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社会管理的误区及创新探讨

时间:2022-05-26 05:15:14

【前言】政府社会管理的误区及创新探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1注重强化,忽略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社会管理形式越来越复杂,既有的一些社会体制已经不能够完全应对当前复杂的局面,更加不能够适应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形势,社会管理体制应该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改革。 党和政府高度的重视并积极的推进着社会...

政府社会管理的误区及创新探讨

摘 要:从社会管理的强化与改革、稳定与根本、管理与服务、形式和内容以及全面控制与活力的激发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政府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误区,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创新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社会管理 误区 管理策略 创新

引 言

目前,各级政府正在中央的要求下,全面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积极的构建创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但是,在创新体制还没完全建成,在创新体制建设意识推广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政府的社会管理与中央的要求出现一定的偏差。笔者重点从下面这样几个方面探讨了政府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误差,分析了其危害与成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管理策略,以期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1.政府社会管理存在的若干误区

1.1注重强化,忽略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社会管理形式越来越复杂,既有的一些社会体制已经不能够完全应对当前复杂的局面,更加不能够适应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形势,社会管理体制应该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改革。

党和政府高度的重视并积极的推进着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正常来促进管理创新,形成了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基本格局。但是,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些社会管理存在的误区较为明显。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所实施的社会管理制度还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多因素全面进步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及服务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步,滞后于群众的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问题相对突出。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之间的矛盾较为明显;其二,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间,存在着贫富差距扩大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较窄、失业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其三,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与设备的组织形态与阶层结构的变化存在差距,尤其是对于快速发展的非公有制成分的组织、管理、服务的方面还存在着缺失的现象;其四,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伴随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为利益诉求方提供服务和申诉的社会团体与政府机构。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我国既有的社会管理体制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现实逐渐凸显。在实施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过程中,其中的不适应方面进行改革的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地方政府在促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中,采取强化措施对社会控制,这种“强化”的做法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立存在差距。

1.2注重维稳,忽略管理

当前,不少的地方政府将维持社会稳定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心,将加强社会管理作为重中之重。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实施极为严格的“问责制”以及“一票否决制”。当然,这种方式对于强化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责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需要认识到的一点就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并不是所谓的“维稳”,而是民生问题。

政府在进行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强化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在于更加关注民生,从源头来解决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维稳”仅仅是社会管理的一个方面,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以偏概全的方式,更加不能将之本末倒置。采用“维稳”责任制以及“一票否决制”作为考核的标准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主要表现在于:其一,选用的标准不够科学。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发生着根本的改变,社会格局与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调整,社会矛盾进入了集中发生的时期。尤其是在一些发展速度较快的地方,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社会矛盾往往呈现了多发、集中的状态。而以该地方社会矛盾发生的多少作为当地政府“维稳”工作情况的好坏显然有失公平。当前,很多地方以维稳为目的的“一票否决制”成为了许多干部不敢依法行政的“雷管”;其二,导致乱象。我国的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量呈现出倒金字塔型,存在着:上访人员“信上不信下”、“不信法”,造成赴京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的事件多发。尤其是在一些上访人员集中于重点敏感区域,通过各种过激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地方政府为了达到遏制这种的发生,一般采用上级对下级的维稳“问责制”。采取这种责任制之后,下级机关采用多种应对策略,容易引起社会矛盾交流渠道的堵塞。

1.3注重管理,忽略服务

毋庸置疑,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而公共服务亦为政府职能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现代政府,其职能的体现不仅包括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社会政策的制定,对社会事务以及社会组织进行管理的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给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方面。其中,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主要是以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为目的,采取解决问题、缓解矛盾、融洽关系以及完善制度等方式来减少社会发展的限制与障碍因素,对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有些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社会服务水平的低下是导致当前政府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矛盾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过程中,没有将地方政府的主要精力置于提升“政府社会管理能力”之上,而是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放在扩大编制、提高级别、增加机构设置、增加预算、增建大楼和采购设备方面。而且,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方面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甚至出现了不升反降的现象。这种方式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存在一定的差距。

