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时间:2022-05-26 10:37:35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摘要:园本课程也称为幼儿园本位课程,其实质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的决策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环境。"农村是一大天地,有独特的乡土风情和乡土文化,只要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就充分进行挖掘和利用。规程中指出:学前教育机构要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来生成课程内容。强调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主张教育者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农村的乡土资源唾手可得、取之不尽。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幼儿园课程中使幼儿园的活动更具时效性和地方特色。乡土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需遵循开放性、多元性、适用性、经济性原则,利用多种途径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做到"教材来源与生活。"

关键词:乡土资源;园本课程;教育资源;原则;途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409-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环境。"农村是一大天地,有独特的乡土风情和乡土文化,只要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就充分进行挖掘和利用。在课程多元化的今天,幼儿园的课程也呈现出多样性模式。与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无硬性规定的材,也无统一的教学计划,提倡形成师生共同建构的、具有本地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

佛冈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区县,有神奇美丽的自然、浓郁的民俗风情、人们的生产劳动,一年四季,处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说大自然是我们的活课堂,乡土资源是我们的活教材。近年来,我们利用身边所特有的这些优势,深入挖掘了当地的乡土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我园开展园本课程活动寻找了一条适宜的途径,同时也发现了乡土资源有着重要的开展利用价值。

1.挖掘乡土资源,创设乡土特色环境

一直以来,我们非常注重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与孩子共同打造"富有创意的乡土特色环境"是我们进行环境创设的宗旨。一走进城北幼儿园,也许给大家的感觉是很"土"。首先是种植的东西很"土",我园根据季节变化,教师与孩子共同在种植园和班级植物角种上植物和农作物供幼儿观察探索,种植的都是乡村的土东西,如稻子、花生、竽头、莲藕、瓜果、萝卜等。孩子通过观察这些土植物的生长过程,每次都收获良多,乐在其中。

其次是环境创设的材料"土",在幼儿园走廊、楼梯、活动室到处布满了幼儿、教师、家长用各种天然材料制作的各种各样的作品,有扇子制作的色彩斑斓的大树和孔雀;有稻草制作的美丽的蝴蝶、孔雀、小狗、恐龙等;有豆子制作的小鱼、山羊、自行车、飞机等;有松果制作的小蜜蜂;有竹子制作的各种美术作品;有蔬菜、瓜果制作的小动物;还有用野花野草、农作物等自然材料布置的环境,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遍、简便、经济的各种自然材料,成了孩子们的宝贝,给孩子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2.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2.1收集自然材料,开展区域活动。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许多幼儿园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为幼儿设置各种活动区,给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而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我园在区域活动的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上,做到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材料,凸显浓浓的乡土气息。如:我们收集各种的叶子、泥土、石头、果实、稻草、瓶子等材料巧投于区域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利用最自然的材料让幼儿获得最感性的认识;在角色游戏中有的孩子用野花在娃娃家插出漂亮的瓶花,有的在餐馆用小石子当米饭、当肉馅,有的用泥来做包子、饺子,通过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结构游戏中,孩子们用我们投放的各种纸盒、瓶瓶罐罐,竹筒等搭出各种各样的建筑物,用现成的小石头、小木棍、野花、野草做辅助材料在沙地上建构美丽的家乡,未来世界等;在表演游戏中,孩子们用碎布料、塑料包装线、塑料袋等做成各种的服装,头饰等。

我们的材料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收集的:幼儿主动收集的。近年来,教师们经常带领孩子到附近的草地上玩,幼儿很喜欢,每次都能摘一些野花、拾一些树叶回来。有一次当我们再去幼儿园门前的小路上玩时,看到满地都是石头,而且被雨水冲刷得干干静静,孩子们见了很兴奋,他们边捡边数,我马上找个袋子供他们存放,并问他们:"这么多石头,我们拿回去怎么玩?"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可以跳房子,可以练习数数、也可以摆图案,还可以在石头上画画。回园后,孩子们对这些石头百玩不厌。 再有就是教师引发孩子注意的。有一次,有一位带班老师从家里拿来一个畸形萝卜,我们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它做了一个小兔子,孩子看了很喜欢也很想做,于是教师鼓励孩子收集自家畸形蔬菜水果进行水果手工制作。教师发动幼儿与家长收集的家长积极的参与可以丰富区域活动的开展,每年我们都发动幼儿与家长收集废旧物品,如:旧挂历、各种塑料瓶、大小盒子等。我们单单用旧挂历就做了拼图,纸棒,卡片等.家长们看到这些不起眼的材料,在幼儿园能发挥作用,都愿意配合收集。现在,我们的家长还会主动联系老师,向教师提出收集材料的建议。如:老师,我家这两天在收玉米,那些玉米梗你们要不要呀?老师:我家建新楼了,剩下很多旧瓦片,我明天带到幼儿园吧!家长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材料的收集重要,但材料的投放更重要!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就像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

