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 推进校本教研

时间:2022-05-26 07:41:27

立足课堂教学 推进校本教研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校本教研必须植根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蕴含着多种养分,充满七色阳光。课堂教学为促进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教育行为中成长,在职业岗位上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促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立足课堂教学,推进校本教研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和作法。

一、明确校本教研重点

在校本教研中,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纷纭庞杂,浩如烟海,众若星瀚。这就要求我们从校本教研的需要和基本的要求出发,明确校本教研的重点,以形成校本教研的几条主线,贯穿校本教研的全过程,达成循序探究、一以贯之的格局。我们认为,其重点主要有三。

1.践行新课程理念。创新,从理念开始。要创新课堂教学,则须更新教育观念,践行新课程理念。为此,学校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环节进行了定格研究。例如,我们把一位老师的课录下来,然后请老师们坐下来,边放录像,边对这堂课进行分析和研究。当放到精彩处时,定格,开展讨论,分析其是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当老师们认为某个地方或环节有问题时,定格,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如何设计与实施才算贯彻新的课程理念。这样的研究,不断进行,有助于新课程理念内化为师生的教学行为。

2.转变教学方式。新课程提倡转变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究和实验。于此,我校数学科组颇有成效。其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在学生参与下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探索式教学。采用“发现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

3.改进教学方法。方法是规律的外显。孟轲曰:“教亦多术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教学得法,尽展其妙,则必事半功倍,且乐在其中也。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是校本教研的重要课题,须践行课堂,灼灼其华。几年来,我校着眼于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对诸多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实践和研究。下面,引举诸法,品其精微,抑或对我们有所启迪。

(1)激趣法。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化干瘪为丰满,是此法的基本特征。反实创虚是其有效方法之一。所谓反实创虚,是依客体创设形象,翻新激趣,以帮助学生记忆与巩固。例如,1度≈0.017453弧度,可记为“两口一吃有四五天酸”,像形谐音即得。

(2)激疑法。设置适当的问题与矛盾,使学生急于解决而又不得其法,从而激发他们对新课的浓厚兴趣。这种方法多用于新课的导入。例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时,首先,教师出示了一组由简单到复杂的数据,要求学生逐一判定,以促使他们产生探求判定法则的强烈愿望。

(3)情境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可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认知与识记。其直观性、情趣性、生动活泼性等特点,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涵,陶冶学生情操。例如,在教学“分米与毫米”时,教师用文字向学生展示了这样的情境:“早晨,小明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来,用60米长的毛巾洗完脸后,迅速来到学校,走进教室,他坐到4米高的凳子上。”学生宛然入境,议论纷纷,捧腹大笑。笑声中蕴含着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真切体验。

(4)调味法。课堂教学的运筹,恰如美味佳肴的烹调。须注意添以精料,调以美味,把握火候。课堂教学的“三剂”,运用恰当得体,则具奇效,可使师生兴而不衰,乐不知疲。其为:搞好开场白,注入兴奋剂;增强幽默感,添加剂;运用过渡语,巧施催化剂。

(5)布白法。布白者,留以空白也。心理学中的“完形理论”认为“残缺、空白”的东西,最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从而引发进取追求的“内驱力”。白石老人画虾,白纸上往往不见水的踪影,但虾已突出,水则虚生。“布白”妙在“以虚为实,虚实结合”,唤起读者联想,令人遐思无限。在课堂教学中若巧用此枝,则更见其妙。例如,数学中的条件隐含题、语文中的续句续文题、理化中的现象释疑题、史地中的填图题等,均属此列。其运用独到相宜,则更易点燃学生求知的。

(6)设疑法。思路是解题、作文、写诗、绘画等成败的关键。开拓学生思路,方法灵活多变。设疑导向,则是其最重要的方法。但切忌不拘巨细,频频发问。须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做到提要钩玄,以约驭博。切忌晦涩冗长,不知所云。因此,教师须认真备课,博览广思,深钻细研,反复推敲与提炼,设置出遂意得体的问题,像春蚕那样,细食绿桑而结成晶茧;像蜜蜂那样,广采芳粉而酿成甜蜜。

(7)品读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品读是感悟文本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正如下面的描述:“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字正腔圆地读,激情澎湃地诵,入情入境地吟。学生兴趣盎然,如沫春风,如痴如醉。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品读,按方式分,有练读、演读、悟读;按层次分,有泛读、细读、精读;按语感分,有轻读、重读、强读;按指向分,有句读、段读、篇读;按程序分,有范读、仿读、接读;按形式分,有独读、齐读、自读等。品读讲究字正腔圆,声情相宜。激昂时,如万马奔腾;舒缓时,似闲云飘逸;低婉时,若夜琴轻扣。品读可引发学生情智的萌动、迸发和倾泻。

(8)尝误法。这种方法表现为教师故意出错或设计陷井,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尝误原理”。但运用尝误原理须难易适中,点到为止,指向明确。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底等高”,是判断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条件,老师首先让学生自选内空圆锥和圆柱,研究两者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与书上的结论大相径庭,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等。这时,教师没有评判结果,而是引导学生反思失误的原因,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发现的过程,最终明确了“等底等高”的实验条件。这样,尝误求真,正反相济,学生印象深刻,历久弥新。

