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校园 提高学生环保素养

时间:2022-05-26 02:02:07

建设生态校园 提高学生环保素养

一、学校概况

北京市八一中学坐落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现有79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教职工300多名。学校的前身是中国人民晋察冀军区荣臻学校。在聂荣臻司令员的关怀下,1947年3月1日创建于河北省阜平县向阳庄,1949年随的胜利步伐进驻北京。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经过几代师生的共同努力,保持并发扬了思想领先、艰苦奋斗、严格要求、高度负责的光荣传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发展建设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多年来,八一中学培养出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他们之中很多人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学校已成为北京市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和市示范高中学校。

二、背景描述

八一中学校园面积200余亩,其中教学用地15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除甲、乙两楼已完成抗震加固外,其他建筑均要进行抗震加固,在此契机上以传承红色经典,创建生态八一理念为指导,把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生态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和校园建设中去。建设具有八一特色的阳光学校。

三、设计思路

始终贯穿着打造一所教学、实践、育人,阳光于一身的生态特色学校。

建立太阳能光电、光热与新能节约新技术、添加新产品,对节约技术进行设计与利用。

在“阳光校园”建设过程中,渗透人文气味和生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情景相融”,凸现文化氛围,寓教育于环境中;在内容上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物质文化)和软件基础设施(精神文化)建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多维的统一体;在规划上整体考虑,分步落实。充分体现学校教育和示范功能。

四、目标

通过全方位校园太阳能改造,使八一中学节能理念在课程中渗透,在校本课程中开发,在社团中培育,在全体八一师生中养成。实现了知识教学与生态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同时促进教师更好更深地挖掘学科教学的价值,促进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的效果,为全校师生营造生态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效,逐步打造富有文化特色的阳光生态校园。

1.预期成果描述

(1)项目介绍:涉及光电、光热、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橱窗、太阳能门头字体显示、太阳能指路牌、太阳能校园文化、太阳能互动实验室等。

(2)阳光校园规划设计预期成果:使校园内照明全部太阳能化。

(3)太阳能光电:解决初、高中零排放楼供电照明、校区照明等。

太阳能光热:解决校园师生整体热水使用。

(4)针对生态思维在中学教学、学科教学中的生态意识培养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配套开发我校校本必修太阳能光电课程、太阳能光热课程。

(5)配套开发与能源相关的社团。

2.实现的进度预估为使阳光校园建设具规划性、实用性与前瞻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为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实施分三期(五年规划)建设思路:

(1)“硬件”(物质文化)建设

第一期:在遵循校园整体规划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硬件基础建设,设置并优化校园景观,增加校园阳光人文内涵标志。

①加紧对校园整体景观的太阳能布置与优化

A继承加强校园太阳能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

B充分使用太阳能在整体校园绿化建设上,对每处景观再进一步细化,逐步提高绿化档次。

②太阳能校园人文内涵标志的设置与命名

A完成对校园内所有道路及主要植物的挂牌、命名。

B补充道路、绿化等功能区的路标指示说明、环保标语牌和宣传警示牌。

C制作校风、校训等学校精神告示牌及增设名言警句、标语,弘扬校园特色文化。

第二期:根据特色校园建设思路,构筑体现“养成教育特色和学校发展历史”的人文内涵景观。

①新增高中教学楼空中花园太阳能配套供给。

②设计、开发生态教师备课场所太阳能供给。

③完成对所有绿化区域太阳能灯系统配置。

第三期:巩固建设成果,进一步以“阳光文化”为宗旨,优化、完善校园整体景观。

①建立“阳光校园”建设成果宣传基地。

②根据学校总体规划,选择合宜的场地设立太阳能文化宣传栏。

③在学校改建、发展的过程中,新的基建项目的规划及建设应严格按照体现阳光特色的规划理念,并按照学校整体规划要求,促使校园整体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发展。

(2)“软件”(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阳光理念、阳光文化、阳光环境”宣传与教育,逐步打造一个“阳光校园”。“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要同硬件设施建设相协调,并贯串于学校教育教学、学生发展及校园活动之中。

①教学研讨活动中体现生态思想,渗透生态思维,开设讲座进行指导,组织相关教师或邀请环保部门专业职员,为学生开设与阳光教育有关的讲座,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生态环境教育理念。

②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生态理念融于教学之中,理科教师通过实验、推理等方式展示科学与生态的密切关系,文科教师则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事例实现生态人文两相宜。以实现学科教学与生态教育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了学科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同时促进教师更好更深地挖掘学科教学的价值,促进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③引导学生追求人性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生活方式,逐步理解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等科学思维,实现知识教学与生态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

上一篇:对仗生雅趣 语文显特色 下一篇:图书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