2.1.1材料应有目的性。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如,在"认识稻谷"活动中,我们就在科学区里投放了稻谷、米粒、米粉等让幼儿观察,在美工区投放了稻草、米糠、米粒等让幼儿粘贴和编织等。我们在投放区角材料时首先考虑怎样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很好的互动,使得主题活动更加的完整、丰富、深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在不断的主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幼儿才能获取信息、积累经验、丰富情感, 从而获得发展。

2.1.2材料应有趣味性。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

2.1.3材料的丰富性。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如认知类和探索类;再则体现在材料的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品种多样,功能多样。如:本土的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沙石、贝类、大小不同的纸盒、玉米皮、各种种子、叶子等)。在绘画区,我们除了投放油画棒、彩笔、绘画纸及各类折纸用的纸。我们还投放了各式各样的剪纸、各种布贴材料、树叶粘贴材料等。树叶可以让小班的孩子用做粘贴、拓印画等。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利用玉米皮进行编织、撕碎粘贴等,一物多用。在"有趣棋社"区里,有中国象棋、跳棋,还有走数字棋等。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在发展中也存在个别差异,所以我们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棋类的投放。他们的玩法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是随意投放的,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积极动手、积极动脑,引发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在材料的操作中互动中求得各方面的发展,

3.2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乡土资源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又不用花钱的材料可以用来开展富有特色的户外游戏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来开展户外活动。这两年在实践中渐渐形成了具有我们乡村特色的户外活动,赢得同行与领导的好评。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材料制作了丰富多彩的教玩具,使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如我们利用竹子、稻草、旧报纸、旧轮胎、木头等各种自然材料制作了高跷、稻草人、纸球、水枪、梅花桩、台球、沙包、弹弓、滚筒、套圈等等丰富多彩、适合各年龄段孩子多方面发展需要的体育活动材料和民间游戏道具,这些玩具既漂亮又实用,远比在商店买的运动器具更具有乐趣和挑战性,更能让孩子在锻炼、游戏中获得快乐。我园的游戏活动材料虽然是土和廉价,但活动形式很灵活,创造的活动价值很高。如竹棍和铁线,就能制成"车铁环"玩具,幼儿手持一根顶端有弯槽铁棍,推着铁环向前飞跑,锻炼幼儿的跑、平衡和手脚协调能力。稻谷收割后,老师带幼儿去农田收集稻草,用稻草制作飞碟、编制草绳、搭稻草房子等,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拿着自己用竹子制作的长枪、手榴弹、弓箭等在一簇簇的稻草前玩"打游击战"的游戏,这些对于从小被电动玩具、动画片等科技产品包围着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开辟了一片自由探索、亲近自然的新天地,有效地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积极性、主动性。

3.3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教学。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课程应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来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鲁讯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动地道出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向往及大自然给予儿童的快乐。

我们山区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有清清的溪流、花草树木、鸟语花香,有广阔的农田,硕果累累的果园,秀丽的山村……。而孩子们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之情。为此,我园改变旧有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带领孩子走出教室,越过围墙,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生动、有趣、有效地学习,享受自然之美。我们还利用泥土、石头、稻草、竹梯、竹片、竹筒、瓦片、野花等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稻谷主题教学为例,我们是这样开展主题教学实践活动的。

稻谷是农村家家户户都种植的粮食,春天是稻谷播种的季节。以前我们也曾开展过稻谷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虽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教具学具,但很难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持久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我们开展稻谷主题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春天的时候带领孩子到农村的稻田里开展实地教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就像出了笼的小鸟。远处的高山,近处的小溪、田野……,美丽如画的风景吸引着孩子,特别是来到一片片的稻田地,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兴高采烈。我们通过让孩子们观察秧苗和农民插秧,我们让每个幼儿拿一株水稻,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他们发现水稻的秘密。孩子的兴趣很浓,不断地说:稻谷的根很多,像老爷爷的胡须;秧苗很绿很绿,它的样子跟草长得很像;为什么农民伯伯插秧要把秧苗排成一行行?秧苗一定要种在泥土里吗?等等,带着孩子的问题,我们邀请了农民伯伯讲解稻谷的生长过程:什么因素会影响到稻谷的大小、叶子的茂密程度、种植方法。通过农民伯伯的讲解,孩子了解了更多的有关稻谷的知识,知道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孩子们纷纷表示要长大了要学习新技术把稻谷种好和珍惜粮食。