1.4注重形式,忽略内容

随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各地的开展,一些地方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参观交流”活动多。在一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做得好的城市,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旅游城市,经常出现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带着一个庞大的代表团来进行参观与考察;其二,检查评比流于形式。通过采取适当的检查与评比确实有助于提高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效能和作用。但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评比和检查的过程中,各个部门都单方面的强敌自己工作职能,将自己的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重要性予以突出,然后采用各种考核与考评标准,要求下属部门予以层层贯彻,这种层层贯彻和推进就导致“创新”被加码,给基层单位带来的工作任务过于沉重。根据笔者的调查,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在街道这一级都需要应对上级几十个相关政府机构的考核,而需要准备的台账就达到五十多本,而且不但要有电子版,还要求有纸质版本,使得基层干部的精力被分散,难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给群众的服务方面;其三,“一票否决”的现象多。当前很多政府部门不但对基层和下级单位下达了很多的考核与检查指标,而且还为了强调指标的重要性,还采用“一票否决”的方式将这些指标与职务的晋升、先进的评选以及绩效等挂钩。这种方式就使得基层单位的机关领导职能围绕着这根指挥棒来进行,而作为基层管理单位所面临的群众问题却没有精力去完成。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为了眼前的现实需要而采用一些策略,大达到自保的目的。这种做法导致相当一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耗费在了这些形式主义上面,社会管理创新质量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社会管理不但要加强形式方面的控制,还应该从本质上做好内容方面的改革工作,使得上面的政策能够以具体的形式反映出来,落到实处。

2.解决政府社会管理误区的创新策略

2.1注重强化的同时,通过改革激发创造的活力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导致社会根本矛盾的根源没有很好的把握,同时对形成社会利益的基本诉求,畅通社会反馈与沟通渠道方面的建设工作存在着兴趣不大、热情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在对监督权力的运作调整等方面缺乏投入。在进行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稳定不是通过“维持”获得的,一个根本稳定的社会是没有颠覆危险因素的社会,是公平公正的社会,当然也是社会各界的组织与个体创造能力都被充分激活,实现自治自理的社会。从这角度来看,将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与技法社会活力进行有机的统一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给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而维持社会稳定有这样两个方面的主要方式:其一,实现秩序的控制,也就是要采用强大的控制力量对处于该社会组织中的个体的行为及言论等进行控制,从而确保社会整体不出现动荡,确保社会稳定;而另一方面就是要使得每个社会组织及个体都在认同该制度、遵守社会基本法规的基础上,可以完全自主的形式自己的权利,从而实现对社会组织及个体能够和谐共处,实现有序自治。这两种方式都能够保证社会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要从根本上实现自治性的稳定,往往需要将第一种方式作为基础,在实现第一种稳定之后在进行过渡。当然,实现控制性秩序自然不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与境界。

2.2避免将社会管理目的简单的理解为维稳求安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广泛的存在着价值观冲突、利益诉求相互冲突等问题,导致我国当前社会面临着社会矛盾的高发期。而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长期处于这个矛盾的激发与多发地带,其承担者巨大的维稳压力。同时,由于在进行政府绩效考核时,考核体系对社会稳定因素更加注重。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前,一些社会矛盾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作用下被不正常的放大,极大的增加了政府的危机意识。

2.3管理与服务并举

一些官员简单的认为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就是要强化政府对群众的管制与治理,这就导致政府容易采用一些传统的简单、粗暴、高压、专制的方式来处理其中的纠纷与社会问题。将百姓表达自己利益诉求行为当作“暴民”来进行处理。尤其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简单的采用强制力来将事件平息,反而更加激发了社会矛盾。因此,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将所有的工夫花费在“管理”之外,通过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做好公共服务工作来进行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而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应该通过减少政府的审批程序、取消一些不合适的制度,为创造一个新的社会管理局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4通过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改革,促进对社会管理主体的认识

社会管理与政府包办是不同的,政府的管理公权也存在着难以触及的地方。要通过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以及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形成新的社会管理形式的方式来促进管理内容方面的改革与变化。将四个主要的管理主体进行明确的分工,通过各司其职来进行配合,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管理格局,而不是传统的单一主体权利的完全扩张。进行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自治性结构的完善与可参与度方面,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完善机制。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将更多的社会事务交由社会来处理,充分的发挥出政府的组织与管理功能,通过对诉求的处理、行为的规范来对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进行健全和完善。这样,政府的社会管理制度以深入到基层的方式落实到了具体的内容上,实现了管理政策的具体化,达到了社会管理主体的目的。

3.结语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科学的工程,政府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抓住导致矛盾的根源予以解决。同时,还应该注重基层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工作,通过保证基层社会管理的科学性来提高政府整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季建林、戚小倩.十“重”十“轻”: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建设中的误区分析.中州学刊:2011(6):113-117.

[2]柳博隽.走出社会管理误区.浙江经济.2011(13):6.

作者简介:

许敏(1979-),女,湖北宜昌,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讲师,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试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绩效考核机制 下一篇: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研...