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优势

时间:2022-05-26 09:03:38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优势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教材的挖掘、背景人物的解析以及词汇渊源的寻觅等等,均可以找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博大的爱国情感、顽强的意志毅力、和谐的集体情感等的绝好素材,因势利导,对学生开展积极情感教育与培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初中生在学习、生理等各方面的变化,既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和困惑。语文学科以其“多重属性、多种关系、多向互为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的统一体”的独特魅力,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特别是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

一、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得天独厚

面对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前景充满理想与信念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材中所涉及中外历代仁人志士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的不朽篇章,无不对学生具有启迪和借鉴的作用。司马迁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阐释了自己独步古今的生死观;诸葛亮则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寥寥几字表现出他对蜀汉的无限忠诚;范仲淹胸怀天下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脍炙人口;文天祥面对屠刀、以死守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箴言依旧光照史册。贝多芬双耳失聪,凭借自己坚韧的毅力和对音乐的执着顽强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命运交响曲》;保尔柯察金不愿虚度年华而誓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人类解放事业的人生目标,又曾成为多少有志青年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诸如此类的人生观教育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俯首可得,我们只要在教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想,震撼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淀生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二、激发博大的爱国情感――情感共鸣

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不乏散发着强烈爱国情感的不朽篇章。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之叹;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不避驱驰、重振河山的壮志豪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矢志不渝、报效祖国的不悔精神;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忠贞无二;19岁东渡赴日求学时所书七绝中“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少年抱负;以及朱自清一身病重,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民族气节等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佳切入点。我们可以通过讲读启感、朗读激感、写作抒感三个步骤,让学生得到爱国情感的体验、熏陶,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和培养他们浓厚的爱国激情。

三、培养顽强的意志毅力――近水楼台

回顾历史长河,前人走过的奋进之路上,依旧弥漫着历久愈浓、沁人心脾的翰墨之香。愚公移山、映雪囊萤、悬梁刺股、凿壁借光、以荻画地、卧薪尝胆……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四字成语背后,无不蕴含着一个以顽强意志拼搏成功的故事。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励志之言,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警示之语,又曾激励过后世多少人以顽强毅力奋发图强,走向成功。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许多著名作家,他们的成长之路更是不断战胜挫折磨难、不懈追求的奋斗之路。司马迁受刑则潜心《史记》,蒲松龄落第而笔耕《聊斋》;曹雪芹家道败落奋著《红楼梦》,安徒生屡遭失业成就《安徒生童话》;更有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怕的精神,创作出不朽篇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此之例,不胜枚举。我们只要稍加留心,便可从教材中随处发掘出无数的鲜活事例,在轻描淡写的拓展延伸中,亦或寥寥数语的启发点拨下,让学生养成“用笑脸迎接命运的磨砺,用勇气来应付自己的困境”的顽强意志。

四、培养和谐的集体情感――引导得法

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特别是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主义观念具有巨大的助推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基于文本来展开的,文本形式的多样性也造就了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诗歌内容可以开展朗诵比赛,小说戏剧可以展开课本剧表演,词曲教学可以讲唱结合,写景状物可以对比观察,说明文学习可以实践考察等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并非以一人之力可独立操作,很多时候需要小组甚至整个班级集体参与完成。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更是如此,从活动的准备、资料的收集、讨论分析、形成成果等各个阶段,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通过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集体主义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积极情感是一切活动强有力的鼓舞者和发动者。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好、利用好教材里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的内容,采取恰当有效的激发引导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如此便不难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了。

(裴希江 甘肃省张掖市新墩镇中心学校 734000)

上一篇:高中作文评语的写作策略浅析 下一篇:诵读经典名著 提升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