(9)歌诀法。歌诀具有概括凝炼、易诵易记,极具乐趣的突出特点。对于应用较广的知识点,若能探求提炼,用之总结规律,则更能促使学生领悟其神韵与要旨,居高临下,举一反三,以一驭万。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颇有裨益。例如,文言文断句技法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若能掌握下述标点符号歌诀,则虽难犹易了。其为:“‘盖’、‘夫’经常列句首,‘矣’、‘耳’之后加圆圈。‘云’、‘曰’后面加冒号,‘于’、‘而’多在句中间。句末‘耶’、‘乎’打问号,‘哉’字随后感叹连。判断句中常‘者’、‘也’,前逗后句因意添”。诸如此类,施而用之,假以时间,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则必有大减。

(10)变式法。即转换命题的形式,进行多侧面、多角度训练,以强化知识点。例如,杜甫有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教学这首诗后,教师向学生讲述了一段故事:南宋翰林学士陈子茂,才华横溢。他担任主考阅卷时,在一个不学无术者的试卷上批了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试卷文理不通,为何要批上诗圣杜甫的名句?教师着意引导学生思考。原来,陈子茂以杜甫的诗作谜批文,意在谜底,上句谜底是“不知所云”,下句谜底是“离题(堤)万里”。如此变式训练,意趣盎然,学生势必受用终身,其乐无究。

(11)暗示法。有道习题,求 之值。教师没急于要学生回答,而是板书了一句话:“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弄得学生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但读到后来,还是悟出了其中的玄机:顺念倒读,完全一样。旋即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正题。受到刚才的启发,学生推测其中定有奥妙。那么,妙在何处?学生着意观察品味,终于发现了设整平方法的妙用。即设原式=A,两边平方得A2=2,由A>0即得A= 。学生不禁拍案叫绝:“何其妙也!”,可见,暗示须针对具体对象,有的放矢,以触发学生的警觉与灵感。上例重在一个“巧”字,则须示之以“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跃向新的高度。

(12)援引法。所谓援引是指适时引入与课堂教学内容或状态密切相关的其他材料,以作辅佐之用,但须用之以妙,意趣天成。例如,一次写作文,大多数学生唉声叹气,抓耳挠腮,情绪低落极了。老师微笑注视着学生:“你们的痛苦状让我想到了对写不出作文的一个比喻——挤牙膏。但现在我认为这个比喻还不够贴切,应该再加一个字——皮!”说着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挤牙膏皮。真绝!引得学生欢声笑语,心情随之轻松起来,作文思路也开阔了。于此,老师遇物而思,遇事而诲,机智地运用了幽默的技巧。幽默作名词,意指“风趣”、“诙谐”。幽默是课堂教学的剂,幽默是至高境界的教育艺术。为师者,须善用幽默。

二、讲究校本教研方法

校本教研的方法有多种,但我们对如下三种颇有心得。

1.自主研究法。我校广泛开展了“五课”活动,即听优质课、公开课、验收课、平常课、推门课等活动,倡导和促使教师立足于自主研究,独立探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优质课,旨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其他教师学有样板,行有所依;公开课,每学期每人一次,期初有安排;验收课,用于对青年教师、新聘教师、教学质量较差教师的检验与督导;平常课,教学处每周有听课安排,事前在校园网上公布,按时派人听课;推门课,学校领导随时推门听课,深入课堂,实行面对面指导。同时,我们坚持了“每听必评,评后必跟,课后必写”的作法。“跟”,对教学效果较差者实行跟踪听课;“写”,写教学反思。这样,学校为展示教师才能促进教师成长搭建了多彩的舞台,让“小草”呈现绿色,让鲜花吐露芬芳,让“小树”成为栋梁。学校鼓励教师勤思,帮助教师深思,引导教师近思,促进教师反思。因而,教师自主研究,蔚然成风。

2.合作研究法。我校办学规模较大,同年级班数较多。如何整合人才资源,把办学规模优势变成校本教研优势呢?于是,我校自创了“分组教研,伙伴合作,连环跟进,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简称为“小连环教学研究”。其研究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一个年级的学科备课组为单位,以所教教材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学中的基本问题为课题,选定一课,每人必上,每课必听,听后必评,评后必改,最后一次课必制作录像,做好研究课例。而且一轮结束,一定要有总结,有问题,有反思,有发现,有推广。由于这种教研模式范围小,连贯性强,环环紧扣,所以谓之“小连环教学研究”。其操作流程为:

专题报告,专家引领确立课题,明确目标选定教材,确立内容集体研究,形成方案个性创新,形成个案轮流上课,逐课评议集结资料,共享成果回顾全程,推广经验实践反思,提出问题。

自从小连环教学研究以来,我校已进行了八轮研究活动,做到了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学科参与,覆盖面达100%。实践证明,小连环教学研究,融通了教师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其自身素质不断增强。

3.现场研究法。这里的现场,指教学现场。在课堂上,听课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手机短信,即兴评课。这种短信评课的模式,实现了评课的“短、明、快、准”,加强了评课的针对性、具体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揭开了评课史上新的一页,堪称校本教研的新视角。

(杨世龙系中学特级教师)

上一篇:高中数学“低门槛\高效率”的策略浅析 下一篇:浅谈幼儿的批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