让我写一篇与“问题学生”的教育故事,做了与“守望‘问题学生’,追寻文化性格”的报道,应这位记者的要求,还让我提交了一张与学生在一起的照片。和学生在一起的照片,我还是有很多张的,当时,也没有多加考虑,顺手就挑了一张比较好看的照片,发给了杂志社。

几个月后的某天,我就收到该杂志社邮递的2份样刊,甚是惊喜,我和学生都上杂志了,惊喜之余,我一时冲动,不假思索就把这份杂志拿到了学生面前“炫耀”了一番,学生一下子都轰动了,因为很多人多上杂志了,非常兴奋,都急着找自己在照片的哪个位置,一位学生很沮丧地说:“老师,为什么没有我,你怎么不把我也照上去呢?”很多学生都争着问我哪里可以买到这份杂志?当时,我还得意地说:“这样的杂志都是在杂志社订阅的,一般在市场上是很难买到的。”

突然,不知道哪位学生瞄到了文章的标题,嚷了一声守望“问题学生”,孩子们的表情一下子就变了。老师,你是说我们吗?为什么叫我们“问题学生”啊,原来,我们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这时那位一直都在嚷着遗憾的同学,说了一句,幸好,照片上没有我。

现场一下变得尴尬起来,他们的表情告诉我:老师在您的笔下,原来,我的名字就叫“问题学生”,我就是你眼中的“问题学生”。就在那一刻,我从学生的眼中读出了很多,我们彼此之间建立下来的友情,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大了很多,因为在他们看来,我没有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其实,我也考虑了这些问题,所以,给他们看的时候,我故意用手把标题盖了起来,但是,还是被他们看到了。是啊,工作以来,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工读生”,“工读生”,很多人对这各个词是非常陌生的。但是,对“问题学生”的称呼却是非常熟悉的,因此,我写文章总是以“问题学生”的名义来写,也在各类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关于“问题学生”的文章和论文。本来,这些文章,对我们的孩子的成长发展,对他们认识自己的行为都是有帮助的,这些文字,我们的学生应该都可以看的,而且也应该给他们看的,但是没有一篇文章,是我有勇气去面对我的这些学生的。

这件事让我对“问题学生”有更深刻的思考,我也一直为此事深感后悔,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不只一次地给他们戴上“问题学生”的帽子,原来,我也是制造“问题学生”的“凶手”之一。

还有一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校承办了广州市关于“问题学生”的一场现场研讨会,研讨会上,硕大的横幅上挂着“问题学生”这几个字显得特别的显眼,不知道我们的学生看到这样的字眼,在内心深处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不得而知,就个人而言,我总是觉得,这样的用词,被我们的学生看到,就是一种活生生的伤害。

不只是我,我们普通学校的老师,我们的家长,我们的专家学者,很多时间,开口闭口地谈“问题学生”,但却不知道“问题学生”到底是什么模样?其实,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被问题”了,他们被我们一次又一次戴上了“问题学生”这顶帽子,甚至,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何时变成了“问题学生”。

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标签式的评价局限了学生的人格定位。但是无论是在良师益友的老师,还是在严父或慈母的话语背后,他们都在向我们的传递一个信息:“你是一个调皮、好动、有问题的孩子”。孩子在潜意识中接受了标签式的信息,从而认定了自己是一个有行为问题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学生本身并不认同更不愿意接受自己为“问题学生”这一说法,他们对“问题学生”这一称谓非常敏感,觉得这是对他们极大的侮辱,每次听到这个词语,他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发生极大的转变,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或大或小的问题,《教师月刊》2012年第1期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没有“问题”才是“问题”》,说到被冠以这样“称号”的学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其实,哪个孩子没有问题呢?真的没有问题的孩子吗?

他们是孩子,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他们犯了错,为什么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面就变成了所谓的“问题孩子”?为什么,我们的家长、教师,甚至社会为什么不好好反思,是什么造成了我们今天眼中的“问题学生”?我们关注“问题学生”,不能仅仅关注“问题”,我觉得对待“问题学生”,我们应该更重要地关注他首先是一名儿童,而不是“问题”。

在一次开学典礼上,学校谢校长给同学们分享了“什么是幸福”的报告,并与学生进行了互动。同学们,你们觉得旷课、扰乱课堂纪律,顶撞教师是幸福吗?你们觉得通宵疯狂打游戏机是幸福吗?你们觉得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是幸福吗?我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你的过去幸福吗?话音未落,一位新手举起手来。坚定地说,我的过去很幸福,但是,现在看来,很不幸福。当他回答幸福的时候,我仿佛出了一身冷汗,难道他们真是无可救药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但是,当我听到后面一句话时,我为这位孩子的充满机智的回答感到惊讶,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问题学生”,一个个让人“怜恨交织”的“问题孩子”。

其实,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于单亲家庭,长期“家缺失”和“爱缺失”,让孩子们在一个不完整的环境中成长,长期缺乏沟通,与家庭和学校脱节,过早地社会化而带来了一系列的“异化”,其实他们都是普通的学生,只是存在一些“问题”,他们需要的是身边更多人的关怀、关心和关爱,而不是更多的人给他们戴上“问题学生”的帽子。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新穗学校)

上一篇:漫话”教学这点事 下一篇:你自信,我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