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以教促研,探索教研科研焊接点

时间:2022-09-12 10:40:12

立足课堂,以教促研,探索教研科研焊接点

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教育要发展需要教育科研进行引领。可一说起教科研,很多老师的脑海中就会冒出几个词:课题、论文、职称……还有的老师可能有一句感叹:高处不胜寒,咱们老百姓高攀不上。也有的老师也会面对现状嗤之以鼻――空中楼阁。教育科研变成了深奥的课题、晦涩的术语,太“玄”;“开题时轰轰烈烈,研究中冷冷清清”,太“浮”;缺少做教育科研的方法,太“难”。教育科研选题太难太大,教师没有研究自己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瓶颈。

这可能跟上级有关部门的决策和导向有关,于是我们很多情况下也在为装点门面而浮躁。这也和许多老师的实用主义精神有关系,职称到手,科研到头。所以说:现在的教科研在夹缝中生存、前进,教科研的尴尬也是教育的尴尬,也是整个功利社会、效益社会的产物。但是教科研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对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否认。我们不能因为许多现状的不满而全盘否定教科研的作用,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进行?

我觉得教科研的尴尬关键在于研究层面的断裂,研究与实践的脱离、文本与课堂的脱离。最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随着肖川、朱永新、郑金洲等专家的呐喊,我们越来越意识到鼓励教师捕捉教育现象,思考教育实践,总结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念不仅是不能不为,而且是大有作为。要提高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做到教研和科研的和谐统一。因此,我建议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科研要降低起点,重心下移。就是以教学后记、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学随笔、教学沙龙、教育论文的形式,鼓励教师勤动笔,促使教师关注问题、付诸行动、冷静思考,将读书、实践、写作相结合,在这样的反复循环中逐步发展。课题从课堂中去找、研究到课堂中去做,答案到课堂中去找、成果到课堂中去用。课堂是一切研究的起点,也是终点。没有经验的积累就没有理论的提升。教研是教育科研的一条茁壮的根,是广大一线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根,而且这根是插在广袤的课堂上的,这里舞台广阔,水分充沛,营养充足,空气清新。人永远向上,而双脚永不离土地,这也是我们教科研的准则。立足课堂,寻根问源,打造真实是我们提倡的研究原则和价值取向。

一、重管理、重氛围――让教研组成为教师研究的大舞台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是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能动性,调动教研组的群体智慧,变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为由下而上的管理。我们尝试绩效管理,推进教研组的规范化、实效化建设,使之发挥出应有的功能。随着我市网络化校园的建设,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平台。

1.备课组、教研组备课和研讨网络化交流监控

为了进一步加强备课组的管理,使集体备课、个性修改与反思获得更大程度上的落实。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将凝聚集体智慧的教学预案发送在专门“网上”中,并在预案的一侧写上自己的个性化思考,在预案的结尾处写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在高度的透明化管理中提升教师的自律性。从而让全体教师真正地用自己的思想来备课、来研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的保障。

2.教学探讨与研究网络化

如何让教师们的思想、观点、评论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大家一起分享、碰撞、争辩,产生关于教学的新的火花,成了教学管理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凭借学校的网络优势,我们的教学探讨与研究将以更方便,更快捷的姿态呈现在大家眼前。每一堂研讨、展示课都以“主题”的方式在网上,尽力实现“教学预案(设计理念、环节说明)――教学实录或反思――教师评析――跟贴互动”。让教师们能围绕主题,畅所欲言,深入思考,闪现火花。每位老师能坚持写教后小结,将自己在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和教学体会记下来,找出失败和成功的原因,确定弥补的有效途径。

二、重实践、重常态――让教学实践成为教师研究的奠基石

一切问题来源与课堂,一切研究立足于课堂。我们教科研研究的问题、课题都来自于教学实践。如在备课中发现教材错漏、矛盾、含糊不清等问题;从处理练习中发现问题;在上课、学生提问和批改作业中的发现等等。为此我们推行以课堂为凭借的三种研究方式。一课堂教学展示,在实践打磨中历练成长。如“行为跟进式课堂教学展示”“师徒同上一堂课”等的教学展示。我们依次对5年、6―12年、12年以上青年教师进行行为跟进式教研培训,整个流程以符合条件的教师为研究主体,立足于课堂教学,以教研组为研究主阵地,组内成员全体参与研究,学校为展示研究搭建平台,以主题问题寻根溯源为反思核心,邀请老将、新手共同进行点评、阐述。每年级语数教研组整体联动,全面铺开以教研组为主的行为跟进式课堂教学研究。执教老师记录下每一次所思所悟的心得,并准备理念阐述;没有具体教学观摩任务的青年教师选择跟进式听课,撰写一份有分量的教学案例,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份组内活动小结;组内的老将作全程指导、研究,并对本组研究课的成功与失败处的点评。二是取他山之石,继续利用研讨时间观看特级教师上课的录像,进行扬弃,从中汲取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并及时学以致用,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尽力增加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为教师业务学习创造条件。三是狠抓常态教学。常态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因此我们把提升常态教学质量放在教科研的首要位置。我们立足随堂上课及随堂听课,就课堂中显现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等进行理性的讨论与剖析,在争辩中明晰,在碰撞中激活教师的思维,产生新的思想,进而在下阶段的日常教学中实践,再反思。加强对随堂课的调研活动,通过“听、看、问、反馈”四个环节全面真实地了解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听:随堂课;看:教师的备课、学生的作业、班级学科文化氛围的创设;问:教师教学中的困难和学生的看法;反馈: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给予教师帮助。

三、重反思、重分析――让案例反思成为教师研究的助推器

课后,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败,反思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所带给教师的成长不亚于一堂课的锤炼。因此我们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重视教师对课堂教学、教学对象的特点(现状)、测试情况等的分析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科学诊断和有效反思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以反思、案例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提升。鼓励教师以反思、案例为主要形式记录教育教学生活,促使教师关注问题、付诸行动、冷静思考,将读书、实践、写作相结合,在这样的反复循环中逐步发展。降低起点,重心下移。以教学后记、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学随笔、教学沙龙为主要形式,依托网上博客共同分享智慧思考。慢慢地通过撰写网络日志(博文),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走向自律化和网络化。通过这个载体,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实践与反思。

四、重积累、重提升――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研究的提升力

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必须有所提炼,有所提升。我们的课题立项研究就是在积累基础上的提炼提升。当我们在教学中有一种想法的时候,总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光是一点想法是仅仅不够的,集思广益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们教研组的成员一起讨论,选定一个小的切入口,确定方向。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后,我们一起广泛学习资料,看看哪些我们想到了,而别人没有想到的;哪些是和我们不同有新意的;看了别人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新的启发等等。广泛搜集和积累资料对于不断提高我们的教科研能力,开阔视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学习他人的经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勤于积累资料,资料愈多,写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而后,我们一起交流,最后再确定课题执笔人。形成课题研究中教研组整体连动的态势,使得研究有动力、有方向、有积累、有提升。

教研相长,我们将继续让教研上升到科研,科研下嫁到教研,教研科研一体化,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两者在和谐融合中得到发展,使科研的根基更深,使教研的空间更广阔,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

上一篇:浅析初中语文阅读的分阶段教学模式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