3.4挖掘乡土传统文化,开展亲子活动。我们山区也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间风俗、民间小吃……我园教师通过挖掘整理,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将这些土里土气的本土资源精心设计成让幼儿、家长耳目一新的教育活动。

我园地处山区,邻近的山就有粽叶,端午节到了,为了让孩子了解包粽子的全过程,我们带领孩子到山上去摘粽叶,端午节的前夕,我们举办了"端午节,粽飘香"的大型亲子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包粽子。活动那天,幼儿园彩带飘飘,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孩子们带着妈妈、奶奶或外婆来到各自的活动地点,骄傲地拿来自己采摘的粽叶让自己的家长教自己包粽子。有的动作娴熟,手把手教孩子如何折粽叶、如何包裹,有的年轻妈妈不会包,就很谦虚向年龄大的老人请教。老人则一会儿教年轻妈妈,一会儿教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则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学着如何折棕叶、如何放食物、如何绑粽子,整个幼儿园都沉醉在一片浓浓的粽子香味中。包好后,我们把粽子拿到幼儿园厨房,煮熟了,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来品尝。虽然粽子的形状"五花八门",有大有小,但孩子们高兴地到处说:"这是我包的","那是我妈妈包的"。一脸的骄傲自豪,整个校园一片欢声笑语。在端午节那天,我们用与孩子一起制作的龙舟进行《赛龙舟》的比赛。孩子们兴高采烈,大声呐喊,拼命地鼓掌,整个幼儿园一片笑声。教师们也参与到孩子们的比赛当中,使比赛更精彩!孩子们使劲呐喊,使劲挥动双手,小脸因为兴奋和叫得起劲而红彤彤的。

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如我们县比较有传统民间节日特色的舞鲤鱼灯、豆腐节、舞被狮、舞春牛。这些节日与我们的孩子的生活实际贴近,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民间的传统艺术,都会在幼儿面前得到充分展现。在每一个传统节日我们的老师都带领孩子走进乡村,走进民间风俗,感受民间风情。通过我们特有的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体验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幼儿在传统节日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民间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3.乡土资源进入幼儿园的效果

3.1促进了幼儿全面的发展。乡土课程资源更能够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教育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且经常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便于幼儿直观的了解,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利用本园特有的课程资源这一突破口培养幼儿新能力是切实可行的。现在,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发现身边的事物,还会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我们也经常能听到孩子在说:"老师,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真奇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别急,我们一起找,一定会有办法的"。 孩子们成了活动的主人,他们不再跟随老师做这个,学那个,而更多的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商量玩法,寻找材料;孩子们争着将自己的玩法告诉大家,完成设想,体验成功;他们热情地邀请朋友们、老师们去玩一玩,分享快乐。幼儿通过学习乡土课程,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了浓厚的爱家乡情感,同时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3.2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教师对所教对象主体性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近两年的实践使教师的观念从应然转变到实然,起到了质的变化。如:在几次对外开放的地方园本课程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融为一体、和谐互动,教师引导而不替代,让幼儿在自由的操作、尝试、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让幼儿在自身的直接感受中得出结论等,得到了听课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这种新的教学活动面前,我们的老师已经意识到使自己"学会教",才能更好地使幼儿"学会学",为此,教师们对自己在活动中的组织情况和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表现情况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并通过教师间的互相观摩、交流,在教学中不断地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自己教得适度,幼儿学得主动。这一切不仅保证了幼儿的活动质量,更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了大大的提高。通过开发乡土课程,我园教师已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养成良好的教学行为,产生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3.3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幼儿园文化。将优秀的乡土文化资源引进幼儿园,让幼儿对这些乡土文化形成一种学习和热爱的意向,并能在对这些文化的接触中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民间,去亲身感受本地文化,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参观实践、交流表达、动手尝试等途径,让每一个孩子用心灵与大自然、大社会对话。

有了环境的浸染,我园创设了富含乡土文化的幼儿园小环境。幼儿园在收集整理家乡的特产、历史文物、名胜古迹、传统节日见闻等乡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熏陶,让孩子随时感受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乡土文化。 幼儿园组织教师和家长,群策群力,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引导幼儿共同制作具有乡土特色的学具和游戏器材,进而让儿童在游玩中亲身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我园已初步形成了我园的乡土特色课程。开设了民间歌曲、美术作品、家乡特产、历史文物、故事传说、名胜古迹等比较适合幼儿园的课程。

上一篇:浅谈新闻英语的汉译技巧 下一篇:航空物流货运市场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