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时间:2022-05-26 02:04:33

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自古便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道德警句。这种文化精髓作为中国优秀道德文化的一部分,为培育人的道德情操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现在处在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心,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和形形的价值观念冲击影响着象牙塔内的大学生,致使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在提倡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表现

1 日常行为方面

许多大学生个人素养比较差,日常行为比较随意,平时在校园内乱扔垃圾、水果皮等,不知珍惜校园环卫人员的劳动成果;有的学生经常性旷课、迟到、早退,沉溺于网络世界不可自拔,甚至还耽误了学业;还有的学生不爱护公共设施,认为水电桌椅等硬件设施是学校的财产,跟自己没有关系,在个人负面情绪需要发泄的时候任意破坏,胡乱践踏。

2 生活消费方面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大学生与家庭尤其是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平时跟家庭沟通比较少,只有在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才会跟父母打电话索要生活费,而一旦拿到生活费后便抽烟、喝酒,大肆铺张浪费,有的还出入酒吧、茶座、KTV等一些高消费场所。有的学生无视家庭困难的现状,盲目与其他家境优越的同学攀比,超前消费,花大笔的钱购置高档手机、名牌衣服等,丝毫不体谅父母挣钱的辛苦,也忽略了老师和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期待。

3 人际关系方面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待人接物上考虑不到或者根本不考虑别人的需要与感受,不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在人际交往出现矛盾或摩擦的时候,只指责别人的不足之处,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与他人相处时只能受其惠,而不能受其责,没有宽容和谅解之心。甚至有时候会为一些小事情破口大骂、大打出手。

4 对学校和社会的态度方面

许多学生觉得学校的硬件设施差,管理机制有问题,总是埋怨学校没有给自己提供足够优越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从而仇视老师、仇恨学校。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考试作弊被抓、班主任不给其批假等一些琐事在网络贴吧上大骂老师。有的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但不感谢他人给予的资助和帮助,反而认为助学金、助学贷款等一些补助理所应当是属于自己的,若没有被选上就大骂老师和其他学生;许多大学生因为自身或家庭在社会上受了挫折,或者因为就业难等问题对社会大环境感到不满,便认为这个社会是黑暗、不公平的,从而仇恨社会。

二 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

1 家庭教养的失衡

当代大学生多数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一般为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就处于家庭的核心地位,父母往往忽略对孩子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感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护犊心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他们处处袒护孩子。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处处占上风,不能吃亏。从而导致了孩子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只愿意接受爱和照顾,只想着得到和索取,而不懂得承担责任和义务。

2 学校教育的忽视

中国的基础教育模式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一直只重视智育教育和升学率,忽视精神教育和成人教育,对学生的责任感、爱心、奉献意识等这些做人的基本素养的培养很少。在高等教育中,由于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为维持办学效益也一味追求就业率,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德育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导致许多大学生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等现象。

3 自我教育的匮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人在出现完整的自我意识之后,对自己和社会、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有了一个逐步的认识,这个过程是自我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但是大学生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道德方面的匮乏,反倒习以为常。他们虽然对自我有强烈的认知,但真正对如何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和进步却关心得很少,对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和自己的言行的后果也没有太多的考虑。

4 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

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冲击着传统的主流价值体系,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念如金钱和利益的交易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逐渐侵蚀着人们的良知。当代大学生基本出生于20世纪80和90年代,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很多经济社会中消极、庸俗的人际现象。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使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感恩意识缺失等问题。个体道德人格的异化蜕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道德风尚,社会道德风尚又与个体的道德人格相互影响,恶性循环。一些社会负面效应也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恶劣影响。

三 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1 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家长和教师都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发现并及时纠正各种消极、错误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取得和付出是相互的,对别人的点滴恩惠也要懂得报恩,而且有了报恩之心,更要付诸行动,这样才是真正懂得了感恩的意义。要注意提示学生为什么要回报,该怎样回报,例如,在成长过程中接受过何种不同的爱,是否想过要回报这些亲人、朋友,是否想过要传达同样的爱给别人等。总之,要将这种感恩、报恩的道德意识贯穿于学生对生活与生命的体验之中。

学校也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摆脱传统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结合时代先进模范典型和热门话题,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回报意识,从而达到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目的。

2 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情感

在感恩教育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很重要,而这需要良好的沟通,即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沟通。通过一些活动逐渐疏通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增进友谊,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克服自身的依赖心理和寄生心理。

学校可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布置校园,通过广播、校报、橱窗、展板的形式定期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包含感恩教育内容的文件,注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也可以通过影视媒体播放有关感恩教育方面的电视、电影和公益广告等来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例如,公民道德建设模范选出之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和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相互的学习和思考氛围中不断激发感恩的情感。

3 拓宽实践感恩教育的途径

实践是磨炼人的个性、锻造人格的最有效方法和手段。在感恩教育中,应该从一些看似繁琐的小事着手。例如,在节假日时间帮父母做做家务,经常跟父母打打电话;在上课时帮老

师擦一次黑板,帮老师倒一杯水,经常去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付出中体会到快乐,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成就感。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心,更好地理解感恩的真正内涵。

近年来,随着高校帮扶经济困难学生政策的扩大宣传,各类助学工作已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助学工作中点拨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开展感恩教育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途径。

4 家长和教师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对于青少年而言,模范在维持纪律和遵从社会规范方面颇为重要。”首先,作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该自身就具备感恩思想和意识,平日在生活中具有待人友好、与人为善、孝敬老人、尊重他人等优良的品质,注意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中不断输送感恩教育的营养。

其次,开展和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也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育学生怎样学会做人,自身要身怀感恩心、仁爱心、充满人文情怀。这才是完整的教师人格。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对学生的文化课教育中注重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要为人师表,更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影响教育的可信服程度。

2005年2月19日,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可见感恩意识是未来和谐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起码素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不是靠一夕之功就可完成的,也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手段结合人的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开展,更需要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范,让这个社会充满友爱。

参考文献

[1]赵艳,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7(5):136

[2]丰根风,彭青,熊来平,叶志平,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72-73

[3]赵红丽,试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7-9

[4]万卫华,祁正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J],职业与教育,2008(8):173-174

[5]包蕾,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8(7):165―166

上一篇:新生辅导员的工作定位 下一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