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场“有戏唱”

时间:2022-05-26 10:55:25

【前言】游戏场“有戏唱”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问题2:设施与材料安排有待进一步优化。 户外活动器械多是高结构、独立的、不可移动的,且功能单一。 材料与设备多为适合户外体育活动,缺乏多元性、自主性,难以满足幼儿探索、建构、艺术创造和表达需求。 问题3:户外活动的时空安排亟待进一步统筹。 幼儿人数多,聚...

游戏场“有戏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户外游戏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幼儿体能、认知、社会等全方位发展的游戏空间。2015年,我园有幸加入区校园整体提升工程之列,在课程游戏化大背景下,我们深入思考:

一、审其缺――分析问题,作为改建依据

问题1:空间布局的整体规划与专业设计不足。

活动区域大部分集中于老教学楼前,缺乏整体规划。

场地设置、户外设备多为现成材料,较少有对自然物的再利用,缺乏生B性。

问题2:设施与材料安排有待进一步优化。

户外活动器械多是高结构、独立的、不可移动的,且功能单一。

材料与设备多为适合户外体育活动,缺乏多元性、自主性,难以满足幼儿探索、建构、艺术创造和表达需求。

问题3:户外活动的时空安排亟待进一步统筹。

幼儿人数多,聚拢多,互相干扰现象较为严重,教师难以顾及所有幼儿的安全。

部分场地出现闲置状态,零星场地利用不足,整体开发利用有待提升。

二、察其需――形成思路,细化具体做法。

我们结合园所实际情况,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坚持安全性、因地制宜性、多样性、趣味性、经济性等原则,逐渐形成了户外环境改造思路――创建安全的、生态的、多元的、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户外活动游戏场,将户外环境创设与我园的“享玩”课程理念进行无缝对接。

思与做1: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原有园形地貌,对户外活动区进行重新规划:1号教学楼前主场是集体活动区,东边是自主探索区,南面是艺术区,西边是建构区,1号楼2号楼中场区是组合器械区,2号楼后场地为自然探索区。

思与做2:巧用空间、优化场地。

(1)软硬地面,开展多类活动。

我园创设了软硬兼有、不同材质的地面环境。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根据不同游戏需求选择不同的游戏场地,如投掷、钻爬活动在硬地面进行,奔跑跳跃在软地面进行,自然探索活动在绿地开展等等。

(2)巧用空间,提升趣味性和实用性。

幼儿园户外环境不仅有平面空间,还有垂直和立体空间。每一处角落,都经过细致考虑和系统规划,不仅精致美观,而且要互动享玩。另外,我们设置了活动雨棚,既节省空间,又有效解决了雨天活动材料存放问题。

思与做3:拓展区域、多元材料。

课程游戏化理念告诉我们,户外环境创设不仅为孩子单一运动准备的,可以是探险运动,也可自主建构、享玩音乐、创意美术、科学探索……

一方面教师基于户外活动环境积极开展健康、艺术、科学等领域多样性活动。

另一方面,户外运动环境的创设也是课程资源调查与利用的缩影,我们充分挖掘家长和身边社会资源(竹制品、木制品、树桩、轮胎等)提供丰富可变、实用有趣的低结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促进幼儿自主户外区域游戏能力的提升。

思与做4:交错时空、提高利用率。

在《指南》引领规范操作的基础上,我们也因园制宜地进行了省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理念下的一些变革。首先,小中班和大班年级组的户外时空交错的弹性时间操作,中大班幼儿的混班户外区域,时间大块面的统整避免了无效等待,且给予孩子更充足的户外游戏资源,使游戏时空得到充分保障。

三、顺其然――游戏场“有戏唱”,助推师幼成长

带着以上问题与思考,我们以“健康悦纳、自信快乐、自主创新”为幼儿发展宗旨,演绎了一系列户外游戏场上的精彩唱腔。

唱腔一:挑战、激趣。

一年多时间内,我们通过户外场地布局调整,增加了原生态活动区、跳跃雨林、迷彩探险、欢乐打击、互动投掷等低结构游戏区域,为孩子提供了60余件低结构材料:创意涂鸦的旧轮胎,长长短短的竹梯,功能不一的木质器械,孩子们搬的搬、滚的滚、推的推,任意搭建,自主记录,分享交流,幼儿在钻、爬、跳、蹦、平衡、攀登、击打、创意、建构中获得自由体验的乐趣。

唱腔二:多元、艺趣。

我园以“享玩”游戏精神为主线,提供多元材料生发更多类型的游戏。

1.艺术畅享。

我们借助墙面、长廊,开辟一番别有洞天的音乐壁廊:墙面,挂上锅碗瓢盆声效乐器;空中,悬吊各种材质风铃;地面,大小粗细不一的“创意非洲鼓”,敲击欢笑声此起彼伏,《彩虹恰恰恰》更是体现了户外运动与音乐的完美渗透……

2.建构创意。

低结构的材料都来自于日常生活:水桶、鸡蛋托、废纸盒、木块、旺仔奶罐、PVC管……大大小小、造型各异,一番涂鸦装饰后,孩子们根据需要随时取放,创意搭建……

唱腔三:自然、闲趣。

我们一直努力创设一个具有可感知、趣味和互动性的自然探索环境,激发幼儿对生命最质朴、本真的体验。

1.在自然中生活、探究。

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我们将自然区分为:“家”门口的自然角――各班自然角所处位置不尽相同,内走廊、教室窗格、楼梯拐角都能成为孩子与大自然对话的“窗口”;乐活种植园――这里是幼儿播种、管理、观察、收获、分享种植成果的“嬉戏谷”;我与小动物共成长――花鸟鱼虫在此尽情欢畅,生命间悄然对话……合理的划分创设了开放的探索空间,幼儿在与自然亲密接触中得到生命的滋养。

2.在自然中学习、游戏。

种植园里蕴含着无限教育的可能,为幼儿学习发展提供了自然而独特的教育价值。我园的柿子林墙角里密密麻麻地结了10余张蜘蛛网。幼儿好奇地问:蜘蛛为什么喜欢在这里结网?他们的网一样么?蜘蛛喜欢吃什么?我们拥有大片的土地,才会有雨后的蚯蚓从土里钻进钻出,小蜗牛爬来爬去……在这样的自然气息中,《蚕豆乐》《幼儿园里的树》《小鸡出壳》《我是小花农》等主题应运而生,通过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幼儿获得了直接的感知经验,满足了科学探究的愿望。

在整个户外环境创设过程中,我园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大家愈发关注游戏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兴趣和需要。

最终明白,游戏中,教师做好三件事:

提供――充足的可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幼儿需求的多元材料;

观察――游戏中幼儿的行为状态,记录反思,优化调整;

引导与支持――当幼儿游戏中需要帮助时,适时介入与引导。

幼儿必获得四发展:敢――自己拿取喜欢的材料;会――自愿选择喜欢的游戏类型;能――自发寻找游戏同伴;勤――自主收拾标记对应的玩具材料。

上一篇:恰当“引导”,给幼儿充分观察的空间 下一篇:多次法根管治疗和一次性根管治疗在牙体牙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